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39讲 金属1.我国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A2.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43 ℃,铱的熔点是2450 ℃,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0 ℃并观察有无颗粒物B.加热至1065.0 ℃并观察有无颗粒物C.加热至2470 ℃并观察有无颗粒物D.加热至3507.6 ℃并观察有无颗粒物B3.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右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C4.科学兴趣小组在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R+MgCl2===RCl2+MgB.R+2AgCl===RCl2+2AgC.R+2HCl===RCl2+H2↑D.Al+RSO4===AlSO4+RC5.(2024,杭州拱墅区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同时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结束后金属均有剩余。则在反应过程中原先处于导管中点P的红色液柱移动的情况是( )A.先向左移动,最后停在P左侧B.先向左移动,最后停在P位置C.先向右移动,最后停在P位置D.先向右移动,最后停在P左侧B6.(2024,杭州模拟)小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Al(NO3)3、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已知混合溶液中的某些阳离子个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阳离子是Ag+B.③表示的阳离子是Zn2+C.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只有Ag和FeD.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只有Zn(NO3)2和Al(NO3)3C7.某科学小组借助相关仪器研究Zn、Fe、Cu的金属活动性。(1)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固体中,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上述溶液中继续添加一定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微粒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Zn>Fe>Cu。Zn+CuSO4===ZnSO4+CuZn>Cu,Zn>FeFe数量减少,出现了Fe2+,Cu数量增多8.(2024,杭州模拟)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上图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ZnCO3,高温易分解生成ZnO。①已知锌的沸点为907 ℃。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 ℃,上部约为600 ℃,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液态锌的方法叫做_________。②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置换反应湿法冶金。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蒸馏生成的锌在高温下重新被氧气氧化Cu2+、Fe2+Ag+9.(2024,杭州二模)古代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科学兴趣小组借鉴教材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对铜锈的产生条件进行了探究。(1)铜生锈除了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外,还有可能与_____________有关,该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同学用洁净、光亮的相同铜片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内的“ ”为铜片):①上述实验A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测较长时间后______(填试管字母编号)试管中的铜片最先生锈。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防止氧气溶于水D10.小余了解到: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余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和足量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 s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 s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160 s的任意时间点,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0~40 s时装置中气压不断增加,40 s时反应停止,瓶中热量不断散失,温度将至室温,瓶内气压逐渐减小,但仍高于初始气压(共33张PPT)第39讲 金属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的普遍特性:常温下呈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性,密度和熔点高。2.非金属的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备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3.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金属光泽导电、导热体延展 主要性质 用途铁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 制各种铁合金,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铜 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 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用于制各种铜合金铝 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抗腐蚀性强 制造电线、电缆、铝箔包装,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等的材料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磁性 B.延展性C.导电性D.导热性B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1)通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4Al+3O2===2Al2O3白白条件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常温 铝 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表面会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 镁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_______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_________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铁 剧烈燃烧,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_______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 铜 生成黑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火星四射黑【备考补充】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这就是铝制器皿耐腐蚀的原因。2.金属与酸反应(1)通式:金属+酸―→盐+氢气。(2)常见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2Al+6HCl===2AlCl3+3H2↑金属 现象(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镁 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 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 反应较为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 反应较为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浅绿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备考补充】①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得越剧烈;②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发生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碳酸一般也不反应)3.金属与盐反应(1)通式:金属+盐(可溶)―→新盐+新金属。(2)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红蓝反应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现 象铁与硫酸铜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 铁表面覆盖一层_____色固体,溶液由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色铜与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铜与硫酸亚铁溶液 不反应 没有明显现象Cu+2AgNO3===2Ag+Cu(NO3)2浅绿蓝2.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1)铝较为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将过量的锌粉加入到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什么?__________。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银、锌3.钪元素符号为Sc,相对原子质量为45,活动性在镁和铝之间,主要化合价为+3价。如图,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稀硫酸、CuSO4溶液反应。下列现象中错误的是( )A.试管①产生气泡速率大于试管②B.反应结束后试管①②中的总质量都减小C.试管③④中都出现红色固体D.反应结束后试管③④中的固体质量都增大D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活动性判断依据判断依据 结论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来判断 若能反应,则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否则位于氢后面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来判断 反应越容易,金属活动性越强根据金属A与金属B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来判断 若A能置换出B,则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反之则比B弱4.(2024,瑞安市模拟)镉是镍镉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出来,其过程如图所示。镉、锌、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 )A.锌>镉>铜 B.锌>铜>镉C.镉>锌>铜 D.镉>铜>锌A金属的防腐1.金属腐蚀的条件(1)外因:水分、氧气等物质的作用。(2)内因:金属的内部结构。2.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1)改善外部条件,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2)表面覆盖__________,如刷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3)改变金属的____________,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保护膜内部结构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1.金属污染: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2.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1)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2)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3)防止金属锈蚀。(4)寻找金属替代品。5.(2024,浙江)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A金属材料的发展1.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的硬度、强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__________,熔点更__________,抗腐蚀性能也更__________。2.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是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高低好6.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加热熔融后制成青铜合金,来增强防锈能力,其原理是( )A.隔绝水B.改变铜原子的种类C.隔绝空气D.改变金属内部结构D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例1】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硬度非常大B1.(2024,宁波模拟)小周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滤渣加入盐酸会有气泡产生B.甲实验滤液中有三种阳离子C.乙实验滤液中有两种阳离子D.乙实验滤液质量变大B金属活动性顺序【例2】 小博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向打磨过的三条金属片x、y、z的左侧滴加ZnCl2溶液,右侧滴加AgNO3溶液,只观察到④⑤⑥有明显现象,关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 . x>y>z B.y>x>z C.z>y>x D.z>x>yC2.兴趣小组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一段时间后将图甲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铁片,析出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AgB.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有两种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Cu(NO3)2、AgNO3D.bc段析出的固体是铜C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例3】 (2024,杭州一模)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以下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相关的量。其中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C3.向三个盛有相同质量锌粉、铁粉和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用柱状图表示a、b、c、d处的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种类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A.a处 B.b处 C.c处 D. d处D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例4】 (2024,杭州一模)某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和减少污染,往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C4.(2024,宁波镇海区模拟)小宁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一定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不含Zn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 2,一定不含Cu(NO3) 2D.若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渣一定只含有AgC金属腐蚀条件的研究【例5】 (2024,瑞安市模拟)小明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干燥的氧气从导管a通入,使氧气充满U形管。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处铁丝的变化情况。(1)为确定U形管已经充满氧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2)小明得出纯铁丝不易锈蚀的结论,他比较的铁丝是________。(填编号)(3)在一次实验中,小明将装置密闭,测出内部的温度和气压变化趋势(图乙),在0到t1阶段气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氧气消耗导致气压减小幅度大于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增大幅度5.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B.实验中可根据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判断铁钉锈蚀快慢C.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D.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阴离子种类影响了锈蚀快慢D【例】 (2024,温州三模)小科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猜想: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镁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于是他在两个烧杯中都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具体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1)小科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但能与热水反应(2)加热后图乙的烧杯中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该现象消失。他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以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反应物,便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科发现图乙的试管B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1.“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的易错点(1)铁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中,生成了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和氢气。(2)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类型:①一定量的酸与足量金属反应 ②一定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③将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金属中 ④多金属多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3.金属与盐反应的易错点:①特别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与盐溶液反应时,是先和水反应,故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②金属与盐反应中的盐必须可溶,Fe+2AgCl(难溶)≠FeCl2+2Ag。③“远距离先置换”:即越不活泼的金属越易被置换出来,越活泼的金属先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9讲 金属精讲课件.ppt 第39讲 金属精练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