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能力提升)—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电池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碳的排放B.新能源电车在充电时实现的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的转化C.锂金属电池具有极高的比能量,可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D.电池废弃后,需专业化处理其含有的各种重金属有害物质2.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B.可逆反应的与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关C.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D.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列行为有悖于这一理念的是( )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对自然的伤害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D.实现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4.将11.2g铁粉投入到盛有200mL、稀盐酸的烧杯中,5min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此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 B.C. D.5.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① 50 8 6② 50 2 6③ 50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6.可逆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②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③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7.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和合成量子点”做出的贡献。一种含有新型量子点(简写为QDs)的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能高效制氢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电极b沿导线流向电极aB.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C.标准状况下,当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时电极b生成D.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8.一定温度下,在的四氯化碳溶液(100 mL)中发生分解反应:。测量不同时刻放出的的体积,换算得到溶液中的浓度如表所示。0 1.40600 0.961200 0.661710 0.482220 0.352820 0.24x 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反应2220 s时,放出的体积为11.8L(标准状况)C.反应达到平衡时,D.由推测题表中的x为39309.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2 mol HI(g)反应放出热量a kJ,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 kJD.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10.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两者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如表所示。已知280℃的情况下,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NO的浓度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t/ NO的初始浓度 CO的初始浓度Ⅰ 280Ⅱ 350A.表中a的数值应为B.当,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时,前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D.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1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x=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C.该反应在第8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30~40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1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闭、打开,试管内两极都有气泡产生B.关闭、打开,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比右侧略多,则a为负极,b为正极C.关闭、打开,一段时间后,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出烧杯,向试管内滴入酚酞,发现左侧试管内溶液变红色,则a为负极,b为正极D.关闭、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打开,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13.甲烷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破坏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热量493kJ,则破坏键需吸收热量415kJB.反应C.的能量大于和的能量总和D.在反应中,放出热量400kJ,有键生成14.2023杭州亚运会上,我国首次使用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利用制取的总反应如下:一定条件下通入和,在恒温()条件下改变压强或恒压条件下改变温度,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有利于合成甲醇B.曲线b为恒温条件下改变压强的曲线C.恒压条件下时,的平衡转化率为D.时,反应条件可能为、15.取50mL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少量存在下分解:。在一定温度下,测得的放出量,转换成浓度如下表:0 20 40 60 800.80 0.40 0.20 0.10 0.0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20 min时,测得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B.,消耗的平均速率为C.第30min时的瞬时速率小于第50 min时的瞬时速率D.分解酶或代替也可以催化分解16.180℃时将0.5mol和1mol通入2L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和某气态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在0~3min内,的反应速率为C.在3~10min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6分,共52分。17.甲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下,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时放热。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可燃冰(分子式为)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2)和在高温下反应可生成甲烷。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从反应开始到,用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②下列情况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填标号)。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c.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生成(3)某科研团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是参杂了与的固体,可在高温下传导。①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②若(标准状况)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18.对和进行回收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1)①只改变下列某一反应条件时,能使上述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_____。A.使用高效催化剂B. 向容器中充入氩气C. 降低温度D. 减小的物质的量②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容器内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不变D.每生成的同时消耗(2)在体积为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反应到达时,_______(填>“<”或“=)。②内,_______。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1位小数)。④a、b、c三点中代表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a点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或=)b点的逆反应速率⑤“二甲醚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A电极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消耗的二甲醚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19.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飞扬”是世界首款高压储氢火炬,它运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由氨气制取氢气是一种新工艺,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制取氢气。方法Ⅰ:氨热分解法制氢气(1)已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分解为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向10L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发生该反应,5min末测得容器中1.2mol,则在0~5min内,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4)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A.的浓度为0B.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方法Ⅱ:氨电解法制氢气(5)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生成1mol时,电路中通过_____mol电子。为提高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20.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和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O会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能量。(2)用和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为,则电极c是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d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若线路中转移,则上述燃料电池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3)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NO和CO的反应:。已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编号 温度/℃ NO初始浓度/ CO初始浓度/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Ⅰ 280 82Ⅱ 280 b 124Ⅲ 350 a 82①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_。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填编号)。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电能的投入使用能降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开采,从而减少碳排放,故A项正确;B.电池充电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电能→化学能,故B项错误;C.Li是最轻的金属,因此具有极高的比能量,储存相同电能所需质量更低,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故C项正确;D.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地下水等环境,因此电池废弃后,需专业化处理其含有的各种重金属有害物质,故D项正确;故选B。2.答案:D解析: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而反应热是化学变化中的热效应,A错误;B.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过程、是否是可逆反应无关,与反应进行的程度无关,B错误;C.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进行,如与反应,C错误;D.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C解析:A项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正确B项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对自然的伤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正确C项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越多,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越多,对环境污染越大,有悖于题述理念 错误D项 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不违悖题述理念 正确4.答案:C解析:Fe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生成氯化亚铁也是0.2mol。Fe为纯固体,不能用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B、D错误;,C正确。5.答案:C解析:实验①中,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A项错误;实验③中水样初始,溶液呈弱碱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由实验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由实验②、③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水样初始pH,的去除效果更好,但若水样初始pH太小,与反应的纳米铁的量增多,从而影响的去除效果,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相等关系,①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只能说明单方向关系,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②错误;③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是反应进行到任何时刻都成立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③错误;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⑤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会改变的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守恒的,容器的体积不变,导致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所以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⑥因该反应是物质的量在增大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⑥正确;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摩尔质量=,质量是守恒的,物质的量只有达到平衡时才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⑦正确;故选A。7.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子由负极(电极a)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极b),A项错误;电极a上转化为失,电解液,为碱性溶液,则电极反应式为,B项错误;根据题图知,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则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时,电极b上生成,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C项错误;根据负极反应:,正极反应:,知电池的总反应为,D项正确。8.答案:D解析: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内,则,即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项错误;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反应2220s时,,则,0.0525mol,则放出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项错误;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且,即,C项错误;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每反应(,过程),的浓度均变为原来的,据此可推测的浓度由变为也需反应1110 s,即题表中的,D项正确。9.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知,(g)与(g)生成HI(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为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 mol H—I键所放出的能量,而形成2 mol H—I键所吸收的能量与断裂2 mol H—I键所放出的能量相等,B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的物质的量小于4 mol,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C错误;设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x kJ,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得,解得,D正确。10.答案:C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即除温度不同外其余条件需完全相同,则表中a的数值应为,A正确;B.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当时,有,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由题干数据可知,时,前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错误;D.由三段式分析:,故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D正确;故答案为:C。11.答案:A解析:A.由30-40min内速率变化可知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x=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B.3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且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则改变条件为增大体积,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则升高温度,B错误;C.20min达到平衡,则第8min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错误;D.30~40min间该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减小,改变条件为增大体积或减小压强,D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D解析:关闭、打开,是电解NaCl溶液的过程,电解方程式为在阳极上放电生成,在阴极上放电生成,则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由于可以溶于水,则收集到的的体积略小于的体积,则与外电源b极相连的石墨棒作电解池的阳极,则b极为正极;左侧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左侧试管中溶液呈碱性,则放电,左侧石墨棒为电解池的阴极,则a为外电源的负极;一段时间后,打开、关闭,可以构成原电池,放电时会引起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A、B、C项正确,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A.若破坏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热量493kJ,则破坏键需吸收热量,A正确;B.图中生成的水是气态,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放出热量,则,B错误;C.由图可知,和的能量大于和的能量总和,但的能量不一定大于和的能量总和,C错误;D.在反应中,放出热量400kJ,生成,有键生成,D错误;故选A。14.答案:C解析: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合成甲醇,A错误;该反应正向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体系中将增大,因此图中对应恒温过程的曲线是a,B错误;设起始,,设二氧化碳转化的物质的量为,列化学平衡三段式:当平衡时时,,解得,故平衡时的转化率,C正确;由题图可知,满足平衡时的条件有恒温()时看a线,条件为,恒压时看b线,条件为,D错误。15.答案:C解析:A.反应20 min时,过氧化氢的浓度变为,说明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0.02 mol,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标况下的体积,A正确;B.,消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B正确;C.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断减小,某一时刻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也不断减小,故第30 min时的瞬时速率大于第50 min时的瞬时速率,C错误;D.I在反应中起到催化的作用,故也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分解酶或代替,D正确。16.答案:C解析:由题图知,在0~3min内,消耗(1-0.9)mol=0.1mol,消耗(0.5-0.2)mol=0.3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0.1mol:0.3mol=1:3,根据原子守恒知,还生成,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0~3min内,,B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min时0.1mol,由题图可知,10min时0.1mol,则在3~10min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D错误。17.答案:(1);;1779.2(2);0.05;36%;bc(3);;解析:(1)①1g物质的量为mol,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5.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356g可燃冰物质的量为,其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①由图可知,6min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从反应开始到6min内消耗的CO为1mol×60%=0.6mol,从反应开始到6min,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从反应开始到6min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6mol×3=1.8mol,则6min时的转化率为×100%=36%;②a.该反应中所有物质都呈气态,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在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变化,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变化,故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符合题意;c.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是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c项符合题意;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CO同时生成1mol仅指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c(3)①通入的电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和,通入的电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通入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标准状况下11.2L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转移电子数目为2。18.答案:(1)①. a②. bd(2)①. >②. 0.5③. 17.9%④. c⑤. >⑥. 负极⑦.⑧. 2.4解析:(1)①a.使用高效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b.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b不符合题意;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c不符合题意;d.减小NO的物质的量,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d不符合题意;故选a;②a.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 a不符合题意;b.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总数是恒量,容器内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c不符合题意;d.每生成的同时消耗1mol N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故选bd;(2)①反应到达3min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少,反应正向进行,>;②0~5min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减少2.5mol,;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由图可得三段式:,的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④c点后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a、b、c三点中代表达到平衡的是c;a点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b点,a点的正反应速率>b点的正反应速率,b点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少,反应正向进行,>,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b点的逆反应速率;⑤根据图示,氧气得到电子,即B为正极,A为负极,该电极二甲醚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9.2g的二甲醚物质的量为,当消耗的二甲醚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4mol。19.答案:(1)(2)小于(3)0.024(4)BC(5)2;适当增大氨气的浓度解析:(3)充入2mol发生该反应,5min末测得容器中,,。(4)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的浓度不可能为0,A错误;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则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说明达到平衡,B正确;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的物质的量之比与起始投料有关,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5)由反应可知,生成3mol时转移6mol电子,装置中生成1mol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为提高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适当增大氨气的浓度。20.答案:(1)吸收;180(2)负极;;5.6(3)①②Ⅰ和Ⅲ③乙解析:(1)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则和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O的能量变化,即该过程中要吸收180 kJ能量。(2)根据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极c是负极,电极d是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d的电极反应式为,由电池总反应式减正极(电极d)反应式的2倍可得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线路中转移时,消耗,即消耗标准状况下。(3)①实验Ⅰ和实验Ⅱ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实验Ⅰ和实验Ⅲ中温度不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O的初始浓度应该相同,则。②实验Ⅰ和实验Ⅲ中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实验Ⅱ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比实验Ⅰ中的大,实验Ⅰ和实验Ⅱ其他条件都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乙先达到平衡状态,则表示实验Ⅱ的曲线是乙。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基础夯实)—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是能量合理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过程的是( )图片转化过程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燃油汽车行驶 氯碱工业制氯气 水力发电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高温时碳与的反应 B.高温时Al与的反应C.加热时铁粉与硫粉的反应 D.铝粉与稀硫酸的反应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利于实现低碳经济C.天然气是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D.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的排放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经一段时间后,的浓度增加了,在这段时间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则这段时间为( )A.2.5s B.5s C.7.5s D.10s5.人们可通过改变条件来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使其向着对人类更有益的方向发展。下列条件的改变不是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橡胶轮胎中加入防老剂 B.燃煤中加入CaOC.汽车排气管中使用三元催化器 D.工业合成氨不断移去液氨6.某小组同学在一容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和,探究水煤气的制备,反应为,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7.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b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Pb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8.工业合成氰化氢()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利用下列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估算该反应的约为( )化学键键能 414 389 896 436A. B. C. D.9.在体积为1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3mol,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min内,平均速率B.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平衡时,的转化率和的转化率相等D.3min时,正反应的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10.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作原电池正极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最多去除11.对于盐酸与锌粒的反应,下列措施能使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①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挥发);②改用硝酸;③改用醋酸;④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⑤加入少量固体;⑥加入少量固体A.①④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部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1 Mg、Al 稀硫酸 偏向Al2 Cu、Al 稀硫酸 ……3 Mg、Al NaOH溶液 偏向Mg根据上表中记录的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2、3中Al均做电池的负极,提供电子B.实验2中在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流表的指针偏向CuC.实验3中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D.通过实验3可说明金属性:13.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已知:Ⅰ.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A的B.中H—O键能比HCl中H—Cl键能弱C.由Ⅱ中的数据判断,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O元素强D.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2 kJ14.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生产硝酸,其中有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中生成22.4 L NO时,转移5 molC.断裂4 mol N—H键的同时,形成6 mol O—H键,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4 mol 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则可以生成4 mol NO15.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合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D.达到平衡状态时,中均存在16.一定温度下,在某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该混合气体中氧原子与硫原子的总个数比一定为B.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通入少量稀有气体,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D.适当升高温度,可实现(g)的完全转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6分,共52分。17.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使气态分子离解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如表所示.化学键 (CO中的碳氧键) H—H C—H C—O H—O吸收能量/kJ 1072 436 413.5 351 463 803(1)与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如图所示转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2)T℃时,、在一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和,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R与的变化曲线重叠).①R的分子式为________;0~5min内,用表示的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②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标号).A.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E.断裂6molH—H键的同时生成2mol(3)科学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电化学原理吸收,实现碳中和,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Na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18.某温度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9molA(g)、0.6 mol B(g)、0.3molC(g),发生反应,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物质A的变化曲线为______(填“I”、“Ⅱ”或“Ⅲ”)。(2)0~5min内,______。(3)反应达到平衡时,______。(4)若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②充入少量不参加反应的稀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______;③将容器的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化学反应速率______。(5)min时,反应______(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化学平衡;5min时,______(填“>”、“<”或“=”)。19.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对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用Cu、Fe、Mg和同浓度的硫酸反应,实验报告如下表: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稀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片、Fe片、Mg片 Cu片与稀硫酸不反应;反应剧烈程度:Mg>Fe预期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_______相同。(2)为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镁与不同浓度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两组实验所用药品如下:序号 镁条的质量 稀硫酸物质的量浓度/() 体积/mLⅠ 0.01 1.0 2Ⅱ 0.01 0.5 2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①实验Ⅰ对应图中曲线______(填字母);图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______(填“快”“慢”或“无法确定”)。②分析实验Ⅱ对应曲线可知,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不断加快,原因是______;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原因是______。20.某温度下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固定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字母)。A.往容器中充入B.往容器充入C.及时分离出D.减小容器容积E.选择高效催化剂(2)2 min内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2 min末时,________(填“>”“<”或“=)。(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体积分数保持不变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C.容器中浓度与浓度之比为1:1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的生成速率是的生成速率的3倍(4)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5)CuCl(s)与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 ℃、101 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太阳能烧水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不涉及化学变化,氯碱工业制氯气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储存化学能的过程,燃油汽车行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动能,属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B项正确。2.答案:A解析:A.碳与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A.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A正确;B.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都不含碳元素,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B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热值高、燃烧充分、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是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C正确;D.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吸收燃烧产生的,减少的排放,但对气体的排放不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根据知,这段时间为,故选B。5.答案:B解析:橡胶轮胎中加入防老剂,是为了减慢老化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对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无关,B项符合题意。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C项不符合题意。工业合成氨不断移去液氨,可以降低氨气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D项不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碳为固体,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正确;反应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绝热容器中,温度不变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正确;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D。7.答案:C解析:该电池中Pb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则Pb电极作负极,电极作正极,故选:C。8.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知该反应的,A项正确。9.答案:C解析:A.9min内,,A错误;B.物质全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恒容条件下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个不变的量,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充入1mol和3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3,等于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两种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平衡时,的转化率和的转化率相等,C正确;D.3min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仍变化,此时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B解析:银比Pt活泼,银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银经活性炭流向,B项正确;Pt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题目信息可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故电极反应式为,C项错误;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即每消耗,转移2mol电子,根据可知,最多去除,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②改用硝酸,硝酸与锌粒反应不生成氢气,故错误;③改用醋酸,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因浓度不变,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所以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④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⑤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⑥加入少量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故选A12.答案:D解析:实验2、3中,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是Al与稀硫酸、NaOH溶液的反应,Al失去电子,作电池的负极,A正确;实验2中,Al作负极,Cu作正极,在Cu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外电路中电流由Cu电极流向Al电极,电流表的指针偏向Cu,B正确;实验3在碱性条件下,因Mg不与碱反应,Al是两性金属,故Al电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一般情况下,原电池中作负极的电极活泼,金属性较强,但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故Al作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性Mg>Al,D错误。13.答案:D解析: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故,A错误;由已知Ⅱ可知,,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反应物总键能一生成物的总键能,整理得,即,故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中H—O键能比HCl中H—Cl键能强,B错误,D正确;由反应A判断,能够将HCl氧化为,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O元素弱,C错误。14.答案:A解析: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体系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B错误;断裂12 mol N—H键的同时,会有12 mol O—H键形成,故当1 mol N—H键断开的同时,断裂1 mol O—H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4 mol 不可能完全转化生成4 mol NO,D错误。15.答案:B解析: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故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故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但不会为零,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错误;平衡时反应没有停止,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正确;可逆反应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时,三者中均存在,D正确。16.答案:A解析:根据原子守恒,无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该混合气体中氧原子与硫原子的总个数比一定为,A正确;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通入少量稀有气体,因恒容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C错误;由于是可逆反应,无论怎样升高温度,也不可能实现(g)的完全转化,D错误。17.答案:(1);吸(2)①;0.24;12.5②CE(3)氧化;解析:(2)①根据图像可知:,则R为.0~5min内,.平衡时,容器内有3.6mol、1.2mol、0.8mol、0.8mol,的体积分数为.(3)和在石墨电极上转化为和,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18.答案:(1)Ⅲ(2)0.02(3)0.35(4)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5)没有达到;=解析:(2)。(3)。19.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越活泼,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温度(2)①a;快;②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解析:(1)根据实验报告可知,在硫酸的浓度相同时,探究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还需要保证三个反应的反应温度相同。(2)①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Ⅰ中硫酸的浓度比实验Ⅱ大,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实验Ⅰ反应速率快,图中曲线a对应实验Ⅰ;图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快。②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所以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但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硫酸浓度成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反应速率减慢。20.答案:(1)BDE(2);>(3)ABE(4)75%(5)解析:(1)恒容条件下,充入,体系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A不符合题意;充入,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符合题意;分离出,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不符合题意;减小容器容积,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符合题意;选择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2 min内,;根据图像,2 min后,增大,减小,反应正向进行,因此2 min末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3)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的生成速率是的生成速率的3倍,均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A、B、E符合题意;而容器中浓度与浓度之比始终为1:1,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由于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故不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4)转化率,由图可知,9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的转化率。(5)CuCl(s)与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则该反应释放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基础夯实)_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卷.docx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能力提升)——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