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枫桥夜泊》 课时 1
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标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思维能力包络联想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在课程学段要求中5-6年级学生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教材解析 《枫桥夜泊》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其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枫桥夜泊》用乌鸦啼叫、夜半钟声衬托月夜的静谧,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如何把诗歌画面说具体,如何感受到诗歌意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老师通过调动听觉、视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生能够展开想象描绘出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情感;3. 能够初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初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能够展开想象描绘出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识字与写字。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生字词,挑选难读难记的小组进行合作攻破,课堂上,重点学习“愁”字。二、发展型任务群:阅读与表达。品读赏析文中的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想象表达,根据单元主题,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课后设计作业单。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融合,通过吟唱来展示并完成传唱任务。咏唱经典古诗。
教学资源与工具 背景视频、图片、学习单
教学环节热身预学(学情预判)创设情境(内容关联)引发思考(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反思构建应用迁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分发预习单,检测学生预习情况,难字小组攻破。五千年历史,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枣园小学童声美韵社团即将举办诵读比赛,发出参赛邀请,请看大屏幕想不想做经典传唱人?首先,必须读好经典。任务一:枫桥钟声越千年,识经典。出示诗句,引出诗题(1)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2)几度经过忆张继, 乌啼月落又钟声。(3)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钟。2.解题,指导多音字“泊”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互读。出示评价标准:1.字音正确;2.流利通顺;3.有节奏。任务二:夜半钟声化愁眠,悟经典。1.引导学生赏析诗眼“愁眠”(1)指导书写“愁”。(2)引导学生读诗歌,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相机板书)看到:月落、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2.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景物体会画面感。(月落、江枫、渔火)情境:月亮落下去了,天地之间,一片昏暗。一阵阵秋风吹来,吹呀,吹呀,吹到了江边一排排的枫树上。3.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景物体会画面感。(乌啼、钟声)营造钟声在张继耳边回荡的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出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指导体会“霜满天”。5.播放安史之乱之后诗人背井离乡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体会张继“心冷”的原因。6.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相机板书)7.指导朗读8.播放钟声,学生体会钟声下的愁眠,写一写钟声的诉说。9.意象赏析:出示带有“月”的诗句,赏析意象“月”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月涌长江白,云连大海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任务三:钟声悠悠情满天,唱经典。创设情境:同学们,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值得永远传唱,我们一起走进任务三,传唱经典《枫桥夜泊》。小结:21世纪的今天,这钟声没有消失,在同学们的传唱声中悠悠回荡。我们一起认识经典、一起感悟经典、一起传唱经典。让古代诗词唱响时代校园,让经典文化咏久流传! 学生完成预习单上的生字词辨认,对诗歌进行初步朗读。观看视频,进入情境。1.学生发现诗句与课文相关联系。引出张继和《枫桥夜泊》。2.自主发现,学习多音字“泊”,借助注释理解诗题。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生生互评。集体连读题目、作者、诗句。1.找出诗人没睡着的相关词语“愁眠”(1)观察并书写练习“愁”。(2)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他如此愁绪满怀。用横线画出来看到的景物,用△画出来听到的声音。2.通过景物想象画面并朗读。(1)月落想象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此时天空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周围特别安静。(2)朗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3)通过枫叶落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指生朗读“江枫渔火对愁眠 ” 3.通过景物想象画面并朗读。(1)听乌鸦啼叫说自己的感受。(2)感受张继内心的愁眠,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这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女生读。(4)这钟声在张继耳边悠悠回荡,男生读。4.因为愁眠,张继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他甚至感觉到了?霜带给我们什么感觉?5.小组合作:探讨你认为张继为何心冷?请结合学习单的提示语,说一说你的想法。6.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情景交融。在情境下体会动静结合。7.随着情境再读诗歌。8.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钟声,你想对睡不着觉的张继说什么?请结合学习单上的小锦囊,写一写钟声的诉说。9.在没有明月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预设:钟声)根据音频,学唱《枫桥夜泊》,并展示。 通过预习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生字教学相应做出调整。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音字教学,落实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朗读指导,训练,落实评价,促进学生在评中学。通过字理识字加深学生对于“愁”的记忆,培养思维深刻性。由情境带入学习,想象画面,体会景物所带来的意境。通过朗读不断感受诗人的愁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视频观看,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经典传唱,再次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达到背诵的教学目标,经典传唱落实文化自信的素养育人的目的。
评价手段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板书 枫桥夜泊看到:月落、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愁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