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0讲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精讲+精练)(课件 33+1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0讲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精讲+精练)(课件 33+12张PPT)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30讲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在核聚变的过程中,导致原子种类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离子
3.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是( )
A.a B.b C.c D.d
C
C
C
4.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B
5.科学中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序号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 H 只表示氢元素
B 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C N 只表示一个氮原子
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B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7.如图所示为He-3及其同位素原子He-4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B
8.(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________。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
相近的结果
18
BC
9.镭是第七周期ⅡA族的元素,是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具有很强放射性的元素。如图是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镭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镭-226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8,中子数为138,则图中A处应填的数字为________。
(3)根据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推理,10~20号元素中,镭与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化学性质相似。
金属
88
Mg、Ca
10.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
土壤中的___________(填“矿物质”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它的核内中子
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甲),氦-3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
(3)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乙),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填“氦核裂变”或“氦核聚变”)。
矿物质
2
氦核聚变
11.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三: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
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
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_原子”
(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________。
复杂
12.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_。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____。
A B C D
A(共33张PPT)
第30讲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_______是得失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H2O、CO2、CH4等化合物,H2、O2、Cl2等气态单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所有的金属单质;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C、Si等;③稀有气体,如He、Ne、Ar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酸、碱、盐等。
分子
原子
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________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宏观表现为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如一定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4)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温度
空隙
引力
斥力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B
原子的构成
原子
在原子结构中,需要注意:
(1)质子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因而原子________电性。
(2)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__________。
(3)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上。
(4)原子核内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
核外电子数
不显
无中子
原子核
质子数
质子数
质子
中子
2.科学家们利用“18O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实验中分别将原料H218 O、CO2和H2O、C18O2提供给两组植物,来探究光合作用产物中氧元素的来源。其中原料中一个C18O2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16   B.22    C.26   D.48
B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1.道尔顿——实心球模型——首先提出原子论。
2.汤姆生——枣糕模型(西瓜模型)——发现电子。
3.卢瑟福——__________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
4.玻尔——________模型。
5.现代——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核式
分层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C.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 元素
区别 ①粒子(成员)
②既讲__________,又讲__________
③从__________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 ①粒子的总称(集体)
②只讲__________,不讲__________
③从__________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联系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都不会改变
元素及元素符号
1.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同位素的关系:原子核内的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不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
(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
质子数
种类
数目
微观
种类
数目
宏观
中子数
(4)元素在人体、地壳、海水中的含量分布
O
C
H
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顺序
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地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海水 O、H、Cl、Na
N
O
Si
Al
Fe
2.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有重复则取前面两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①表示一种________;②表示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等单质。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________。
元素
原子
4.氕(11 H)、氘(21 H)、氚(31 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氕、氘、氚是三种不同的元素
B.三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C.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氕原子中的中子数为0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③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
④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D
6.下列关于符号“N”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氮元素 ②氮的原子核 ③一个氮元素 ④一个氮原子 ⑤氮气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C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原则
(1)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个周期(除第一周期外)开头都是__________元素,结尾都是__________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逐渐__________,电子层数________。
(3)纵列(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性质相似。
2.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相关计算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质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
金属
非金属
增加
相同
增加
相同
化学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7.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相似。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____。
(3)利用表中已有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 ”相似的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化学

氮气(合理即可)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1】 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分子。
(1)完成下列表格。(写微粒符号)
(2)上表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部分的观点吗?______,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发展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葡萄糖 氢气 二氧化硫 氦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 C6H12O6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2
C6H12O6、SO2
SO2
He
不同意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相同的氢原子构成
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或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合理即可)
1.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__________。
(2)金属铁是由铁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3)氯化钾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分子
原子
钾离子、氯离子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
【例2】 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原子结构模型发展过程如下。
(1)阴极射线管是能放出阴极射线的仪器,如图甲所示。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阴极射线是从阴极放出的带负电的粒子。若把阴极射线AB看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其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
B→A
(2)1910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实验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由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________。
A.绝大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3)α粒子实质是氦原子核,可由铀、镭等元素得到。在太阳内部,质量较小的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可以聚合成氦核,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_____。
C
核聚变
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下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B
原子的构成
【例3】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
D.由1个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A
3.(2024,杭州钱塘区一模)右图所示为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
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B
元素、同位素
【例4】 元素概念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古代思辨阶段: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的各种物质都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经验分析阶段:人们通过实验分解物质来定义元素,如拉瓦锡通过实验定义“元素是任何方法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并将元素分为气体、金属、非金属、土族四类。
原子理论阶段:道尔顿等科学家揭示了元素与原子的内在联系,认为元素就是同一类原子。
现代科学阶段:提出了元素的现代科学概念,并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这与现代科学的认知矛盾。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基本元素”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瓦锡的元素定义,实际上是将元素与物质的概念混淆了。其定义中的元素本质上是指物质分类中的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
成氢气和氧气
单质
(3)对元素概念的定义,本质上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现代科学认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该定义既符合物质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要素说”,又符合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说”。下列理论符合“要素说”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按一定配比组成的
B.中国古代哲学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C.17世纪的著名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认为,自然界万物都由硫、盐、汞转化而来
D.现代原子之父道尔顿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构成
E.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ABC
4.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中子
+1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约占0.02%,则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例】“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等于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__________,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1 L氢气和1 L氯气化合成2 L氯化氢气体
B.2 L氢气和1 L氧气化合成2 L水蒸气
C.木炭与1 L氧气化合成1 L二氧化碳
D.木炭与1 L二氧化碳化合成2 L一氧化碳
E.硫与1 L氢气化合成1 L硫化氢气体
电子
化合物
ABD
1.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因为粒子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都有10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