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2讲 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物(精讲+精练)(课件 29+1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2讲 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物(精讲+精练)(课件 29+1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32讲 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物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矿泉水等。
2.纯净物
(1)单质(由________元素组成)
①金属:铁、铜、银等;
②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氧气、氦气、碘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以无机物为例,分为以下几种。
①氧化物
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
多种
同种

②酸:电离时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③碱: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④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硫酸铜等。
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1.(2024,杭州二模)下列物质按氧化物、盐、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化铜 纯碱 煤炭
B.二氧化碳 硫酸 食盐水
C.氧气 硫酸铜 石灰水
D.高锰酸钾 烧碱 铁合金
A
2.现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②铁、③氯化钾、④冰水混合物、⑤河水、⑥空气、⑦二氧化硫。将它们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⑤⑥
①②③④⑦
③④⑦
①②
常见的有机物
1.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大多含有C、H、
O、N等元素。
(2)性质:大部分有机物______溶于水,熔点_______、易________、易________。
2.常见的有机物
(1)简单的有机物
①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是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验纯。


燃烧
挥发
②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及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3000 ℃以上的高温,可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乙醇(C2H5OH):俗名酒精,易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饮料、溶剂、消毒、燃料等。工业酒精中含甲醇,不能饮用。
⑤乙酸(CH3COOH):俗称醋酸,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
(2)生命体中的有机物
①糖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面包、面条、米饭等食物主要含有糖类。
②蛋白质: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鸡肉、大豆、鱼肉等食物富含蛋白质。
③脂肪:生命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3)有机高分子材料
①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3.(2024,湖北)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D
4.下图所示是根据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琮琮和莲莲形象做的玩偶。该玩偶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日常生活中,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合成材料
灼烧,闻气味
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1.过滤:适用于液体与__________液体的固体之
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
(1)实验要求
①“一贴”:滤纸_________________。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________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________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尖嘴处紧靠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轻靠__________一边;烧杯尖嘴紧靠________。
(2)异常现象分析
不溶于
紧贴漏斗内壁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滤液仍然浑浊 a.滤纸破损;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过滤速度很慢 a.杂质太多;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__________
漏斗
滤纸
烧杯内壁
三层滤纸
玻璃棒
气泡
2.蒸发法
蒸发法的实验器材及操作要点:
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液滴飞溅;
②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不停搅拌,靠________蒸干;
③移开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以免烫伤。
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
余热
蒸发皿
酒精灯
玻璃棒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C
粗盐提纯
1.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剪刀。
(2)实验药品:粗盐(含有不溶性杂质及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蒸馏水。
2.实验装置及顺序
3.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_____________。
(2)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结束,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加速溶解
防止液体外溅或冲破滤纸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6.(2023,杭州)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浊液 D.蒸发结晶
A
物质的分类
【例1】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奶茶、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气体、④氧化
铜、⑤洁净的空气、⑥氧气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纯净水、⑧氯化钾、⑨铝箔、⑩加热高锰酸钾剩余的固体产物。
(1)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所示为物质分类关系,其中A、B是并列关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则C包含____________,A包含________。
⑤⑥
②④⑥⑦⑧⑨
②④⑦
⑥⑨
1.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
③⑥
①②④⑤

混合物的分离
【例2】 (2024,常州)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1)设计:运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图1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观图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
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___(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______
(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过滤
疏松多孔
A
不宜
(3)总结:
①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________(将序号排序)。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离方法
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acb
耐用性(合理即可)
2.下图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该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
①沉淀  ②过滤  ③蒸馏  ④结晶
(2)经过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后,到达用户的水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①②
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例3】 下列有关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粗盐未充分溶解,使精盐产率偏低
B.过滤时滤纸破损,使精盐产率偏高
C.蒸发时将滤液蒸干才停止加热,对精盐的产率一定没有影响
D.转移精盐时蒸发皿和玻璃棒上沾有精盐,使精盐产率偏低
C
3.某学校项目小组同学进行了从海水中制取精盐的实践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海水晒盐。用如图甲所示烧杯收集50 mL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已知曝晒过程中,海水中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A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当海水中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从a升到b(b=2a)时,请在图甲烧杯中画出此时刻大致的水位线。
②由图乙中可知,从______点开始析出粗盐。(填字母)
c
(2)溶解过滤。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__。(填字母)
D
(3)蒸发结晶。为防止蒸发过程中,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出现暴沸,小组同学设计了一款温度显示计,电路如图丙。图中R热是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R0是定值电阻。现要将电表改装为温度显示屏,要求温度越高,电表示数越大。小明认为可用电压表改装,小红认为可用电流表改装,小科认为两个电表都可以,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科;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U=IR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例】 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____________(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分离转移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物质____________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
(3)小科取10 g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 g,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颗粒大小
0.98%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
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无论除杂试剂顺序如何互换,但Na2CO3必须加在BaCl2之后,否则过量的BaCl2无法除去。(共12张PPT)
第32讲 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物
2.酚酞(C20H14O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属于( )
A.无机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B
B
3.实验室将一定质量的粗盐提纯并配制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粗盐提纯”蒸发操作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粗盐提纯”蒸发结晶时大量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从NaCl和KNO3的固态混合物中提纯NaCl步骤如下:①溶解、②结晶、③过滤、④洗涤、⑤干燥、⑥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采用蒸发结晶
B.③操作后滤液中不含NaCl
C.④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
D.若省略④会导致⑥测得的数据偏大
C
B
5.甲和乙物质的性质如表所示,将甲和乙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最佳操作是( )
A.蒸馏法 B.过滤法 C.沉淀法 D.结晶法
6.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石墨烯常温下会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用石墨烯与铝合金(两者不反应)可制出一种具备金属性质的合金——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属于有机物
B.石墨烯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C.烯合金属于混合物
D.烯合金具有金属光泽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中溶解性
甲 -98 ℃ 57.7 ℃ 0.93 g/cm3 可溶
乙 -84 ℃ 87 ℃ 0.90 g/cm3 可溶
A
A
7.(2023,舟山)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果仁粉碎物
浸取液
果仁油
有机溶剂
加热溶解
过滤
蒸发溶剂
D
D
9.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明整理的部分笔记,据此回答:
(1)补充完善“▲”处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物质补充到笔记中: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盐水、⑤冰水混合物、⑥铁,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②⑥
③⑤
①④
10.现有铁屑、氧气、四氧化三铁、卤化汞和海水五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希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请分析:
(1)从物质分类来看,4是_________。
(2)由检索表可知,表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已知铁屑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四氧化三铁,这种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1a 只含一种物质· · · · · · · · · · · · · · · · · · 2
1b 含有多种物质· · · · · · · · · · · · · · · · · · 甲
2a 含有多种元素· · · · · · · · · · · · · · · · · · ·3
2b 只含一种元素· · · · · · · · · · · · · · · · · · ·4
3a 含有铁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乙
3b 不含铁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单质

化合
11.粗盐是盐井或海水等经煎晒而成的晶体,主要含有泥沙和MgCl2、Na2SO4、CaCl2等杂质。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流程进行粗盐提纯。
(1)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它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
(2)写出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A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引流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OH)2、BaSO4、CaCO3、BaCO3
12.氧疗能起到较好的呼吸支持作用,右图所示为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供氧设备。该设备采用分子筛技术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空气→多层致密滤网→分子筛→氧气。
(1)多层致密滤网过滤掉可吸入颗粒物,分子筛吸附掉大部分________,制得的氧浓度可达90%以上,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均为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肺部氧浓度大于70%对人体有害。已知:到达肺部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公式中的“21%”指的是病患吸氧时同时吸入的空气中_________的浓度,某重病患者应使用5 L/min的氧流量,到达肺部的氧浓度是________。
氮气
物理
氧气
41%
13.节能减排中“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二氧化碳。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CH4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