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课时)学习目标1、多角度描述常见河流地貌景观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综合思维)2、明确不同河流地貌形成和分布的环境。(区域认知)3、辨识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地理实践力)4、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你对友谊河了解多少呢?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4 9 0 9请同学们先阅览课本72页-75页,上述地貌景观图片展示了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思考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受流水作用形成的。上游上游出山口中游下游下游一、流水作用【知识拓展】流水作用(1)实验中沙面在深度、宽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实验中小旗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侵蚀作用课堂模拟实验下蚀侧蚀使谷底展宽使河床加深溯源侵蚀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的方向移动。【知识拓展】搬运能力流速地势思考:搬运作用受什么因素影响?2、搬运作用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次序的,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3、堆积作用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不同河段的特征。ABC阅读课本72-73页,根据图3-3-2以及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秘A、B、C、三点,1-3组探秘A,4-6组探秘B,6-9组探秘C,完成下列表格。地貌 类型 位置(河段) 景观特点成因A探秘处A地貌类型:位置:景观特点:成因:宽浅河谷源头宽而浅,地势起伏小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侵蚀作用较弱,以侧蚀为主航拍澜沧江源头B“V”形峡谷景观特点:成因:探秘处B地貌类型:位置:“V”形状,地势起伏大上游山区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V”形峡谷长江三峡探秘处CC冲积扇地貌类型:位置:景观特点:成因:扇顶扇缘冲积扇河流出山口扇形,地势变缓河流摆脱了侧向约束,坡度减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探究二:模拟冲积扇实验实验材料:小米、绿豆、黄豆等,书,白纸、矿泉水瓶。实验步骤:Ⅰ.将白纸平铺在桌上;Ⅱ.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Ⅲ.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Ⅳ.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观察: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的形状?课堂实验1、从扇顶到扇缘,观察地势起伏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思考野外实验2、结合演示实验模拟的冲积扇景观图和剖面示意图,总结该地貌景观的特点(形状、地势变化、沉积颗粒物变化)。实验冲积扇景观图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地貌类型 位置 (河段) 景观特点 成因 图示宽浅 河谷 源头 宽而浅,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下蚀作用弱V形 峡谷 上游山区 V形,地势落差大 落差大下蚀作用强冲积扇 支流 汇入处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坡度减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练一练]指出三幅图中流水地貌的名称,简述景观特点。源头—宽浅的河谷上游—V形峡谷出山口—冲积扇123冲积扇地区由于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所以发展农业的区位优越,也就成了人口分布和聚落布局的理想区域。观察图中山区村庄分布在哪一种河流地貌?为什么 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后探究分享河流地貌沂河下游同学们可以找自己游玩当中印象比较深的河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去探讨该流域的河流地貌。曲流我在黄河游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pptx 澜湄友谊河(导入视频).mp4 课堂模拟冲积扇实验视频.mp4 课堂模拟流水作用实验视频.mp4 野外模拟冲积扇实验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