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核心素养探究实践能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科学思维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态度责任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并进行管理观察。科学观念知道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目录情境与问题1探究与发现2研讨与拓展3回顾与复习4总结与评价5学习任务1情境与问题聚焦绿豆苗丛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如蚜虫、瓢虫、蟋蟀、蚯蚓、鸟以及杂草等,它们在食物链中是什么关系?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聚焦绿豆苗丛中的生物以及这些生物之间除了存在食物关系之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蚯蚓可以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们制造氧气和食物,并提供栖息地;小鸟的粪便或死后的尸体给绿豆苗提供肥料;……聚焦绿豆苗和它周围的生物的统和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一匹骆驼是生物群落吗?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及其他草木,能构成生物群落吗? √学习任务2探索与发现探索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1生物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光照、空气、水分、土壤探索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1土壤阳光水空气动物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养料光合作用释放栖息场所生长光合作用生存生存呼吸食物生存空间粪便残骸探索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片池塘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探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2说一说,池塘里都有些什么?这些部分对于池塘里的其他部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氧气等。动物为植物提供粪便养料、二氧化碳等。淤泥、岩石等,它们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让植物固定,是生存的必须条件。是应该先放植物呢还是先放动物呢?探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2生态瓶里放什么?先想想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呢?放一只田螺吧,它的行动比较缓慢。还可以放小鱼或小虾。动物需要食物和氧气,我们也应该放一些植物到生态瓶里去!探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2生态瓶设计方案种类、数量 草图生物非生物 水草2棵,浮萍3棵小鱼3条,小虾3只螺2只水桶1个水,多半桶沙,一瓶底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探索制作生态瓶。3根据设计方案,让我们制作一个生态瓶。探索制作生态瓶。3每天观察生态瓶里的变化,把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探索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10月4日正常无长出部分正常死亡、长出根须长出一点根向沙子中扎正常活跃度不高开始适应环境不主动吃食主动接受投喂清澈,无杂物清澈,无杂物清澈有小气泡有杂物,排泄物氧气充足氧气充足氧气不太充足,放阳光下氧气充足学习任务3研讨与拓展研讨1.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来建造生态瓶?这些材料能够为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大油桶、水、沙子、水草、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大油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水、沙子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水草为生物提供氧气、食物。小鱼、小虾、田螺为生物提供二氧化碳等。研讨2.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态瓶?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研讨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态瓶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数量必须要合适。为了使生态瓶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瓶中水(气)渗透上来。研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放入的生物生活力越强,生物的数量比例越适宜,环境条件越适宜,整个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更长。将制成的生态瓶放在太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影响生物的存活。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拓展1.如果倒去一半水会怎样?小鱼生活得怎样?2.如果拿掉部分水草,小鱼生活得怎样?3.如果加入两条小鱼,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拓展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的情况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3次观察 我们的解释正常水一半水 由于水量减少,水草和小鱼的数量不变,水中的氧气量减少,因此小鱼浮到水水面的次数增多。1次3次0次3次0次4次拓展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的情况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3次观察 我们的解释正常水草一半水草 由于水草减少,水和小鱼的数量不变,水中的氧气量减少,因此小鱼浮到水水面的次数增多。1次3次0次2次0次3次拓展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的情况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3次观察 我们的解释两条鱼四条鱼 由于小鱼增多,水和水草的数量不变,需要的氧气量增多,因此小鱼浮到水水面的次数增多。1次4次0次4次0次5次学习任务4回顾与练习练习一、选择题。1.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B2.小强想要往生态瓶里放入动物和植物,你认为他应该( )。A.先放入动物 B.先放入植物 C.将动物和植物一起放入B3.要想制作的生态瓶长期维持稳定,我们应该( )。A.选择外表好看的瓶子B.将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C.放入种类和数量都合理的生物C练习二、判断题。1.几十只蜜蜂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2.在探究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对动物的影响时,只能改变水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改变。 ( )√3.为了让生态瓶里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我们可以把生态瓶放置在室内阴暗处。 ( )×4.小刚给喝完的可乐瓶中装入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简易的生态瓶。( )×练习三、同学们,你们制作过生态瓶吗?生态瓶的制作需要哪些步骤呢?让我们根据下面的图片一起来填一填吧!练习1.制作步骤:先找一个大油桶,________后剪掉上面的一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____,再装入大半桶____________;在桶里种上几棵______,在水面放一些______;要等______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清洗干净沙自然水域中的水水草浮萍植物2.我知道放入植物的原因是为动物提供______。氧气3.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每2~3天换一次清澈的自然水,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的清洁, 含氧量高学习任务5总结与评价总结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制作生态瓶生态系统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浮萍——放鱼、虾、田螺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维护生态瓶设计生态瓶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2.预习下一节课文内容,准备实验用具。作业感谢聆听/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 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命环境和生命环境,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设计生态瓶、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分析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存条件,进行有依据的设计,实践制作活动,最终达成概念整合的目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是非常感兴趣的,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制作能力。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如何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如何维持一个小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生态瓶的大小,设计考虑非生物的多少,植物、动物数量多少、品种多少、体量大小等方面是有所欠缺和考虑的,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科学思维)能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 (探究实践)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态度责任)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并进行管理观察。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学生:大塑料瓶(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若干种水生植物、金鱼 2 条、沙子、水槽和水、镊子、设计单、水桶、任务单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情境与问题 1.提问:绿豆苗丛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如蚜虫、瓢虫、蟋蟀、蚯蚓、鸟以及杂草等,它们在食物链中是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交流: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3.设疑:绿豆苗丛中的生物以及这些生物之间除了存在食物关系之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预设:蚯蚓可以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们制造氧气和食物,并提供栖息地;小鸟的粪便或死后的尸体给绿豆苗提供肥料;…… 4.理解群落的含义。 绿豆苗和它周围的生物的统和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 5.引出课题: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探究与发现 活动1: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班级记录表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可提示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向:生物有什么、非生物有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什么?动植物的存在对非生物有什么影响? (2)引领学生认识该区域内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态系统”概念的初步认识。 (3)出示草原、大海、森林等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活动2: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一个生态瓶 (1)明确生态瓶的设计要求:生态瓶里面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 (2)思考:生态瓶中准备放什么动物?放多少?这些动物的生存都需要哪些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做去满足它们的需要? (3)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池塘生态系统,交流研讨上述问题。 (4)结合信息资料库(动物吃什么、动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繁殖的信息)进行设计,完成“生态瓶设计方案”。 活动3:制作生态瓶 (1)介绍生态瓶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2)组织学生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生态瓶。 (3)引导学生利用“生态瓶观察记录表”开展长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享小组的观察记录表,并根据记录表交流研讨为了让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还应该考虑什么?研讨与拓展 (一)研讨 1.研讨一: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来建造生态瓶?这些材料能够为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 学生交流研讨。 2.研讨二: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态瓶? 学生交流研讨。 3.研讨三: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二)拓展 1.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2)小强想要往生态瓶里放入动物和植物,你认为他应该( )。 A.先放入动物 B.先放入植物 C.将动物和植物一起放入 2.判断题。 (1)几十只蜜蜂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2)在探究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对动物的影响时,只能改变水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改变。( ) (3)为了让生态瓶里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我们可以把生态瓶放置在室内阴暗处。( ) (4)小刚给喝完的可乐瓶中装入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简易的生态瓶。(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制作生态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然后再实际操作。在讲授如何设计生态瓶时,教师应先提出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基于生物生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设计生态瓶。在讨论设计环节,如果选择的实验材料丰富多样祥的话,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查阅资料,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动物吃什么、动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繁殖等相关知识,为设计提供依据。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画生态瓶设计图时会花费较多时间,因此再教时,我打算选用不干胶贴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设计生态瓶的效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docx 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