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今天是2025年第一节道法课,
你是否已准备好踏上新的征程,
迎接新的挑战?
新学期,新起点,加油干!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统编版)八年级

政治认同:
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和领导作用;
道德修养:
(1)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
(2)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法治观念:
(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责任意识:
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 坚持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难点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总议题: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与辱
当今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通过无数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 考:
(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
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有了什么认识?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5)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立法: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绿色发展的远景目标,长江保护法诞生。
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海外追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无不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支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带头守法:通过宪法宣誓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更能激励宣誓人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这种说法对吗?
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
2、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
子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医保的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视频中负责“砍价”的代表们代表了谁?
提示:代表国家,代表人民。
医保界为什么要进行“灵魂砍价”?
提示:为人民争取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者,限也;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性质
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宪法第六条的规定对人民主权原则有何作用?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3.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区别各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第二条】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政治制度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3.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途径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等。
直接投票、选举。
通过听证会进行监督。
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监督。
6
5
2
1
3
4
6
平等权
人身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
政治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3.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3.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3.宪法是如何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子议题二:国家权力属于谁?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性倾向、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
什么是人权?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西方总是以“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西方国家天天把“自由、民主、人权”挂在嘴边,以此作为武器来攻击中国,可笑的是,西方国家真实存在着人权问题。
2021年,西方国家污蔑中国政府在新疆犯下所谓“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反复污蔑抹黑新疆存在所谓“强制劳动”现象,试图以疆制华、打压中国企业,企图分裂中国,却无视自己的种种罪行。
美国的历史就是从侵略和扩张开始的,美国自建国以来,通过屠杀、驱赶、强制同化等手段,系统性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和基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试图从肉体和文化上消灭这一群体。时至今日印第安人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美国政府曾授权发动1500多场战争,攻击并洗劫印第安人,成为世界上对土著人发动最多战争的国家。
现在,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2023年1月15日,一名美国56岁的女子在公交车上无端多次刺向一名18岁亚裔女孩的头部。2022年,美国有1176人死于警察执法,平均每天3.2人,创下2013年有记录以来新高。其中,非裔美国人或拉丁裔社区的人死亡占比最高,最终被判刑的警察则只占比1%。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人权的特点: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A.主体广泛:
B.内容广泛: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我国人权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我国,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
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过去5年里,民法典编纂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超42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收集意见总共达102万条。
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形成共7编1260条的民法典草案。
最终,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的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在编纂的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何重要的意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立法保障
立法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这一举措,很多人点赞,你认为他们在点赞什么?
点赞这一举措可以提高办事效率,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执法保障: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广州市纪委监委委员朱永飞介绍,广州市纪委监委坚决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彻底破除“行霸”“市霸”背后“关系网”,严肃查处重大涉黑涉恶腐败案件。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17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1人。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监察保障: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保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⑤宣传保障: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P9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9
③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
④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运行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10
⑤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P10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子议题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的是
A、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B、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
2.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脱贫成就震惊世界,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从 1978 年到 2017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7.4 亿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到2019年的0.6%,截止2020年底,我国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摘帽。从践行我国的宪法原则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共同富裕
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共同繁荣
D.尊重和保障人权
D
课堂练习
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