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中市2024年秋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蚕丝织布 B. 活字印刷 C. 火药爆炸 D. 甲骨刻字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氧气可以用于航空航天B. 利用氩氦刀可以治疗肿瘤C. 薯片包装袋中填充氮气可以防腐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3. 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B.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 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D. 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为元素中文名称的翻译做出贡献4.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 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C. 催化剂加入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和质量都增加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相同5. 我国高铁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铁列车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如图所示,石墨可用于制造受电弓滑板,这一应用与石墨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滑腻感 ④熔点高 ⑤还原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6.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N2H4的分解反应:3N2H42N2↑+3x↑+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方程式中x为H2B. 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4%C. 该反应前后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D. N2H4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7. 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后恢复原状B. 实验中可观察到Y型管内及烧杯底部的白磷均燃烧C. 该实验现象只能说明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需与氧气充分接触D. 通过该实验,推测在实验室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8.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管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B. 通电过程中,观察到b管中液面下降C. a与c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D 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9. 我国化学家在碳纳米管上负载酞膂钴分子的催化剂,实现了通过化学法一步将气态乙烯(C2H4)转化为液体乙二醇,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二醇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全部是化合物C.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4+2H2OC2H6O2+H2D.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的数目均不改变10. “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B. 立窑烧烟过程中不断向炉膛内鼓入空气,有利于产生炭黑C. 炉膛的大小及瓮的高矮对黑烟的产量有影响D. 立窑烧烟会造成空气污染11.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1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B. X2+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0C. 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 由第6号元素形成的两种常见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化合反应相互转化二、填空与计算题(14分,除标注分数外,每空1分)13.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用炭黑墨汁绘制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久不褪色,是由于碳单质______。(2)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黑火药中至少含有______种元素,在燃烧爆炸过程中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本草纲目》中记载制造烧酒的方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4)《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石油作为燃料使用时“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的现象,这是由于燃料不充分燃烧引起的。石油属于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现代城市中常以天然气作为家庭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______(填一种即可)等。14. 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可用如图所示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某工厂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生产轻质碳酸钙,请计算10t石灰石理论上能得到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三、实验与探究题(22分,除标注分数外,每空1分)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既能用于制氧气又能用于制二氧化碳,且能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是______。(2)如图2所示,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他在铁丝下端系火柴的正确方法是图______(选填“a”“b”或“c”)。(3)某小组同学利用图3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汽油的元素组成。(夹持仪器已省略)①要使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A.向左推注射器活塞 B.向右拉注射器活塞②接下来观察到漏斗内壁出现水滴,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现象可推测汽油中______(填字母),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B.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可能含氢元素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一定含碳元素,可能含氢、氧两种元素16. 某小组同学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了如图实验。(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观察到曲线BC段氧气浓度比AB段降低得更快,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______。(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塑料瓶,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曲线CD段氧气浓度比AB段降低得更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1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当地生活用水并进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实践活动。【任务一】了解生活饮用水标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1)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水中不得含有其他肉眼可见物,水应无色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可通过加入混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以及活性炭吸附作用来达到此要求。(2)其中规定了镉、铅、汞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汞指的是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任务二】检测净化水的硬度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以CaCO3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3)某同学在家中取少量净水器净化后的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该水的硬度为78.2mg/L,说明该水属于______。【任务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同学们向自来水中加入明矾[KAl(SO4)2 12H2O],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处理后的水倒入净水装置中(如图),最终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水。(4)该设计图中①②处放置的材料较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 ①处放细沙,②处放活性炭B. ①处放活性炭,②处放细沙(5)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的硬度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6)为使该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更好,你的建议是_______(写一条)。18. 化学兴趣小组以“助力碳中和”为主题,设计并开展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探究一】碳中和(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选填“碳元素”“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2)我国政府提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A. 焚烧秸秆 B. 植树造林 C. 燃放烟花 D. 节能减排【探究二】碳封存(3)将CO2(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CO2分子的______(选填“大小”或“间隔”)变小。【探究三】碳捕集(4)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如图1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示意图(部分)。图中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_(填序号)。(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某些溶液捕集二氧化碳。为比较捕集效果,小组同学用三个相同的软塑料瓶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①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②实验得出氢氧化钠溶液捕集二氧化碳效果最好,得出该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探究四】碳利用使用催化转化法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和氧气,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6)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最佳温度为______℃。巴中市2024年秋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二、填空与计算题(14分,除标注分数外,每空1分)【13题答案】【答案】(1)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2) ①. 5 ②. S+O2SO2(3)蒸馏 (4) ①. 不可 ②. CH4 ③. 风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等【14题答案】【答案】(1)CO2 (2)CaO+H2O=Ca(OH)2(3)4.48t解:设理论上能得到生石灰的质量是x。答:理论上能得到生石灰的质量是4.48t。三、实验与探究题(22分,除标注分数外,每空1分)【15题答案】【答案】(1) ①. A ②. C(2)c (3) ①. B ②. C ③. CO2+Ca(OH)2=CaCO3↓+H2O【16题答案】【答案】(1)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2)密度大于空气【17题答案】【答案】(1)过滤 (2)元素(3)软水 (4)A(5)不会 (6)增加过滤层/使用高效过滤材料/定期更换过滤材料如活性炭、蓬松棉等【18题答案】【答案】(1)二氧化碳 (2)BD(3)间隔 (4)④(5) ①. 100 ②. 丙中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最大(6)2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