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礼记》记载中国秦朝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六必古法”中的下列操作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且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硝酸钾溶液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测定溶液的 C.过滤液体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4.慧眼识化学。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5.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作物 马铃薯 茶树 玉米 棉花某地土壤显弱碱性,以上四种作物中,该土壤最适宜种植的是( )A.马铃薯 B.茶树 C.玉米 D.棉花6.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全人工合成,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碳元素化合价为价B.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C.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D.该合成过程还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打扫卫生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B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可以使水中的悬浮杂质较快沉降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 用生石灰制作发热包 与水反应吸收热量A.A B.B C.C D.D8.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C.向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将湿润的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9.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10.2024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方法导引”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下列导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选项是( )示例 方法 示例A 模型 现在科学表明道尔顿原子模型是正确的B 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五氧化二磷属于混合物C 控制变量 分别向等质量的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能探究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活动反思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A.A B.B C.C D.D11.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x的数值为3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A 鉴别氧气和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B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硫酸C 除去中少量的 通过澄清石灰水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过量的碳酸钙,搅拌,过滤A.A B.B C.C D.D13.下列实验方案或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A B C D实验方案或设计实验目的 检查瓶内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放热A.A B.B C.C D.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1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0分。)14.(8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以下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化学知识,请回答:图1 图2 图3 图4(1)图1中膨化食品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证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2)图2中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__________(填写一条化学性质)。(3)图3中运动发令枪的枪药中有红磷,枪响之前可看到枪口冒白烟,这是红磷燃烧产生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4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单质”或“元素”)。15.(8分)中国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相关问题。图1 图2 图3 图4(1)图1:国内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攻克了薄壁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焊接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2)图2:我国科学家研究月球土壤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嫦娥石”,此矿物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图3:“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首次在珠峰地区从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进行了气象观测。浮空艇内部由两个气囊组成,氦气气囊负责提供升力,空气气囊则使浮空艇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外形与压力平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4)图4:2023年5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上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右侧铷原子(如图甲所示)与图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C”)微粒化学性质相似。16.(6分)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酱油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天然晒露法是传统的老法酱油的生产方法。以初夏开始制作为例,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发酵”过程中,所取缸内样品呈___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2)“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有相似之处。(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浸泡”目的是泡胀大豆,并除去杂物b.“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c.天然晒露法得到成品的时间会受天气影响17.(8分)“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图1 图2(1)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时a管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2)写出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所需时间如图2。①电解浓度为10%的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18.(1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Ⅰ.用图1、图2装置进行氧气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图1 图2 图3(1)图1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如图2的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图3是一种紧急供氧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4)使用时按动点火装置,金属粉末反应放热,使药块分解持续供氧气,并有氯化钠生成。其中产生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Ⅲ.利用液态空气进行如图4所示实验。图4(5)往试管中加入液态空气,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由此可推测氮气沸点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氧气沸点。19.(8分)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图1 图2 图3Ⅰ.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7(填“>”、“=”或“<”)。(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__________。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边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像,如图3所示。当加入盐酸__________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9分。)20.(9分)某补钙药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现将稀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图像。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g 45 40 35 30 a(1)表格中a的数值为__________,该品牌补钙药剂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2)求该反应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39分。)1-5 DACBD 6-10 BDACC 11-13 BCD第Ⅱ卷(选择题 共61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4.(8分)(1)水蒸气(或) (2)可燃性 (3) (4)元素15.(8分)(1)稳定 (2)混合物 (3)78% (4)A16.(6分)(1)酸性; (2)过滤; (3)ac。17.(8分)(1)负极 (2)(3)①电压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②电压,电解溶液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8.(14分)(1)长颈漏斗;(2);A;把导管口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答2条以上得2分);(4);(5)低于。19.(8分)(1)>;(2)硫酸钠(或);(3); (4)10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9分。)20.(9分)(1)30(2分);40%(2分)解:(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分)(1分)答:m的值为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