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37℃时,正常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B.血浆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故血浆胶体渗透压所占比重更大C.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腹腔组织水肿D.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2.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能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着病情的发展,大多数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桥本氏甲减患者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B.注射甲状腺激素不能减轻桥本氏甲减患者的症状C.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D.桥本氏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容易疲劳等症状3.人脚趾意外被针刺后,被针刺侧的腿会发生屈膝反射,将腿缩回,同时对侧的腿则会伸出,这是一种应激性保护反应。如图为其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字母表示神经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脚趾意外被针刺后,被针刺侧的腿发生的屈膝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皮肤感受器受到钉子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屈肌C.图示反射活动发生时,膜两侧电位依然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神经元有C、ED.题述的应激性保护反应有利于减少机体受到的伤害,同时保持身体平衡4.如图所示为肾小管从原尿(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形成)中重吸收葡萄糖和水的过程示意图,图中SGLT2和GLUT均为葡萄糖转运蛋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和水都需要直接消耗ATPB.胰岛素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有利于肾小管重吸GLUT收Na+组织液D.抑制肾小管细胞膜上的SGLT2,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5.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平均身高要比同龄正常体重儿童的平均身高要低。科研人员为了从激素水平探究导致肥胖儿童的身高发育受限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肥胖儿童的身高发育受限主要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的异常有关B.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体内的胰岛素发挥作用的效果较好C.空腹时,血糖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与肝脏细胞内糖原的水解有关D.注射一定剂量的生长激素可能有助于肥胖儿童的身高发育6.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进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人体后HIV可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时,只将RNA注入宿主细胞C.人体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不会立即迅速下降D.HIV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故艾滋病患者体内检测不到抗体7.为了预防新冠肺炎,科研人员研制出了新冠病毒mRNA疫苗,如图表示mRNA疫苗的制备和接种后机体的相关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体不仅用于携带mRNA,还可以保护mRNA不被快速降解B.进入细胞的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保留了新冠病毒的抗原性C.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能够直接使浆细胞活化并分泌抗体D.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不存在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的风险8.向水性是指植物根尖感受生长环境中的水势梯度并向着水势较高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这种特性有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寻找和获取水分,以维持其生存。已有研究表明,根的向水性与IAA无关。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实验发现,正常植株根部较低水势侧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增加,而CTK缺陷型(不能合成CTK)植株的根并不表现向水性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离体的植物细胞在有IAA无CTK的培养条件下,可能会形成多核细胞B.根部较低水势侧CTK含量增加,抑制根的生长,使根向较高水势侧弯曲C.根的向水性和茎的向光性的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与激素的不对称分布有关D.适当限制上层土壤水分供应,有利于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9.光敏色素是莴苣等植物接受光信号的一种分子,其存在无生物活性Pr和有生物活性Pfr两种形式。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光敏色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类胡萝卜素不同,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光敏色素被激活后,信号经过传导,最终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据图推测,在自然光和远红光照射条件下,莴苣种子均萌发D.对光敏色素结构和功能的解析有助于人工控制花期技术的发展10.样线法是一种常用的鸟类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适用于较为开阔的环境,如草原、湖泊等。这种方法是在地面上划定一条2千米左右的样线,然后沿着这条线进行鸟类的观察和记录。某同学采用样线法调查黑翅长脚鹬的种群密度,调查时沿着样线以一定的速度步行,借助望远镜观察样线两侧各50米内的黑翅长脚鹬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会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B.观察时迎面而来的黑翅长脚鹬需要记录,身后飞来的不用记录C.可在调查区域的不同地点多次重复,最后对调查数据求平均值D.样线法只能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鸟类的丰富度11.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它们多穴居于植被低矮、视野开阔的高山草甸地区。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高原鼠兔的数量变化与其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具有循环因果关系B.据图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小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高原鼠兔种群,其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D.气候因素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影响高原鼠兔的非密度制约因素12.研究人员对某森林中部分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划线标记了该种鸟喜好的栖息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林冠层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面林鸽 97.0 1.5 1.5 \ \青山雀 33.6 41.5 20.3 3.2 1.4茶腹 48.7 46.1 5.2 \ \长尾山雀 29.2 44.2 17.4 7.2 2.0煤山雀 18.0 43.2 31 7.8 \旋木雀 1.2 4.1 14.7 52.4 27.6鹪鹩 \ \ 12.5 75 12.5A.表中的鸟类呈现垂直分布,天敌和栖息地是主要影响因素B.青山雀和长尾山雀生态位重叠度高,两者的种间竞争激烈C.不同的鸟类喜好的栖息层次不同,对实现共存有重要意义D.每种鸟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3.如图所示为某农田弃耕后的40年间其中的植物种类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类型与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类型相同B.据图分析,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较慢,乔木的演替速度较快C.群落演替最终都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阶段D.群落的演替会受群落内部种群间相互关系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诗文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古诗文与生物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螺赢和螟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萤火虫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此池塘中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15.生物悬浮床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种植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载体上,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技术,如图为某湖泊的模拟修复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浮床上的植物成熟后要定期收割,以带走水体中多余的N和PB.若湖底淤泥中含有重金属,则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毒害越严重C.纳米曝气机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有利于湖泊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D.生物悬浮床技术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16.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低洼内涝积水地或河网发达地区的先民们,探索出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肥桑。某同学为了调查鱼塘中一种草食性鱼的数量,第1次在该鱼塘中捕获了300条这种鱼,第2次用同样的方法捕获了250条这种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每次捕鱼时每条鱼被捕机会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B.草食性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该种草食性鱼的初始数量约为1350条C.在鱼塘中投入少量蚕沙不会造成水质污染,说明鱼塘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间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1分)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由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共同活动(放电频率相等时)设定调定点。热敏神经元是在局部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冷敏神经元是在局部温度降低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细菌感染能使人体产生致热原,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和致热原作用下,PO/AH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对下丘脑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可因昼夜变化、________(答出2点)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但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机体的________两个过程达到动态平衡。(2)图中表示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曲线是______(填字母);表示致热原作用下,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3)高温持续期人体会出现脱水现象,使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_______,尿量减少。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18.(12分)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激素起作用的方式基本相似,即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具有________等作用。(2)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请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生长素的作用效果除了与浓度有关,还与________(答出2点)等有关。(3)生长素会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________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4)研究发现,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光照和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请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云母片等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以验证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19.(9分)蝗虫为杂食性害虫,喜欢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如图所示为某草原上蝗虫种群在不同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比值(V)的变化,不考虑迁入和迁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c段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推测图中c点时,蝗虫种群所处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填“干旱”或“湿润”)。(2)疏松土壤会使蝗虫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科研上,调查跳蝻(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有随机取样、________(答出2点)。(3)蝗灾爆发后可引入天敌进行治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其天敌数量的变化最可能呈现________曲线,理由是_________。20.(10分)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的分布受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不同的群落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差异,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2)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请列举一项荒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___________。荒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同等强度干扰下,其恢复的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3)某森林群落中曾经生活着甲、乙、丙三种动物,甲捕食乙和丙,三者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后来由于人们大量猎杀甲,最终导致甲在此地灭绝,之后丙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乙却很快在此地灭绝了。请结合斯坦利的“收割理论”,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被灌木阶段的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2点)。21.(10分)如图为发生自然灾害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单位:×103kg·m-2·a ),其中补偿输入的能量是指各个营养级同化的来自人工投入的饲料等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输入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kg·m-2·a-1。(2)图中L表示_________,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____。(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保证生物种群的繁衍又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_________生物之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