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2(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训练二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金属的硬度一般比它们组成的合金的硬度大
B.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
C.焊锡是锡铁合金
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2.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意焚烧秸秆 B.乱丢废旧电池
C.发展清洁能源 D.提倡毁林造田
3.“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玉米、红薯 B.鲜奶、豆浆
C.苹果、西红柿 D.牛油、奶油
4.(2024·四川广安中考)下表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类别、用途整理归纳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名称 化学式 类别 用途
A 硫酸 HSO4 酸 可用于金属除锈
B 一氧化碳 CO 氧化物 可用于冶金工业
C 碳酸氢钠 NaHCO3 碱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氢氧化钙 Ca(OH)2 盐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CuSO4和ZnSO4
B.滤液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ZnSO4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6.下面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如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甲代表KCl
B.40 ℃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
C.t1的值在20和30之间
D.将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7.(2024·云南中考)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后,溶液的pH保持不变
B.B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C.C点到D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在减小
D.原溶液中含有HCl、CuCl2和CuSO4
二、填空题
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1)“福建号”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特种钢。该特种钢的耐腐蚀性能比纯铁的  (填“好”或“差”)。
(2)“天舟号”货运飞船换装了以LiFePO4作正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已知LiFePO4中Li为+1价,P为-3价,则其中Fe为    价。
(3)“嫦娥号”月球登陆器表面覆盖了由聚酰亚胺和铝箔构成的多层保温材料。
①聚酰亚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聚酰亚胺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H、O、N等。
②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填“导电”或“延展”)性。
9.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试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
A.Mg B.CO2
C.Na2CO3 D.Mg(OH)2
(4)小海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三、实验及探究题
10.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中用到镍(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①写出镍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利用查阅到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现结论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1.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CaSO4与NaOH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
(1)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①A中应称量    g NaOH固体。
②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③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5%或1%的NaOH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
       不变。
(2)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序号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饱和CaSO4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
Ⅰ 1% 5 mL 无明显现象
Ⅱ 5% 5 mL 少量沉淀
Ⅲ 10% 5 mL 较多沉淀
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a(OH)2。实验表明,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            有关。
四、分析计算题
12.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10.00 g样品放入质量为50.00 g的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 的总质量/g 0 10.00 25.00 35.00
锥形瓶及瓶内剩 余物质总质量/g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问题。
(1)10 g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    g,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答案:
1.B 解析: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A项错误;钛和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和机械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B项正确;焊锡是锡铅合金,C项错误;合金是指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D项错误。
2.C 解析:随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A项不符合这一主题;乱丢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B项不符合这一主题;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C项符合这一主题;树木具有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作用,提倡毁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树木,这会破坏生态平衡,D项不符合这一主题。
3.B 解析:玉米、红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项不符合题意;鲜奶、豆浆富含蛋白质,B项符合题意;苹果、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项不符合题意;牛油、奶油富含油脂,D项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A项不符合题意;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一氧化碳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可用于冶炼金属,B项符合题意;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项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液中一定有CuSO4和ZnSO4;硫酸铜有剩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一定有铜,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6.C 解析: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代表氯化钾,A项错误;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 g,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63.9%,B项错误;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的值在20和30之间,C项正确;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而甲和乙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两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项错误。
7.B 解析:由图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就产生沉淀,之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然后沉淀质量增大,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和CuSO4,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氢氧化铜沉淀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AC段是氢氧化钡与HCl反应,沉淀质量不发生变化;C点之后是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故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33.1 g-23.3 g=9.8 g。D点后反应停止,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碱性增强,故溶液的pH逐渐增大,A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点时反应还在进行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因此B点对应的溶液中有氯化钡、氯化氢和氯化铜三种溶质,其中氯化铜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B项正确,符合题意;C点到D点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根据
Ba(OH)2+CuCl2Cu(OH)2↓+BaCl2
135 208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C项错误,不符合题意;由分析可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9.8 g,设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x,
CuSO4+Ba(OH)2BaSO4↓+Cu(OH)2↓
233 98
23.3 g x
 x=9.8 g
根据
Cu(OH)2+2HClCuCl2+2H2O
98 135
Ba(OH)2+CuCl2Cu(OH)2↓+BaCl2
135 98
故最终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仍为9.8 g,说明参加反应的氯化铜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因此原溶液中不含氯化铜,原溶液中只有HCl和CuSO4,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8.(1)好 (2)+2 (3)①C ②延展
解析:(1)钢是铁的合金,合金一般比其组成金属耐腐蚀,故该特种钢的耐腐蚀性能比纯铁的好。
(2)LiFePO4中锂元素显+1价,磷酸根离子显-3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x+(-3)=0,x=+2。
(3)①聚酰亚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聚酰亚胺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②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9.(1)红
(2)6HCl+Fe2O32FeCl3+3H2O
(3)C
(4)NaCl和NaOH
解析:(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所以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xH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3)性质③是稀盐酸与盐反应,镁为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镁为碱,碳酸钠为盐,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选择C。
(4)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物中氢氧化钠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10.(1)①Ni+2HClNiCl2+H2↑ ②不能
(2)没有明显现象 Fe、Ni、Cu
解析:(1)①根据查阅的资料,Ni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正二价镍盐,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②镍和铁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氢气,资料未给出其他有用信息,所以不能直接比较两者的活动性强弱。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镍和铁都在氢的前面,故铜不能置换出镍,观察到的现象是:没有明显现象;铁可以置换出镍,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11.(1)①5 ②加速固体溶解(或加速氢氧化钠溶解) ③溶质的质量
(2)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1)①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称量NaOH的质量为50 g×10%=5 g。
②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溶解(或加速氢氧化钠溶解)。
③溶液稀释是添加溶剂,添加溶剂不会导致溶质质量改变,所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根据表格信息,实验Ⅰ、Ⅱ、Ⅲ的变量是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不产生沉淀,实验Ⅱ中产生少量沉淀,实验Ⅲ中产生较多沉淀,说明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12.(1)30.00 2.64
(2)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64 g
x=6.00 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0%。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3)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解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00 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 g+10.00 g+50.00 g-69.12 g=0.88 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5.00 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0 g+10.00 g+50.00 g-82.80 g=2.20 g,若样品没有反应完全,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35.00 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 g+0.88 g=3.08 g,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00 g+10.00 g+50.00 g-92.36 g=2.64 g,则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35.00 g时,样品反应完全,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2.64 g,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10.00 g÷=30.00 g。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稀盐酸中含有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少量溶于水,使计算的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产生实验误差,则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