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课题2 第3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课题2 第3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3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3HCl+Al(OH)3AlCl3+3H2O,其中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  )。
A.酸 B.碱
C.单质 D.氧化物
2.(2024·湖南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
B.浓硫酸有挥发性
C.催化剂不能加大化学反应速率
D.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能力提升
3.(2024·山西中考)室温下,向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测得溶液的温度变化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表(Δt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稀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变化Δ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滴加稀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稀盐酸的全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滴加稀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4.(2024·河南中考)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5.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2)方案二:观察是否有颜色的改变。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思维拓展
6.(选做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l2和HCl;
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产生气泡
(3)已知猜想二是成立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C 解析:此反应涉及了四种物质,从物质的分类来看,Al(OH)3属于碱,HCl属于酸,AlCl3属于化合物,H2O属于氧化物,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故选C。
2.D 解析: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项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B项错误;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例如二氧化锰能加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C项错误;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项正确。
3.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稀盐酸体积为2~10 mL时,溶液温度升高,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大于10 mL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温度下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项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B项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下降,滴加稀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先逐渐增大,温度下降后,溶解度减小,C项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D项正确。
4.H2SO4+Ba(OH)2BaSO4↓+2H2O 硫酸(或H2SO4) 红
解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C点所表示的溶液呈酸性,故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硫酸,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已经反应完,而硫酸钡为沉淀,不能溶解作溶质,此时溶质为硫酸;A点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会变为红色。
5.(1)大于
(2)H2SO4+2NaOHNa2SO4+2H2O
(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2)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3)方案一是测定溶液的pH来确定溶液酸碱性变化,方案二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都是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6.(1)盐酸与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
(2)黑色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镁(或其他活泼金属或少量碳酸钠溶液等)
(3)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1)盐酸与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所以猜想四不合理。
(2)猜想二是成立的,所以溶液中含有CaCl2和HCl;方案二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方案三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而盐酸与氢前金属或碳酸盐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所以实验步骤为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镁(或其他活泼金属或少量碳酸钠溶液等)。
(3)除去氯化钙中盐酸的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