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课题】 【建议课时】 【本节内容】东南亚 2 第1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学习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分析东南亚“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描述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说明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教学重难点】【重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旁注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中老泰铁路的视频,展示中老泰铁路的线路图。 设问:中老泰铁路由中国通往亚洲的哪个分区?经过哪些国家?通过中老泰铁路货运专列,我国可以进口哪些农产品? 导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新课讲授: 环节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一)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阅读课本图8.16“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 让学生观察穿过东南亚的纬线和经线,引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的半球位置和所跨热量带。(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让学生自主读图,说出东南亚濒临的海洋,引导学生归纳东南亚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学生自主读课本图8.18“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提取以下信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哪些地区之间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提问学生作答。 阅读课本活动“认识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完成活动问题,提问学生作答。 教师结合课本内容总结马六甲海峡交通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亚洲太平洋沿岸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称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海上生命线”。 探究活动:验证“最短航线”。分三组,在世界地图上分别为从地中海沿岸、非洲东海岸、印度孟买出发的三艘商船设计到我国上海的航线。 (二)范围和国家 阅读课本图8.16“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引导学生说出中南半岛相对于我国的位置,说出马来群岛主要包含的岛屿名称。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家及其首都,列出哪些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哪些国家位于马来群岛。 多媒体展示关于印度尼西亚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组成特点和板块位置。(群岛国家;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交会处) 环节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一)气候 多媒体展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植被景观,引导学生思考所属的气候类型。 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说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多媒体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让学生描述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南部) 多媒体展示“高脚屋”景观图,分组讨论东南亚传统民居“高脚屋”与气候的关系。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承转:东南亚的传统民居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东南亚人爱吃大米饭与自然环境什么关系? 让学生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东亚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让学生读课本活动“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读图描述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和白天的天气过程,得出“终年高温多雨”和“几乎每天下午有一场雨”的特点。 分组讨论:假如你是东南亚的农民或农场主,你会选择种植哪类作物(喜温还是喜凉,喜湿还是喜旱),你会选择什么季节种植(春夏秋冬季还是四季均可)。 多媒体展示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亚洲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教师归纳总结:气候高温多雨,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人喜食米饭等。 让学生讨论分享在超市或卖场见过或吃过哪些来自东南亚的食物;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品种;让学生读课本图8.20“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举例”,了解集中热带经济作物的经济价值;教师总结: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是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导入中的问题:通过中老泰铁路货运专列,我国可以进口哪些农产品?学生讨论回答。 阅读课本思与学“东南亚大量向我国出口热带水果的优势有哪些?”,引导学生从我国和东南亚的角度归纳原因。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目的地越来越多。2024年3月1日起,泰国宣布对中国公民实施永久免签政策。消息公布后,中国前往泰国的旅游订单迅速增长。读图,完成1—3题。 泰国在东南亚的位置 泰国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旅游期间,游客发现泰国热带经济作物十分丰富,其气候原因是( ) A.全年高温,热量充足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关于泰国所属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B.是亚欧大陆独有的 C.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部 D.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3.在泰国种植面积大的作物是( ) A.青稞 B.玉米 C.小麦 D.稻米 答案:1.A 2.B 3.D 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描述中使用“大部分”。 在图上标注出“十”字。 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动手参与,深刻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这部分较简单,主要是读图获取信息。 联系人地关系。 学生此类经验缺乏,在引导中给出选项降低难度。 理解农业的“因地制宜”。 照应开始的新课导入。【教学反思】第2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东南亚的世界遗产【课题】 【建议课时】 【本节内容】东南亚 2 第2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东南亚的世界遗产【学习目标】运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了解东南亚的世界遗产及其分布。【教学重难点】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旁注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主要作物。 多媒体播放中老泰铁路的视频。 教师:可以看出,中老泰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建高架桥、修隧道。有人说,中老泰铁路不是穿行在空中,就是穿行在洞中。 设问:这说明中老泰铁路经过的地区地形如何?假如乘坐中老泰铁路去旅游,可以观赏到哪些景点?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及地形的影响,还要观赏观赏一下东南亚著名的旅游景点。 新课讲授: 环节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阅读课本图8.23“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与我国接壤的北部地势是高是低,思考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什么影响。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并用铅笔描绘出来;提问学生河流的流向与山脉的走向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中南半岛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大河:红河、湄公河、昭披耶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说出这些河流的流向、哪些河流的源头在我国境内。 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南半岛的河流在上下游不同的水文特点。(流经山区,水流湍急;流经平原,河谷宽阔,水流平缓)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城市,思考它们的分布与大河的关系。阅读课本活动“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完成活动问题第1题。 教师归纳总结: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分组讨论:中南半岛的大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有利条件。阅读课本活动“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完成活动问题第2题。 回顾本课导入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中老泰铁路建设过程中多建桥挖隧道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节课学过的气候特点,教师拓展中老泰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利自然条件。 环节二:东南亚的世界遗产 多媒体展示材料和相关图片: 了解世界遗产的定义和类型。 了解东南亚的世界遗产数量和国家分布情况。 通过图片了解东南亚的著名旅游资源,知道其所在的国家。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2023年4月以来,随着东南亚热带水果大量上市,中老铁路(中国一老挝之间)进口水果运量大增,“水果专列”往返频繁。读图,完成4—5题。 4.“水果专列”被称为“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 空中”的铁路,桥隧比高,其原因是( ) A.降低成本,保护生态 B.高山连绵,冻土广布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该专列建成通车后对东南亚热带水果出口带来的影响是( ) ①促进水果出口至北美 ②提升水果运输速度 ③提高水果市场价格 ④加大水果出口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描绘了东南亚迷人的风光。妈妈准备1月带杨杨去越南等地旅游。行前杨杨和妈妈一起做攻略,完成6—7题。 6.越南被妈妈选定为旅行目的地,可能是因为( ) ①邻近中国,节省往返时间和费用 ②地处热带,获得温暖的寒假体验 ③人迹罕至,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 ④海岛众多,享受阳光沙滩的悠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旅游景点,杨杨和妈妈在越南可以游览欣赏到的是( ) A.吴哥窟 B.大金塔 C.下龙湾 D.鱼尾狮公园 答案:4.D 5.D 6.B 7.C 同样的导入情境,引出不同的问题,推进课堂内容。 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层层剖析:知道分布在哪里;知道分布在哪里的原因;知道分布在那里的好处和坏处。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 “东南亚的世界遗产”属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其中有一些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资源,本部分结合以前删掉的“旅游资源”内容,拓展视野,了解即可。【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