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围绕物体特征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常见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与描述能力,为后续科学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选取的玻璃珠、纸片、泡沫块等物体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操作感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观察方法尚不成熟,缺乏系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接触过各类物体,但未深入思考物体的特征及科学的观察描述方式。因此,需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使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认识物体。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识别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透明度等,并能用恰当词汇描述。
(二)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运用看、闻、摸等感官观察方法及两两对比观察法探究物体特征;能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分析归纳能力,提升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三)科学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体特征观察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与交流分享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物体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观察方法,准确描述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运用对比观察法发现物体差异与相似之处。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全面地描述物体特征;培养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深入分析物体本质特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相结合。通过讲解引导知识学习,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讨论促进交流思考,直观演示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珠、纸片、泡沫块、橡皮、木块、乒乓球、螺母、塑料杯等实验材料若干套(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充分观察)、观察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展示谜语:
“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要是写错一个字,马上摇头来帮忙。” 引导学生思考谜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猜出谜底为橡皮后,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呢?” 引导学生回顾思考过程,引出观察物体特征的主题,让学生意识到可通过物体的外形、颜色、功能等特征来识别物体。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引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自然引出课程内容,同时初步渗透根据物体特征识别物体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二)观察方法指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看、闻、摸等观察方法的图片。
并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如拿起一个木块,展示用眼睛看其形状、颜色、纹理;用鼻子闻其气味(强调轻轻扇闻);用手触摸感受其光滑度、硬度等。
强调观察注意事项: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确保观察安全卫生。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观察方法,让学生清晰了解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后续观察中出现错误或危险行为。
(三)探究活动一:个体观察(12 分钟)
教师为每组学生分发一套实验材料
(玻璃珠、纸片、泡沫块等),要求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时,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如玻璃珠:透明、圆形、光滑、硬;泡沫块:白色、轻、软、不透明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过程,熟悉观察方法应用,培养自主观察能力与记录习惯,通过对单个物体的观察,初步建立物体特征的概念。
(四)探究活动二:对比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两两对比观察,如将玻璃珠和乒乓球对比,思考它们在形状、质地、重量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对比观察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 “为什么玻璃珠比乒乓球重呢?” 引导学生从材料、密度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发现物体间细微差别,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提高思维活跃度。
(五)描述物体特征与总结归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描述观察物体的特征,其他学生倾听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使描述更全面准确。
与学生共同总结发现物体特征的方法(多种感官观察、对比观察)及描述要点(从形状、颜色、质地、透明度、重量等方面),强调观察要全面细致、描述要准确清晰。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评价补充完善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总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与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六)课堂拓展与作业布置
教师说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如水果、文具、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其特征及用途,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特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下次课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猜一猜。
设计意图:将知识延伸至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观察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时存在困难,后续需加强引导。在描述物体特征方面,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和逻辑性有待提高,可增加描述训练环节。整体教学目标达成较好,但需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