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扬州市江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2025.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a-40 Fe-56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A.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B.及时关闭电器电源C.使用一次性餐具 D.短途出行骑自行车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弯曲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3.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净化水时活性炭可去除水中的色素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4.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都不是6.物质溶解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下列物质溶解在水中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 D.食盐7.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CO2 B.N2 C.O2 D.H28.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B.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到防腐作用C.稀有气体氖气常被用作霓虹灯的填充气D.氧气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9.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10.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大小:Al<Fe B.含碳量:生铁>钢C.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 D.物质的沸点:O2<N2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CO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 B.武德合金熔点低,用于制作保险丝C.干冰能与水反应,用于做制冷剂 D.铜有金属光泽,用于制作导线12.《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代炼铁的相关方法:“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指的是铁矿,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B.“用煤炭,或用木炭”目的是产生CO,发生的反应为2C+O2 2COC.“扇炉风箱”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煤炭完全燃烧D.“炉腰孔”中最终流出的并非纯铁13.下列与蒸发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蒸发溶液 C.转移蒸发皿 D.熄灭酒精灯14.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酒精燃烧时,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酒精喷灯和酒精灯火焰温度差异和燃料种类有关D.实验室炼铁时应先通CO,再点燃酒精喷灯15.美拉德,一种属于秋天的穿搭风格,灵感来源于化学中的美拉德反应,即食物受热发生焦化,并由生到熟产生颜色转变的过程,比如焦糖色、棕色、褐色等。同时会产生特征香味物质,其中之一为ɑ-松油醇,化学式C10H18O。下列关于ɑ-松油醇说法错误的是A.含3种元素 B.氢、氧元素质量比为9:8C.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由29个原子构成16.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 测试溶液导电性B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点燃C 鉴别硝酸钾晶体和硫酸铜晶体 观察颜色D 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17.20℃时,配制如下4瓶氯化钠溶液,关于该4瓶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① ② ③ ④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氯化钠质量/g 12 24 36 48溶液质量/g 112 124 136 136A.溶液①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B.溶液①蒸发50g水后和溶液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溶液③降温或蒸发水分都有晶体析出D.溶液③和溶液④都属于饱和溶液18.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所以做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消耗1500亿个易拉罐。回答相关的19-20题19.易拉罐主要以铝或铁作为罐体主材,设计以下方法区分罐体主材:将可乐罐和椰汁罐分别剪裁出质量、形状均相同的两片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如图1,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瓶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2(已知: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压强和单位体积内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由曲线可知,可乐罐主材是铁 B.装椰汁罐的锥形瓶中溶液最终呈浅绿色C.反应结束后,可乐罐产生的氢气更多 D.反应结束后压强均下降,说明反应放热20.废弃的铁制易拉罐还能回收再利用。硫酸铁在农业中可用作肥料,是花木、果树制造叶绿素的催化剂。用废铁(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及不溶于水,不和酸反应的杂质)制备硫酸铁的主要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Fe2O3+3H2SO4=Fe2(SO4)3+3H2O、Fe+Fe2(SO4)3=3FeSO4)A.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仅有氧元素B.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是FeSO4C.“转化1”中反应温度不能太高,目的是防止双氧水分解D.若最终获得500克4%的硫酸铁溶液,则废铁屑中含有5.6g的铁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21.(11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是中国人最期盼的传统节日。①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内食材众多,如富含“钙、铁”的红豆,其中“钙、铁”指的是 ▲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②二十四,扫房子。清洗厨房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洁精具有 ▲ 功能。铝制门窗不宜用钢丝球刷洗,原因是 ▲ 。③二十五,磨豆腐。做豆腐时,分离豆浆和豆渣的方法是 ▲ (填一操作名称)。豆浆并不属于溶液。如图,将铅笔放入溶液中,可观察到折射现象,溶液中的铅笔呈直线,说明溶液具有 ▲ 性 。④二十六,去买肉。我区有腌肉、灌肠的习俗。通常不用铁制容器腌制咸肉的原因是 ▲ 。⑤二十八,把面发。制作馒头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和发酵粉。发酵粉主要成分NaHCO3,受热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⑥三十晚上闹一宿。含碳墨汁书写的春联长时间保存不褪色,因为碳在常温下 ▲ 。爆竹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粉、镁粉、硝酸钾等。硝酸钾是由K+和 ▲ (填离子符号)构成。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的方法有 ▲ (填一种)。22.(11分)跨学科实践:了解汽车燃料的发展第一阶段:使用汽油、柴油作为动力燃料。①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石油属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完全燃烧省油又环保,不增加进气量,能促进汽油完全燃烧的方式有 ▲ 。第二阶段:使用燃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掺混燃料(如乙醇汽油)等。③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6O,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若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CH4)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资料卡片】下表是相同条件下某品牌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时,每百公里油耗和CO排放量:项目 平均油耗/L CO排放量/g乙醇汽油 8.5 27.8普通汽油 8.1 34.5⑤表中数据“27.8”的意义是 ▲ 。⑥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 ▲ 。第三阶段:使用燃料电池⑦氢氧燃料电池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动力电源,燃料电池工作时将 ▲ 能转化为电能。⑧将下列氢气燃烧时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气割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切割方法,气割时常使用氧炔焰,氧炔焰是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该反应非常剧烈。气割的原理是利用乙炔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金属预热到一定温度,与喷出的高速氧气流发生剧烈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再利用氧气流吹掉熔化的金属氧化物,最终形成整齐的割缝。并非所有金属都适合该气割法。(1)题23-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仪器C的名称是 ▲ 。(2)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H2O,由此推测乙炔中一定含有 ▲ 元素。(4)制取乙炔时,选择仪器A、C和 ▲ (填字母)组装成最佳发生装置,实验室可用向 ▲ (填“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炔。(5)进行气割,利用氧气的性质是 ▲ (填“可燃性”或“助燃性”)。(6)气割前,要去除金属表面锈迹。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 ▲ 共同作用的结果。(7)该气割法不适合切割金属铜,推测氧化铜的熔点 ▲ (填“>”或“<”)铜的熔点。(8)下列关于气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割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气割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切割速度快c.气割是预热-燃烧-吹渣的循环过程24.(11分)“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毒杀菌产品,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I自制“84”消毒液【资料卡片】: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H2↑②水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③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甲组同学用如下装置(题24-图1),制备次氯酸钠(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阳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阴极移动(即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则向阴极移动的离子有 ▲ (写离子符号),因此阴极产生的气体为 ▲ 。(2)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次氯酸钠 ▲ 氧化物。(填“是”或“不是”)(3)乙组同学发现甲组实验存在安全隐患,氢气和氯气接触发生爆炸,为此对甲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题24-图2),改进装置后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具有的优点有 ▲ 。II当“84”消毒液遇到了洁厕灵(4)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度为10%的盐酸溶液,其溶质为 ▲ (写化学式),兴趣小组同学现要配制20g含盐酸浓度为5%的洁厕灵溶液,需量取洁厕灵的质量为 ▲ g,同时加入 ▲ mL的水。(5)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稀释后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在一起,立刻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单质,该单质气体是 ▲ 。25.(15分)自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铝粉、碳酸钠。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发热情况、含量测定等进行如下探究。小组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如题25-图1a-b段:反应①CaO+H2OCa(OH)2b-c段:反应②Na2CO3+Ca(OH)2CaCO3↓+2NaOHc-d段:反应③2Al+2H2O+2NaOH2NaAlO2+3H2↑【资料卡片】:①碳酸钠化学性质类似于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遇稀硫酸还会生成硫酸钠和一种常见液体。②碱石灰的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I发热包成分探究甲组同学提出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发热包中是否含有铝粉,乙组同学否定了甲组同学的方案,原因是 ▲ ,最后两组同学达成一致检验铝粉应用试剂 ▲ 。II发热包中的三种物质对发热有着怎样的贡献,是氧化钙在孤军奋战吗?小组同学在保证固体总质量相等的前提下,做了如下四组对比实验探究反应的热量变化:实验 CaO/g Al/g Na2CO3/g 水/mL T1/℃ t1/min T2/℃ t2/min1 1 0 0 3 46 3 / /2 0.5 0.5 0 3 76 4 / /3 0.33 0 3 一直维持在起始温度21℃4 0.45 0.45 0.1 3 63 7 94 11实验3中Na2CO3应取 ▲ g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 ▲ 热量(填“吸收”或“释放”)对比实验2和实验4,反应③放出的热量比反应① ▲ (填“多”“少”或“相等”)III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题25-图3)对发热包中氧化钙含量进行了测定:a.检查装置气密性b.称取5.0g发热剂放入锥形瓶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称得干燥管1的质量为m1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锥形瓶中 ▲ (填实验现象),关闭活塞d. ▲ (填实验操作),称得干燥管1的质量为m2,且m2-m1=0.44g(5)写出锥形瓶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若要将此5.0g的发热剂中碳酸钠充分利用,发热剂中氧化钙的质量至少有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IV实验反思(7)使用发热包时禁止使用热水,防止 ▲ 。(8)测定氧化钙含量时,若打开活塞前未向装置中通入空气,会导致测定出氧化钙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A D C A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D C D B A D A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共 60分。无特殊说明每空 1分;符号表达式 2分,其中条件未写或错误或漏写扣 1分,化学式错扣 2分)21.(11分)① 元素② 乳化 破坏铝表面致密氧化铝膜③ 过滤 均一性④ 食盐能加快铁的生锈速率△⑤ 2NaHCO3 = Na2CO3+CO2↑+H2O(2分) ⑥ 化学性质稳定 NO3 加水(或升温)22.(11分)① 混合物② 不断搅拌(或“雾状喷射汽油”、“涡轮直喷”)点燃③ C2H6O+3O2 2CO2+3H2O (2分) 湿抹布扑灭(或细沙)④ 3:1 (或 12:4)⑤ 相同条件下,汽车使用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时每百公里排放 27.8gCO⑥ 相同条件下,汽车使用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时排放更少 CO⑦ 化学⑧ (2分)23.(12分)(1)铁架台 试管△(2)2KMnO4 = K2MnO4+MnO2+O2↑ (2分)(3)C、H(2分,答对一个给 1分,多写不得分)(4)E 下(5)助燃性(6)氧气和水(或 O2和 H2O)(7)>(8)bc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2页{#{QQABIYKg5gAwgAYACR5KAUEEC0sQsIKSLUgOhRAQqAQKyJFAFIA=}#}24.(11分)(1)Na+、 H+ (2分,答对一个给 1分,多写不得分) 氢气(或 H2)(2)+1 不是(3)生成的氯气从阳极产生,气体上浮可以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充分接触,充分反应(2分)(4) HCl 10g 10g(5)Cl2 (或氯气)25.(15分)(1)发热包中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2分) 氢氧化钠溶液(2)0.67(3)吸收(4)多 无气泡产生 通入一段时间空气(5)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分)(6)设氧化钙的质量为 xCaO——Na2CO3——CO2 1 分56 44x 0.4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