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41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2.(2023,广西)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Cu(NO3)2→KNO3B.Fe→Fe2O3→FeCl2C.Na2SO4→NaNO3→NaClD.KOH→Ba(OH)2→NaOHCA3.(2024,杭州模拟)下图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B.生铁是由铁和碳等元素组成的合金,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C.铁制品废弃后易与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等物质作用而锈蚀D.废旧金属铁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同。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可以是硫酸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C5.下图是我国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途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主要是通过动物摄取食物中的有机物来实现B.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同样可以用此图表示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D.碳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循环的形式进行B6.(2024,宁波模拟)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小宁同学以同一元素为主题构建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其中甲~丁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可以一步转化。在下列关于甲~丁所代表的物质中,错误的是( )A.甲:氢气 B.乙:水C.丙:氢氧化钙 D.丁:氧化铜A7.构建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是科学学习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铜元素的“价态-类别”二维图,请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1)写出甲转化成乙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2)丁经过一步反应转化为丙时,一定会出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化合反应产生蓝色沉淀8.某同学归纳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使用湿法炼铜,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铜,第二步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其中第二步利用了图中转化关系_______(填序号)。⑧Fe2+9.以CO2为原料,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科学家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甲或乙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反应二中的Fe3C2在反应前后,它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不改变。①质量 ②化学性质 ③微粒数目 ④元素种类(3)反应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4H10①②③④10.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利用NaOH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二氧化碳的目的(如图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CO2===Na2CO3+H2O506(3)以CO2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如图2),反应①中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_____________;反应③可用来制取_______肥;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白色污染氮NaHCO3、NH4Cl(共25张PPT)第41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作用。大气中的氧气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生物的_______作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燃料的_______、其他_______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败)等。光合呼吸燃烧氧化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给动、植物利用,同时以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燃料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光合作用有机物3.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意义:使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相对平衡,从而使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小嘉建构的“碳、氧循环”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氧循环指的是CO2和O2的循环B.过程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C.过程③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过程④中植物的生理活动需要光照D物质间的相互转化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如Ca→CaO→Ca(OH)2。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如C→CO 2 →H 2 CO3。3.其他物质间的相互转化A.常见的三角转化关系B.以某物质为核心的网络图(写出对应序号的化学方程式)(1)以氧气为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二氧化碳为核心A的化学式为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CO2+H2O===H2CO3(3)以盐酸、硫酸为核心(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H2SO4===Na2SO4+2H2OFe2O3+6HCl===2FeCl3+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Fe+H2SO4===FeSO4+H2↑(4)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核心(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SO4+2NaOH===Cu(OH)2↓+Na2SO4CO2+Ca(OH) 2===CaCO3↓+H2ONa2CO3+Ca(OH) 2===CaCO3↓+2NaOH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OH→NaClB.Fe→FeSO4C.Na2CO3→CaCl2D.Ba(NO3) 2→BaSO4C3.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Fe2O3→FeCl3②Fe(OH) 3→FeCl 3③Fe2(SO4) 3 →FeCl 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D4.(2024,宁波模拟)下图所示为铜的循环简图。箭头表示能一步实现物质转化,甲、乙、丙是实验室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丙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B.反应②的类型属于置换反应C.乙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D.反应③中有沉淀和气泡生成A5.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A、B、C、D顺序,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A.C、CO2、CO、FeB.Fe、FeSO4、Fe2O3、FeCl2C.NaOH、Ca(OH) 2、Na2CO3、CO2D.CuO、CuSO4、Cu、CuCl2D氧循环与碳循环【例1】 下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D.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C1.(2024,杭州拱墅区二模)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分类的角度看,X属于酸,Y属于有机物B.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C.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都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从微观的角度看,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C单质、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例2】下列从原料到制取的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B2.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C选项 X Y ZA H2SO4 H2 H2OB CuSO4 CuCl2 Cu(OH)2C H2O H2 CO2D Ca(OH)2 CaCO3 CaO物质的相互转化与制备【例3】 (2024,慈溪市一模)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其中一步重要反应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反应a中,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是反应a、b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B.反应a、b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由反应a可推测甲醛中含氢量高于甲醇D.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需补充H2O2C3.普通粉笔主要成分为CaSO4、CaCO3和少量CaO,教师使用粉笔后皮肤容易开裂。环保粉笔只含生石膏(CaSO4·2H2O)。小乐尝试将普通粉笔制成环保粉笔,操作流程如图所示:(1)普通粉笔容易造成皮肤开裂,是因为粉笔中某成分与汗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有腐蚀性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O===Ca(OH) 2(2)向粉笔粉末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静置一段时间,小乐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2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为无色。小乐认为此时溶液的pH=7,判断此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钙和少量的氧化钙转化为硫酸钙不可靠;因为当溶液显酸性时,无色酚酞试液也不变色【例】 (2024,杭州拱墅区一模)“零碳甲醇(CH4O)”因作为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而备受瞩目。下图所示为基于“绿氢”和生物质富氧燃烧技术的“零碳甲醇”合成系统,其中X为某种发电方式。(1)“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则“X”可以是______。A.光伏发电 B.风力发电C.燃煤发电 D.核能发电AB(2)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零碳甲醇”更准确的说法是“零增碳甲醇”,“零增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而合成甲醇可消耗等量的二氧化碳1.NaNO3、KNO3无法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2.Fe单质可以通过燃烧一步转化为Fe3O4,Fe单质不能一步转化为Fe2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1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精讲课件.ppt 第41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精练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