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32《学会合作》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32《学会合作》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学科《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清晰认识到生活中众多事情只有通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熟练掌握简单的合作方法,如合理分工、认真倾听、积极互相帮助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情境模拟和热烈的讨论,亲身经历合作的过程,真切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在各项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升沟通能力,逐步增强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兴趣,极大地增强集体荣誉感。
着力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透彻理解合作的意义,牢固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
在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境中,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合作技巧,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准备多套不同难度层次的拼图,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拿到一套适合他们的拼图,用于课堂活动。
准备多个小球和配套的托盘,用于 “传球接力” 游戏,托盘的大小和形状要适合学生操作。
精心挑选或制作一系列与合作场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小朋友们一起搭建积木、共同完成一场文艺表演等,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学具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彩笔和足够的纸张,方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绘画、记录等活动。
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卡片,如 “布置教室”“完成一幅画”“组织一场小型运动会” 等,任务难度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环境布置
将教室的桌椅按照 4-5 人一组进行分组摆放,每组桌椅之间的距离要适中,既方便学生交流互动,又不会过于拥挤。
在教室的墙壁上提前预留出一块 “合作墙”,用于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 “合作树” 涂鸦作品。
四、教学过程
导入:小游戏 “双人拼图”
活动规则:
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两人一组,为每组中的一人左手绑上丝带,使其只能用左手操作;为另一人右手绑上丝带,使其只能用右手操作。
给每组发放一幅简单的拼图,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拼图。在拼图过程中,只能使用被允许的那只手,不能借助其他外力。
提问:
拼图结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完成得快,有的组完成得慢呢?如果只用一只手,能独立完成这幅拼图吗?”
邀请完成速度较快和较慢的小组代表分别分享他们在拼图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
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能够让原本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 —— 合作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新授:合作的意义与方法
故事分享《蚂蚁搬豆》
教师生动地讲述《蚂蚁搬豆》的故事: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颗大大的豆子,它使出浑身解数,却怎么也搬不动。这时,它想到了找其他蚂蚁帮忙。于是,一群蚂蚁纷纷赶来,它们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有的在旁边指挥,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地把豆子搬回了家。
提问:“蚂蚁们用了什么方法成功搬豆的?如果它们不合作,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合作需要分工、团结、互相帮助。
情境讨论 “生活中的合作”
教师展示精心挑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内容包括拔河比赛、大扫除、家庭做饭等生活中常见的合作场景。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讨论:“你在生活中经历过哪些合作的事情?当时你和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在合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
角色扮演 “班级任务”
为每组学生发放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写有不同的班级任务,如 “打扫教室”“设计黑板报”“组织一次班级图书角整理活动” 等。
各小组拿到任务卡后,进行讨论,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例如,在 “打扫教室” 任务中,有的同学负责扫地,有的同学负责擦黑板,有的同学负责整理桌椅等。
小组讨论完成后,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分工,模拟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展现出合作的过程,如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等。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谁负责什么工作?遇到困难时,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次角色扮演,你对合作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巩固:合作游戏 “传球接力”
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学生站成一排,第一个学生手持托盘,托盘上放着一个小球。
游戏开始,第一个学生要迅速将小球传递给第二个学生,传递过程中只能用托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小球,且球不能掉落。若球掉落,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第二个学生接到球后,再按照同样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个学生,依次类推,最先完成传球接力的小组获胜。
观察与提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记录下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点。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能够成功快速地完成传球接力,而有的组却失败了呢?你们在游戏中用了哪些合作方法?在传递小球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邀请成功和失败的小组代表分别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总结技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在合作游戏中,轻声沟通能够避免混乱和误解,互相提醒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保持耐心则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急躁,共同克服困难。
总结与拓展
“合作树” 涂鸦
为每组学生发放一张大白纸和一套彩笔,要求他们共同画一棵 “合作树”。
小组成员在 “合作树” 的树叶上写下他们所学到的合作方法,如 “分工明确”“互相鼓励”“认真倾听”“积极配合” 等。
每个小组完成 “合作树” 涂鸦后,进行分享展示。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写的合作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展示结束后,将所有小组的 “合作树” 作品粘贴到班级的 “合作墙” 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时刻提醒学生合作的重要性。
儿歌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合作口诀:
“你帮我,我帮你,分工合作不着急;轻声说,认真听,团结一心一定行!”
一边读,一边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课后实践
布置家庭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如整理书桌、做水果拼盘、一起打扫房间等。
鼓励学生用拍照或画画的方式记录下与家人合作的过程和成果,回校后与同学们分享。
五、课堂评价
观察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是否愿意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
详细记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合理分工、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帮助同学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星级评价
设计 “合作小星星” 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 “能分工”“会沟通”“主动帮助他人” 三个方面。
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如果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可以给自己相应数量的小星星。例如,能够较好地进行分工,就给自己一颗 “能分工” 的小星星;如果在沟通方面表现优秀,就给自己一颗 “会沟通” 的小星星;若能主动帮助他人,就给自己一颗 “主动帮助他人” 的小星星。
自评结束后,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和体验,及时了解他们是否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参与度不高,及时调整活动难度和形式,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性格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可以在活动前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顾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在活动中,引导其他同学主动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接纳,逐步融入团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