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4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精讲+精练)(课件 28+1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4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精讲+精练)(课件 28+1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4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的运动,自转的周期约__________。
2.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轴
24小时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
1.(2023,杭州)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地球内部结构层次示意图
 
地壳
地幔
地核
2.下列常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C.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D
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的表现
(1)火山:地幔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之一。
(2)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物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地壳运动
地球内力
3.(2024,宁波模拟)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B.地震发生时,若在高楼应迅速坐电梯逃生
C.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D.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泥石流的垂直方向向两边跑
B
板块学说
1.大陆漂移说:1915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依据__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________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
3.板块的__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________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________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大西洋
非洲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碰撞和张裂
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
张裂
碰撞
4.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大多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影响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________。
流水、风、冰川
平坦
5.右图所示为象山县花岙岛的“海上第一石林”,除了内力因素,该景观的形成主要的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海浪
C.生物
D.冰川
B
水循环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
6.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 )
A.②降水;①水汽输送
B.①水汽输送;②降水
C.⑦蒸发;①水汽输送
D.①水汽输送;⑦蒸发
B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结构:土壤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________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分类
其中______________的通气、透水性能最强,但保水性能最弱;______________的保水性能最强,但通气、透水性能最弱。
矿物质
腐殖质
生物
结构
矿物质颗粒
多少
排列方式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7.下列土壤模型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 )
A      B C D
C
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例如 阴晴、冷暖、风和日丽、风雨等 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如春等
区别 短时间、多变的(持续时间短,时刻变化) 长时间,相对稳定(持续时间长,变化不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8.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特点
B.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D.造成同纬度的天津和吐鲁番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B
火山和地震
【例1】 2024年年初,日本及其周边海域连续发生多次地震,其中石川县能登地区更是发生了震源深度10 km的7.6级大地震,给当地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正好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全球每年大部分地震都是极其轻微的
C.震中距就是震源距离震中的深度
D.地震发生前通常没有任何预兆
B
1.(2024,金华三模)下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
板块运动
【例2】 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
C
2.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地幔物质从地壳缝隙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古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是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的。
(2)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D.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支持
B
水循环和水资源
【例3】 (2023,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A
3.(2024,台州三模)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浙江虽然人口密集,但水资源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______环节(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下列现象中,与该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
A.云开雾散 B.霜挂枝头 C.冰雪消融 D.滴水成冰

A
影响地形的因素
【例4】 (2024,杭州上城区一模)浙江地形一山七水二分田,西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有天目山、四明山、雁荡山等著名山脉;中部主要是金衢盆地和丘陵;东部主要是冲积平原和沿海岛屿,如杭嘉湖平原、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形成的舟山群岛。其中主要受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天目山
B.金衢盆地
C.杭嘉湖平原
D.舟山群岛
C
【例5】 下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
(2)温州江心屿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瓯江下游沉积而成。“江心屿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例________。(填序号)
火山
2
4.温州灵昆岛位于瓯江的入海口,是浙江省的两个河口冲积岛之一。岛屿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平坦开阔。形成这种岛屿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
B
地形发生变化是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会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生物等因素,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缓慢而持久,它使地表趋于平坦。(共11张PPT)
第4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1.为了预防旱灾,研究人员往湖泊水库中投放大量的遮阳球覆盖水面,该举措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
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
2.下列关于杭州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气象站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里面
C.多云、偏北风、风力为3~4级,描述的是气候
D.杭州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描述的是天气
B
B
3.(2024,杭州拱墅区二模)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可模拟( )
A.汶川地震的发生
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大西洋的形成
D.青藏高原的隆起
4.(2024,宁波模拟)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
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
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
C
D
5.(2023,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6.东崖绝壁位于嵊山岛的最东端,高达数十米,连绵数千米,其中的元宝石千奇百怪,极具观赏性。景区内还有明清以来的摩崖石刻多处,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崖绝壁的形成与海水的冲刷作用有关
B.海风对东崖绝壁的地貌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C.东崖绝壁的形成可能与远古火山爆发有关
D.东崖绝壁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B
7.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B
8.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等,其中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④代表环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4)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___。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地
D.冰川广布的北极大陆
海洋水
地表径流

B
9.下图所示是三种土壤的模型,其中保肥性能最强的是______;通气性能最好的是______;最适宜耕种的是_______。土壤中的__________多集中在表层,它在土壤中含量并不高,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A
C
B
有机物
1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图甲所示)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准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材料二:东阳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和影视名城”。地理坐标大约是东经120.23°,北纬29.28°(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A点的经度是_________。其中A、B、C、D、E五个点,位于北半球的点有_____个,位于东半球的点有_____个。
(2)小明乘坐在从美国飞往东阳的飞机上,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某时刻飞机的地理坐标刚好在D点,此时小明位于东阳的______方向。
140°E
2
2
东北
11.(2024,瑞安市模拟)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
材料一: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材料二: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大陆漂移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
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
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
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对应
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_________。
(3)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起余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E
亚欧板块
位于太平
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