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
考生须知:
1.本科目为闭卷考试。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码。
4.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5.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试 题 卷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T”,错误的选“F”,每小题1分,共8分)
1.地球比火星距日更远,因而其表面平均温度更低。
2.欧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高,是目前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
3.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都是汉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
6.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已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8.初中生的友谊都可以超越物质条件等因素,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地理实验是探究地理现象的重要方法。读图,完成9-10小题。
图1 地球自转演示 图2 地球公转演示
9.进行地球自转实验时,用手电模拟“太阳”,此时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0.观察图1的昼夜分布,判断此时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及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
A.①—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B.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C.③—此时南极洲为一年中最暖时节 D.④—此时北半球万物复苏气温回升
2024年11月24日印度尼西亚正式取消雅加达的首都地位,新首都设立在努山塔拉。读图,完成11-12小题。
11.下列关于雅加达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努山塔拉西南方
C.位于北温带 D.东侧濒临的是大西洋
12.观察地图,推测印度尼西亚取消雅加达首都地位的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地壳比较活跃
②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不够安全
③所处岛屿面积狭小且多山地,发展空间不足
④所处岛屿将逐渐与亚欧大陆分离,发展不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现。下图为某校开展的寻访传统特色民居研学路线图。读图完成13-14小题。
13.阅读上图中的“某地气候资料图”,该图所表示的地点及气候特征为
A.甲地,全年寒冷干燥,经常多狂风 B.乙地,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丙地,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 D.丁地,全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少
14.寻访的四处民居建筑各有特色,适应当地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地民居穹顶墙厚,利于防风保暖 ②乙地民居芦苇造屋,近湖泊易取材
③丙地民居架空设计,利于通风散热 ④丁地民居窗大墙薄,利于防沙隔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从图中文物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社会出现贫富分化
16.从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中的云雷纹、铜顶尊中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罍(léi)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据此可知
A.三星堆文明起源于中原文明 B.尊罍是现存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并各具特色 D.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17.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之中。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C.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18.右图为西汉末年时期的农业工具,它由一头彩绘耕牛和长直辕犁组合而成。据此可知,汉代河西走廊地区
A.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B.受到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
C.农业耕作技术在全国领先
D.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19.《黄帝内经》只论述热病常见症状,不关注其变化,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认为热病有热症、也有寒症,有实症、也有虚症。这说明张仲景的学说
A.重视辨证分析病情并对症治疗 B.重视经验,不重视理论
C.主张治疗疾病应该要顺其自然 D.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20.读“丝绸之路图”,可知
A.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了西亚地区 B.西域凿井、铸铁技术传入中原
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时已经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21.七年级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化学习。其中一个小组搜集到以下历史材料,他们正在学习研究的主题是
A.统一是大势所趋
B.少数民族的汉化
C.北方地区经济发展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跨入新学段,七年级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热烈地参与了主题讨论。阅读材料,回答第22-24题。
22.【新生涯 新看法】下列关于“告别小学,走进初中生涯”主题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A.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不听父母的话
B.我要成为大家最要好的朋友,好朋友的事情有求必应
C.我要考上一所好高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D.初中阶段的主业是学习,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
23.【新起点 新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下列做法属于正确认识自己的有
①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②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
③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 ④完全听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新阶段 新集体】班级是初中三年最重要的生活圈、学习圈和成长圈,下列措施对于建设美好集体有积极作用的是
①选择合作拒绝竞争 ②确定共同的愿景
③坚持个人利益至上 ④树立主人翁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90后青年陈思麒是我国军用运输机运-20的机长,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他分享了从仰望蓝天的少年到驾驶“国之重器”的成长故事。他的成长表明
①志向是个人奋斗的原动力 ②有梦少年应紧扣时代脉搏
③梦想能激发对生命的热情 ④有了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漫画《抓紧时间》给我们的
启示有
A.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
B.祖辈体谅小辈提升融洽
C.杜绝手机增进家人关系
D.现代科技阻碍家庭交流
27.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有
①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②只要尊重经常表扬学生的老师
③应加强教师的专业队伍建设 ④教师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为了滋养学生心灵,某校心理站准备制作一份心灵小贴士。下列选项适合写入其中的内容有
①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②磨练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③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④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5大题,按序为8分、8分、12分、12分、12分,
共52分)
29.(8分)庐山日出磅礴壮观。寒假来临,杭州的小叶同学准备与家人前往江西庐山景区的汉阳峰观赏日出。请你运用所学,阅读资料,帮他解决下列问题。
(1)日出景象极易受天气影响,结合资料2中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最适合观日出的日期是 。(1分)
(2)在整理出行资料的过程中,小叶发现公路旁A、B、C三地的地形部位较为特殊,其中最需设置资料3警示牌的地点是 (填字母),其地形部位是 。小叶还发现村庄①的民宿数量多、规模大,请你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4分)
(3)汉阳峰有L1与L2两条登山步道,请你为小叶选择较为安全的登山路线,并说明理由。(3分)
30.(8分)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图1中A区域所处的大洲为 ,由该图可知该大洲西部人口 (稠密/稀疏)。(2分)
(2)图1中B区域所处地形区为 ,分析该区域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3分)
(3)阅读图2,描述印度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趋势可能带来的人口问题。(3分)
31.(12分)某校七年级师生以“追寻历史之光”为主题开设历史人物宣传展,邀请你共同参与策划布展。
【任务一:展览策划阶段——搜集人物肖像】
【任务二:展览布置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单】
项目名称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宣传展
驱动性问题 多维度探究历史发展背后的助推力
学习任务 展馆1:老子、孔子、司马迁(都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展馆2:商鞅、 ▲ 、 ▲ ( ▲ )
展馆3: ▲ 、 ▲ ( ▲ )
(1)请模仿展馆1,将任务一中的其他4位历史人物进行归类放入展馆2和3,并谈谈归类原因。(6分)
【任务三:展览启动阶段——制作人物名片】
(2)请参考任务三中的历史人物名片介绍,在展馆1中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制作一张历史名片(内容包括人物所处时代、地位、成就等)。(4分)
【任务四:展览总结阶段——分享思考成果】
(3)通过以上项目化活动,请你总结助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2.(12分)杭州某校开展以“生命的思考”为主题的议题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总 议题 子 议题 学习资料 学习任务
生命的思考 感悟 生命 接续 材料一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亲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家族繁衍发展过程。浙江人尤爱讲“家的故事”,家谱藏量居全国之首。 (1)请从“认识生命”的角度,分析浙江人爱讲“家的故事”的原因。(4分)
守护 生命 安全 材料二 2024年9月7日晚,超强台风“摩羯”正面袭击海南,共造成全省19个市县52.6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人,95人受伤。 《台风避险指南》 (2)面对超强台风,我们感受到生命具有怎样的特质?并根据图片,说明如何提高防护能力。(4分)
追寻 生命 美好 新时代新青年正用实际行动追寻生命的美好。如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从山村一隅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桂海潮;克服身体不适的困难,在巴黎奥运会拼下1银5铜的“泳池劳模”张雨霏……我们也要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写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青春誓言: (3)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人生拥有无限可能。请你汲取榜样力量,续写“青春誓言”。(4分)
33.(12分)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经:沧海桑田】
材料一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始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
【现在:群星璀璨】
材料二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一群人被称为“最闪亮的星”。
(2)任选一位人物,从“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他被称为“最闪亮的星”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劳动”这一主题,谈谈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启示。(4分)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F T T F T F T F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B C D A C C B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 C D C A D A A C 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8分、8分、12分、12分、12分,共52分)
29.(8分)
(1)周四(1分)
(2)A;陡崖。(2分)原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1点1分,共2分)
(3)L1;(1分)L1路线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较安全。(2分)
30.(8分)
(1)欧洲;稠密(2分)
(2)青藏高原(1分),地势高/海拔高(1分),气候寒冷、空气稀薄(1分)
(3)趋势:逐年增加(1分),资源消耗多、就业困难、贫困等问题(任答两点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
31(12分)
(1)展馆2:秦始皇、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或答都统一了货币或度量衡,巩固了统治;或答都采取了统一的措施)(人物2分,归类原因1分)
展馆3:祖冲之、蔡伦(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人物2分,归类原因1分)
(2)(人物时代1分,身份地位1分,主要贡献2分)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以“道”为核心,提出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经典。
孔子:孔子,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实行德政;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影响深远;精心整理和修订重要典籍,为传承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贡献。
司马迁: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写成《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道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杰出人物的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思想文化的繁荣(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改革的推动(1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32.(12分)
(1)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二选一即可,2分)浙江人重视家谱,讲好“家的故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命的来源,传承家族文化。
(2)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二选一即可,2分)我们应关注台风信息、储备应急物资,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和电子设备、加固门窗,必要时转移至安全地带,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任选一点得2分)
(3)青春要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青春要端正人生态度,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一点2分,共4分)
33.(12分)
(1)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或者高级栽培技术);大量修筑水利工程;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任写2点,共4分)
(2)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2分)。孔胜东通过劳动为公交和公益事业作出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2分)
或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2分)。李振声通过劳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2分)
(3)示例: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模精神;主动承担家务;参与学校劳动;积极服务社会等(2分一点,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