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2.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3.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错误的是
A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B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C 实验中会用到电器。可以用湿手操作,实验完毕不必切断电源
D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A.A B.B C.C D.D
4.在空气成分中,能用于食品包装充气防腐、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
A. B. C. D.
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 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氦气: B.3个氢原子:3H C.钙离子: D.氧化铝:AlO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B.“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CO和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D.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自来水厂常用消毒,中的化合价为+2价
9.染发时会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试剂,
有致癌性,经常使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B.对苯二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C.对苯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着色剂中含有16个原子
10.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作制氧剂
B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气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柴草燃烧不会造成污染
D 回收废弃金属 废弃金属都属于有害垃圾
A.A B.B C.C D.D
11.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产
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煤转化成煤气—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污染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氮气具有稳定性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保
食物腐烂—缓慢氧化 冰箱放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异味 减少汽车尾气—提倡使用公共交通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并利用太阳能
A.A B.B C.C D.D
12.“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和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
C.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
D.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13.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都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两个实验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两个实验分别是利用了木炭、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14.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00 mL,氧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实验中白磷耗尽了装置中的氧气 D.燃烧匙中的白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检验纯度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空气中含量测定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了茶树栽培、茶具使用、饮茶方法等内容,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学专著。
(1)茶经中描述的煮茶器具是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铜”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_____。
(2)《茶经》对煮茶的燃料说得很具体,最好用木炭,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茶的水以无污染的天然泉水为佳,天然水最好经过处理再饮用。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明矾可以使悬浮的杂质较快_____,使水澄清。
(4)《茶经》中记载的“漉(l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分离过程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
(5)中国茶清香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随着时代发展,燃料在发生变化,燃料的变革经历了从木柴、油、化石燃料等传统燃料逐渐改变为更加环保的新能源。
木柴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木材的着火点比煤的低,柴火灶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罐装燃气一般为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经加压压缩成液态灌装在钢瓶中。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2所示。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科学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三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液化石油气是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燃烧条件分析,生火时木材比煤容易点燃的原因是木材的__________比煤的低。
(3)柴火灶通风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3可知,在同一温度下,使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最高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6)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核聚变中的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填序号)。
A.煤是可再生能源
B.水煤气变换反应,属于吸收热量的反应
C.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D.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18.(10分)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基础实验:在实验室利用装置和制取和,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
(3)用装置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并将产生的依次通入C、D装置中,可观察到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D中观察到气球__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Ⅱ.跨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自制了装置的家庭简易制氧机。
(1)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_____(答一点)。
(2)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_____(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
19.(10分)燃烧是生活、生产中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某实践小组以“燃烧”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认识燃烧
①生活中常常看到木炭、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下列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发光 B.产生火焰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反应为,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根据图1分析: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分析:
①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_____b点。(填“>”“<”或“=”)
③c点时,观察到红磷熄灭,由此可知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_____。
20.(10分)金属和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图1的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图1的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图2是CO还原氧化铁的微型实验。
①写出b处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角度考虑,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3的实验。
要证明、、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代号)。
(5)某同学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请分析滤渣成分_____。
21.(10分)甲醛()是空气污染物,通过石墨负载MnO:催化剂使甲醛氧化,可将其转化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过程如图所示:
(1)甲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图1中可用做人工降雨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3)抽取某室内空气样品所含有的甲醛被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求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不同温度对甲醛催化转化的影响如图所示,则转化效果最好(即在较低温度范围内,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百分数先达到最大)的是_____(填曲线序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B C B C B D A A D C B A
16.(7分)(1)金属;;(2);(3)沉降;(4)过滤;(5)分子在不断运动。(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7.(8分)(1)混合物;(2)着火点;(3)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4)化石资源制氢;(5)A;(6)氘、氚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7)BCD.(“(7)”2分,其他每空1分)
18.(10分)
Ⅰ.(1)试管;锥形瓶;(2)A;(3);;上浮;
Ⅱ.(1)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a。
(方程式各2分,其他每空1分)
19.(10分)
(1)①ACD;②
(2)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
③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④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3)①小于;②=;③浓度。
[“(1)”的①2分,其他每空1分]
20.(10分)(1)导电性;
(2)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3)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在尾部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4);
(5)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2)”、“(4)”、方程式各2分,其他每空1分)
21.(10分)(1)3∶4;(1分)(2);(1分)
(3)(6分)解:设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为
答:所含有的甲醛的质量是0.15 mg。
(4)a。(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