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1(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云南中考)磷肥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
A.K2SO4 B.Ca3(PO4)2
C.NH4Cl D.KNO3
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合成材料
B.不锈钢、玻璃钢都是常见的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D.塑料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3.(2024·湖南中考)“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中,某同学取少量土壤加水,经过多步操作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物质都能溶于水 B.操作中一定要用到蒸馏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酚酞可测出溶液的pH为4.5
4.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浓硫酸
5.下列实验事实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大小和体积都相同的锌片、铜片,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根据反应情况可得知金属活动性:锌<铜
B.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C.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铜丝表面有铝析出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举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24·四川眉山中考)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15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7.下列实验方法和主要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和主要操作 实验目的
A 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 加入足量的铝粉,过滤 除去AgNO3
B 久置的NaOH 取样,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检验变质程度
C NaCl和BaSO4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清洗滤渣并晾干 分离提纯
D CH4和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鉴别
8.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从图像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C.若稀硫酸有剩余,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则二者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9.(2024·湖北中考)阅读科普短文。
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它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液态阳光概念示意图如下。
2020年,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
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气。
(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    (写一种)。
(2)“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    和CO2。
(3)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        (写一条)。
10.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我国盐湖卤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锂、氯化钠、硫酸镁等溶质,一种以化学沉淀法从卤水中生产碳酸锂的工艺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操作a的名称是       。
(3)步骤③中加入草酸钠,其中草酸根(C2)是-2价,则草酸钠的化学式为         。
(4)滤液2中含有LiCl,步骤④中生成Li2CO3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该工艺中用到的氧化物有          (写一种即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
11.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现有以下三种物质:
A.盐酸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填字母,下同);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
②分别取上述三种物质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将一种试剂分别滴加到试管中就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2)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两个广口瓶中分别放有0.2 g锌和0.2 g铁,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等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U形管两端液面          (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相平”)。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为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探究:①取0.2 g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1 mL水,充分振荡,固体未完全溶解;②再加入2 mL稀盐酸,充分振荡,得到澄清溶液,由此证明反应发生。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反应发生,原因是                         ,于是增加如下对照实验:重复上述实验①,再加入2 mL   ,充分振荡,观察到         ,最终证明了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12.(2024·福建中考)请参加“氯化钠欢乐之旅”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 参观盐场
(1)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任务二 提纯粗盐
(2)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②操作A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任务三 应用食盐
(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若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4)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以NaCl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质有    (写一种)。
四、分析计算题
13.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SO2排出后污染环境,选择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2CaCO3+2SO2+O22CaSO4+2X。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排放SO2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2)X是   (填化学式)。
(3)若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煤产生48 t SO2,通过以上反应进行烟气脱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B 解析:K2SO4属于钾肥,A项不符合题意;Ca3(PO4)2属于磷肥,B项符合题意;NH4Cl属于氮肥,C项不符合题意;KNO3属于复合肥料,D项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项错误;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B项错误;合成材料应合理使用,不能禁止使用,C项错误;塑料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
3.C 解析:土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A项错误;某同学取少量土壤加水溶解,过滤,经过多步操作得到溶液,操作中没有用到蒸馏,B项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C项正确;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pH,D项错误。
4.C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B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塑料片和烧杯之间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C项符合题意;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D项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大小和体积都相同的锌片、铜片,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锌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置换出H2,而铜不反应,根据反应情况可得知金属活动性:锌>铜,A项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B项正确;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由于铜的活动性不如铝的强,故不会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C项错误;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D项错误。
6.D 解析: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且由图可知,木块在三个烧杯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则说明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增大,A项错误;由图可知,35 ℃时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项错误;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增大,则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项错误;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15 ℃时溶质的质量最小,则15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D项正确。
7.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Al>Cu>Ag,可知硝酸铜和硝酸银均能与铝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碳酸钠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可检验是否变质,但是不能检验变质程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钠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清洗滤渣并晾干可得到硫酸钡,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甲烷和氢气燃烧均会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有水雾出现,不能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图像体现的是产生氢气质量与消耗稀硫酸质量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时间关系,无法比较镁、锌反应的速率,无法得出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A项错误;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等,根据氢元素质量守恒,产生的氢气均来自稀硫酸中的氢元素,故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B项正确;若稀硫酸有剩余,根据
Mg+H2SO4MgSO4+H2↑
24 2
Zn+H2SO4ZnSO4+H2↑
65 2
可知,相同质量的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镁>锌,C项错误;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根据
Mg+H2SO4MgSO4+H2↑
24 98
Zn+H2SO4ZnSO4+H2↑
65 98
可知,相同质量的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镁>锌,D项错误。
9.(1)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2)水(或H2O)
(3)2NaOH+CO2Na2CO3+H2O
(4)便于储存和运输(或便于储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
解析:(1)根据短文内容,“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可知,“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2)由短文可知,“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所以,该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H2O)和CO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氢气储存和运输较困难,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便于储存和运输(或便于储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
10.(1)CaO+H2OCa(OH)2
(2)过滤
(3)Na2C2O4
(4)复分解反应
(5)氧化钙(或水)
解析:(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步骤②操作a能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3)钠元素显+1价,草酸根(C2)是-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草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2O4。
(4)滤液2中含有LiCl,步骤④中生成Li2CO3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锂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锂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工艺中用到的氧化钙、水都是氧化物。
11.(1)①A C B 
②紫色石蕊溶液
(2)左高右低
(3)稀盐酸中含水,加入稀盐酸后,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于水,从而得到澄清溶液 水(或H2O) 固体未完全溶解
解析:(1)①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氯化钠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将一种试剂分别滴加到试管中就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
(2)Zn+2HClZnCl2+H2↑
65 2
0.2 g
0.2 g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 g≈0.006 g。
Fe+2HClFeCl2+H2↑
56 2
0.2 g
0.2 g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 g≈0.007 g。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则右边瓶内压强大,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U形管两端液面左高右低。
(3)稀盐酸中含水,加入稀盐酸后,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于水,从而得到澄清溶液,故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反应发生;为了排除水的干扰,应设计对比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加入稀盐酸,一个实验中加入水,其他因素相同,则重复上述实验①,再加入2 mL水,充分振荡,观察到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12.(1)增大
(2)①B、C、A ②较多固体 ③引流
(3)量筒
(4)NaOH(或Cl2)
解析:(1)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该过程中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此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2)①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即B、C、A。
②操作A为蒸发,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③操作C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其中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量筒。
(4)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以NaCl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质有NaOH、Cl2等。
13.(1)酸雨
(2)CO2
(3)解:设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碳酸钙的质量是x。
2CaCO3+2SO2+O22CaSO4+2CO2
200 128
x 48 t
x=75 t
答: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质量是75 t。
解析:(1)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O、S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12、2,生成物中含Ca、C、O、S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0、8、2,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原子、4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