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新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新版)

资源简介

2.2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为本单元第 2 课,指向课标学习内容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 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在寻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本课以蜗牛为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对蜗牛进行深入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为后续观察其他动物奠定基础。对蜗牛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的探究实践,也为学习第3课《给动物建个“家”》打下基础。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聚焦板块, 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对蜗牛的原有认知。探索板块, 学生借助感官、工具等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研讨板块,围绕“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 它有哪些本领?”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和建构对蜗牛完整的认识。拓展板块, 安排了观察和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拓展活动,隐含对动物类别的认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 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对于简图记录,学生已有基础,但在画图时容易将物体拟人化,教师要提示学生客观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特点, 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1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 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 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及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板贴、班级记录表、若干只蜗牛。
为学生准备:2~3 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1 个放大镜、 1 根树枝、1 块玻璃(可以用透明塑料片代替)、1 片新鲜菜叶、1 个饲养箱。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前几天傍晚刚下过雨,老师在公园里散步,你们猜我看到了谁?(播 放教学课件)
2.提问:你看到蜗牛身上有什么?是怎样的?
3.聚焦课题:如果老师给你们一只真的蜗牛,你们能发现更多的特点吗?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蜗牛的特点,了解学生对蜗牛的已 有认知,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兴趣。
二、探索:观察蜗牛
(一)观察蜗牛的身体,并将蜗牛画下来
1.教师出示材料:蜗牛、放大镜、记录单。提问: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讨论,明确观察方法。(播放教学课件)
(1)先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2)边观察边把蜗牛真实的样子画下来。
2.学生观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
3.汇报研讨: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学生展示记录单,进行交流。(播放演示文稿) 预设:
(1)壳:有一圈一圈的螺纹,硬。
(2)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
(3)眼:长触角顶上的黑点。
(4)口:在触角下面,吃食物时容易观察到。
4.教师出示蜗牛板贴,让学生上台将身体结构名称贴到蜗牛的不同部位。 板贴:壳、触角、眼、口。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 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在此过程中, 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渗透蜗牛 的形态结构具有帮助它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二)观察蜗牛的反应
1.过渡:刚才小朋友们都对蜗牛很温柔,没有伤害蜗牛。在大自然中, 蜗牛 经常会遇到危险,蜗牛遇到危险会怎么做呢?
2.提问:我们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它会怎么样呢?在蜗牛边上大声 说话,它能听到吗?(播放教学课件)
3.学生观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研讨:
(1)用棉签去碰小蜗牛,它会怎么样?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预设: 触角收缩、身体缩进壳里)
(2)蜗牛可以感觉到触碰,会做出反应。那听到响声呢?(预设: 蜗牛不 能听到声音)
(3)你还有什么发现?(预设:蜗牛会吃菜叶等)
5.教师小结:蜗牛虽然没有听力,但它有灵敏的触角。遇到危险时,它的触 角会收缩,将身体缩进壳里,用坚硬的壳保护自己。真是非常聪明!(播放教学 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对触碰、声音、食物的反应。认识到 遇到危险做出相应的反应,是蜗牛作为生物的特征之一。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3
1.过渡:蜗牛不仅聪明,而且还是个爬行健将。想不想看蜗牛表演它的爬行 绝技?(播放 PPT)
2.为了能短时间内完成表演,蜗牛需要大家帮忙,将它放到不同的物体上。 (播放 PPT)
3.学生观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研讨:
(1)蜗牛是用哪个部位爬行的?指一指。(播放教学课件)
(2)蜗牛的腹足是怎样爬行的?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预设:贴着物体, 像波浪一样慢慢向前蠕动)
(3)蜗牛爬行时还有什么特点?(预设:留下黏液,伸出触角挥来挥去等) 5.教师小结:蜗牛的爬行本领主要跟它的腹足有关,爬行时腹足会紧贴着物
体,像波浪一样慢慢向前蠕动,分泌的黏液也会保护蜗牛柔软的身体,帮助它在 各种物体上爬行都不受伤。老师拍摄了蜗牛爬行的精彩瞬间,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 下吧!(播放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在玻璃片和树枝上爬行的场景,启发学生 发现,不管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表面,水平的还是竖直的表面,蜗牛都能运动自 如爬行。这跟蜗牛的腹足有着密切的联系,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运动与其形态结构 的关系。
三、拓展:观察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1.谈话:你知道吗,生活中有一些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播放教学 课件)
2.提问:你们认识这三种动物吗?(播放教学课件) 3.提问:它们和蜗牛哪里像?哪里不像?
4.蜗牛还有很多特点,我们来不及观察,你还想知道什么?(播放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认识螺、蛞蝓、蛤等软体 动物,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相同特征,渗透“分类”的思想。
四、小结
1.谈话:今天的课,我们学习的表现如何呢?让我们评一评。(出示表 2“观 察一种动物”自我评价和表 3“观察一种动物”观察活动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4
【相关练习】
1.观察蜗牛时,我发现蜗牛有( )对触角。
A.1 B.2 C.3
答案:B
解析: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因此本题选 B。 2.当我们用棉签触碰蜗牛身体时,蜗牛会( )
A.缩进壳里 B.原地不动 C.快速逃跑
答案:A
解析:当蜗牛遇到危险,它会立刻缩进壳里,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因此本题选 A。
3.蜗牛的爬行本领和( )有关。
A.腹足 B.触角 C.壳
答案:A
解析:蜗牛利用腹部的肌肉收缩,能在不同的平面上爬行,这个部位就叫腹 足。因此本题选 A。
4.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黏液。 ( )
答案: √
解析:蜗牛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液,它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5.蜗牛没有眼睛。( )
答案:×
解析:蜗牛的长触角顶端有个黑点,就是蜗牛的眼睛,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 看到。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
5
【相关表单】
表 1 “我观察的蜗牛”记录单
ǒ á ō 日期:
表 2 “观察一种动物”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 ”
我会听 能安静地倾听
我会想 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我会做 会仔细观察一种动物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一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我会说 能积极发言,与同学分享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表 3 “观察一种动物”观察活动评价
评分 评价维度 得星数量 (自评) 得星数量 (师评)
借助感官、工 具等对蜗牛进 行细致的观察 不能安静地观 察,观察不仔 细 能比较安静、仔 细地观察 能安静、仔细 地观察,并能 及时记录 ( )星 ( )星
以简图的形式 在记录单上画 出蜗牛的外形 能大致画出蜗 牛的外形,但 与事实不符 能如实画出蜗 牛的壳、触角、 腹足等结构 能如实画出蜗 牛的壳、触角、 腹足等结构和 眼等细节 ( )星 ( )星
小组分工合作 组内无分工, 有组员未参与 组内有简单分 工,但分工不彻 底,较混乱 组 内 分 工 明 确,成员相互 合作 ( )星 ( )星
总得分 ( )星 ( )星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