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特征。 结合实例,分析撒哈拉以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相关资料,概括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及其内在联系。 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落后的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问题。 【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系。 撒哈拉以南非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旁注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雨林、沙漠和草原。 播放视频:撒哈拉以南非的洲粮食危机。 导入:这个地区既有茂密的雨林,又有无垠的沙漠,还有广阔的草原。这个地区资源丰富,却又存在着饥饿。这里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新课讲授: 环节一:热带草原广布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阅读课本图9.2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地形”: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20°E经线。教师提问:它们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引导学生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处热带) 让学生在图上指出撒哈拉沙漠、大西洋、印度洋。引导学生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陆位置。(海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在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国家,找到南非、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索马里、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大致了解他们的位置。教师提问:与欧洲西部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比较平直) (二)自然环境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图9.2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地形”中找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大体上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拓展:为什么赤道附近会出现“赤道雪峰”景观?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在课本图9.2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地形”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教师提问:尼罗河的流向,刚果河主要流经哪个地形区?(尼罗河:自南向北;刚果河:主要流经刚果盆地)通过填空的形式认识非洲这些河湖的“之最”。(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湖泊:坦噶尼喀湖)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9.22“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相关内容。教师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教师提问: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教师拓展: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为何会上演一年一度的大迁徙 传统民居茅草屋是如何适应非洲的气候环境的?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思与学“为什么猴面包树能够生长在热带草原地区”,分组讨论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与气候的关系。 环节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多媒体出示世界各大洲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2010—2020年)图,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什么特点?(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提问:我们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全年气温高,干湿季非常明显。若有的年份气候异常,干季延长,则会出现什么灾害?(旱灾)若是发生旱灾,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粮食减产、牲畜死亡) 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短缺仅仅是气候异常造成粮食减产导致吗? 教师总结:①自然原因:干湿季明显的气候影响粮食生产。②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剧了该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生产方式落后,粮食单产低且增产较慢。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多媒体展示“绿色长城”计划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为改善环境状况采取的措施。 分组讨论:为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地关系出谋划策。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和框架图,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关联和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 环节三:快速发展的经济 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图,分析本区的资源状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和经济落后的原因。 教师总结: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分组讨论:针对经济落后的状况,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出谋划策。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列举为改变经济落后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师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例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了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多媒体展示拓展材料,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加强国家和地区间合作的实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风情。读图,完成1—2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处热带 B.黑——是黑种人的故乡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经济发达,生活富裕 2.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主要是因为( ) A.距海洋近 B.纬度低 C.海拔高 D.位于迎风坡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我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最大力度地为该地区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支持。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某企业与当地某企业达成了经济伙伴带动关系,下列关于该地区考察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口的产品多为工业制成品 B.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C.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D.石油、铁矿储量较少 4.下列不属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面临的问题的是( ) A.原料问题 B.人口问题 C.粮食问题 D.环境问题 答案:1.D 2.C 3.C 4.A 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前面已经学过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此部分内容较简单,可引导学生自行描述,深刻对区域的认知。 不同区域的对比学习。 通过有趣的拓展内容,加深对非洲自然环境突出特点的认识。 通过民居与气候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认识国家之间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