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B B A C C B D A A D B B C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A C D D C D A B C D D B C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4 分,共 40 分。31.(1)信息:第一批留学生是去美国留学。(2 分)(2)主题:近代海防建设。(2 分)展品③的史料价值最高。(2 分)展品③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任答 1 点 2分)(3)历史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加深。(2 分)历史价值:①画报趣味性强,内容广泛;②有国际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③画报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信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任答 2 点 4分)32.(1)本题学生任选两个展馆撰写解说词,总分 12 分,每个展馆 6 分,其中,历史事件 2 分,阐述内容2 分,影响 2分,答案合理亦可给分。展馆 1:1927 年 8 月,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2 分)随后向广东进发,在汕头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2 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同时在潮汕各地播下了更多的革命种子,鼓舞潮汕人民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影响任答 1 点 2 分)展馆 2:1931 年底,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2 分)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2 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2 分)展馆 3:1935 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2 分)会议集中权利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任答 1 点 2分)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答 1 点 2 分)展馆 4:1945 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2 分)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抗战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任答 1 点 2 分)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任答 1 点 2分)33.(1)图一:作者徐悲鸿,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图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任选一例,言之有理可得 4 分)(2)变化:封面人物身份由以女演员为主变为以中国军人为主。(1 点 1 分,共 2 分)原因: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战开始。(任答 1点 2 分)(3)旋律:低沉、舒缓与铿锵有力相结合。(任答 1 点 2 分)理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蚕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全国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 点 1分,共 2 分)音乐的旋律,从侧面反映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必胜的信心。(任答 2 点 2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 年 级 历 史 科 试 卷说明: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二题号 一 总分31 32 33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对应题号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密 答案1.《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A. 破坏了自然经济 B. 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C. 加剧了社会矛盾 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2. 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封 3. 1853年,太平天国通知访问天京的英国公使:准许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61年,英国派人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的拒绝。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具有A.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 题 2图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C.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线 4.《中国近代史》中说:“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A.注重发展近代军事国防 B.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5.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A.反抗外来侵略 B.实现强兵富国 C主张变法威胁 D.倡议中体西用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6. 比较右边两幅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平面示意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被列强完全垄断B.西方侵略者不断割占清政府大片领土C.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腹地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 6图7. 下面是《让台记》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文章应发布于“至三月十六日议定大略,一赔饷,二割地,三通商,共十一款;限三礼拜画押,互派大臣在燕台换约。……后俄国率德、法出阻割辽之议,令我国出银以赎之;而让台之议与各款均照原议。”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8.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活动 内容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A.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抨击了封建道德9. 赫德于 1898年 10月 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旨在说明A.朝廷上下一致支持变法 B.变法成功且成效显著C.变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变法的过程操之过急10. 右图是 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一把刀悬在列强头顶上,刀上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B.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 题 10图11.《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思想的传播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革命团体的成立12. 在清政府看来,孙中山想要以会党的暴动来完成所谓起义的行为,对清廷根本构不成威胁,在很多时候,甚至不用出动军队。而孙中山也在一次次起义失败中,认识到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性。为此孙中山采取的行动是A.发动金田起义 B.领导黄花岗起义 C.创办《国闻报》 D.成立中国同盟会13.“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傀儡 B.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被改变 D.孙中山本人的个人社会威望很高14.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 20世纪 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据此可得出A.妇女逐渐拥有政治权利 B.传统礼教观念受到冲击C.男女平等观念成为共识 D.北京是女权运动发源地15. 右图为 1917年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寓意“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与这一寓意密切相关的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题 15图16. 五四运动中“学生所说的,都是全国人民想说的话;学生所做的,都是全国人民想做的事;学生所打的,都是全国人民想打杀的人”。这一观点强调了五四运动A.揭开了救亡图存的序幕 B.具有雄厚的民众基础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使国民获得真正自由17. 1921年 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出当时A.党的中心工作确立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上海工人的思想先进18. 1924年 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A.武昌起义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9. 如图是井冈山根据地发行的一种货币——井冈山银元,银元中有个汉字是“工”,开创了根据地制作和发行货币的先河。该货币的发行旨在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 B.体现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扩大群众的政治权利 D.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发展20. 准确掌握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下列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题 19图序号 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A 南昌起义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 八七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 三湾改编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1.“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往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此次会议后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B.革命统一战线得以确立C.党的正确路线和领导核心得到确立 D.中国革命已经转危为安22.“它既是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该材料旨在说明A.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B.七七事变的影响 C.八一三事变的结果 D.西安事变的作用23. 抗战开始后,中山大学的广大师生员工坚持教学、研究、读书,紧密配合抗战,加强抗战教育,普及有关抗战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设新华南作出了贡献。这些做法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B.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 D.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4.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的资源包,如图所提供的资源包内容与主题相符的是序号 资源包 内容① 视频 《地道战》《辽沈战役》② 图片 《李宗仁在台儿庄》《百团大战示意图》③ 文献 《论持久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④ 遗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西安事变谈判旧址A.① B.② C.③ D.④25. 报刊头版是每期报纸最重要的内容。下表为 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报刊名称 类 别 文章标题《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设新中国》《新民报》 重庆最大民营报纸 《蒋主席广播向民主团结大道前进》《中央日报》 国民党党报 《国父指引民主合作,实现永久和平》A.国共两党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C.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D.中间派力量赞同政治民主化26. 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27. 下侧日记最有可能写于题 26图五月二十七日 上海时有鼓吹之汽车疾驰而过,喊口号:“共产党万岁”“主席万岁”……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竺可桢日记》A.1937年 B.1940年 C.1945年 D.1949年28. 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1922年,北洋政府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上述现象A.推动人民教育体制的确立 B.推动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C.强化了体育的政治化倾向 D.有利于塑造体育强国的形象29.“但以中国国势日弱,外侮日加,寸心不死,投身实业界中,稍尽心力,冀得沟通商、学两界,借立中国真实自强之基础。”据此可知,张謇主张A.启发民智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科教兴国30. 20世纪 20年代,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回乡,在汕头小公园的中心,兴建了南生贸易公司大楼。大楼是一座极具特色的七层建筑,二楼外挑,五、六层后退,两个入口处升起两个塔楼,塔楼与主体在六、七层处通过空中走廊连接,形成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同时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楼,客如云来,繁盛一时。这幢大楼体现出近代汕头A.革除陋俗,自由平等 B.崇洋逐新,舍弃传统 题 30图C.中西融合,生活变化 D.城乡俱变,趋于平衡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4 分,共 40分。31. 文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船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第一批留美幼童合照材料二 下面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三件展品。①清代大沽海口营盘全图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的复制件。1859年 6月 25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 战,不幸沉没的经远舰的残件(实物日,英法军舰再次与大沽“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原件)炮台上的清军发生激战材料三 以下是晚清《启蒙画报》上《小英雄歌》的插图。创作背景 后人回忆郭沫若:“我到现在仍深深地纪念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着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童杂等人创办报纸,掀起了国人办报的高潮。1900 志,但我总觉得太无趣了。”年,“京城大乱”,彭翼仲险些丧命于洋人之手,痛萨空了:“《启蒙画报》曾是我最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上解决,喜欢的读物。这个画报灌输了许多图片配文:小英雄,雄 辟教育儿童之捷径,遂有《启蒙的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人种分且英,家之麟凤,国之 画报》之举”。( ) 类,五大洲的形状……”桢 支柱 ……(1)根据材料一,提取材料图文共同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其中哪件展品的史料价值最高,说说你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的历史背景,谈谈画报的历史价值。(6分)32. 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序号 红色展馆 解说词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示例现共产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大会上海会址1汕头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大埔会馆2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3贵州遵义会议会址4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12分)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33. 文艺作品往往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赏析作品——见证时代呼声材料二 《良友》画报于 1926年诞生于上海,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受到华侨们的欢迎。以下是《良友》画报的部分封面人物介绍:出版日期 1936年 2月 1936年 11月 1937年 1月 1937年 4月封面人物 陈燕燕 白杨 陈云裳 李绮年身份 女演员 女演员 女演员 女演员出版日期 1937年 11月 1937年 12月 1938年 2月 1938年 3月封面人物 蒋介石 冯玉祥 朱德 李宗仁第五战区司身份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八路军总司令令长官材料三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 400 首》(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例,对其做简要介绍。(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良友》画报在 1936—1938年间封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答案.pdf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