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中综合训练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中综合训练1(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期中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高铁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优质钢材。关于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是纯净物
B.钢是铁合金
C.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的含碳量
D.钢的许多性能优于生铁
2.下列化学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集气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3.下列关于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呈银白色
B.在铁制品表面采取涂油、刷漆等措施,防止生锈
C.铝制品应用广泛,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4.10 ℃时,50 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 g,1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 g,则在1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5.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对该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氯化钠10 g
B.溶液质量为100 g
C.每100 g溶液中含氯化钠16 g
D.每100 g水中含氯化钠16 g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不考虑溶剂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t1 ℃时,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7.(2024·陕西中考)关于铝、铁、银三种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在空气中均易锈蚀
B.用稀硫酸可以区分三种金属
C.用铁、银和硝酸铝溶液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三种金属均是生活中常用导线的制作材料
8.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过量)、FeCl2、HCl
9.如图所示,将5 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0.(2024·四川广元中考)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两种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
11.应用广泛的金属。
(1)生活中的金属。
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
①请用化学方法证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提供试剂: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其他仪器、试剂自选)。
你的方案及预期现象是              。
②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图1,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答两条)。
③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的硬度应大于罐体的硬度。结合图2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图3
④为比较铝、铜、锌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图3实验,则a、b、c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
(2)航天中的金属。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火箭是航天飞行器的运载工具。
①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铝合金作外壳材料,具备的优良性能是                 (答一条)。
②运载火箭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为高氯酸铵和铝粉。其中高氯酸铵(NH4ClO4)是供氧剂,氯元素为     价。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4·甘肃临夏中考)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MgSO4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 ℃时,把60 g MgCl2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将7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
三、实验及探究题
13.探秘古钱币。
(1)古币金属知多少。我国古代的钱币有多种,如金币、银币、铜币、铁币等。小民同学家里收藏有一枚古币,可以被磁铁吸引,该古币是     (填币种)。
(2)金属性质共探究。小郑同学做了下列实验:
①如图1,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如图2,三支试管里的液体均为稀盐酸,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银丝和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可得出有关金属活动性的结论是             。
③《天工开物》中记载“铁质贱甚”,写出一个由铁得到铜的化学方程式:
                   。
四、分析计算题
14.(2024·甘肃白银中考)生铁一般用于铸造或炼钢。某炼铁厂实验室欲检验某批次的生铁是否合格(含碳量在2%~6.69%之间为合格)。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这次的检验,设计实验如下:称取生铁样品50 g,把500 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序号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0 38.8
第2次 100 27.6
第3次 100 m
第4次 100 5.2
第5次 100 1.5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
(2)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的过程)。
(3)判断这批生铁是否合格(写出计算的过程)。
答案:
1.A 解析: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具有良好的韧性,许多性能优于生铁。
2.B 解析:集气瓶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A项错误;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试剂,B项正确;量筒用来量取液体,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C项错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一般不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D项错误。
3.A 解析:大部分金属都是银白色,但铜为红色,金为黄色,A项错误;在铁制品表面采取涂油、刷漆等措施,能隔绝氧气和水蒸气,则可防止生锈,B项正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C项正确;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能保护金属资源,D项正确。
4.B 解析:1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物质,则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1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乙物质,则1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故在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5.C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质量的氯化钠,而不是溶液中含氯化钠10 g,不是溶液质量为100 g,不是100 g水中含氯化钠16 g,C项正确,A、B、D项错误。
6.B 解析:题中未指明温度范围,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A项错误;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项正确;将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t1 ℃时甲的溶解度是30 g,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15 g,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项错误。
7.B 解析:铁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反应,铁易锈蚀,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不易锈蚀,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反应,银不易锈蚀,A项错误;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仍为无色的是铝,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的是铁,无明显现象的是银,用稀硫酸可以区分三种金属,B项正确;铁、银与硝酸铝溶液都不反应,无法验证铁、银的活动性顺序,C项错误;铝、铁是生活中常用导线的制作材料,银的价格偏高,一般在生活中不用作导线的制作材料,D项错误。
8.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活动性:Na>Zn>Cu,Zn不能与NaCl反应,Zn能与CuCl2反应生成Cu和ZnCl2,由于CuCl2是过量的,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A项不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活动性:Fe>Cu>Ag,Fe先与AgNO3反应生成Ag和Fe(NO3)2,当AgNO3反应完后,Fe再与Cu(NO3)2反应生成Cu和Fe(NO3)2,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三种金属Ag、Cu、Fe,B项不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活动性:K>Fe>Cu,Fe不能与KNO3反应,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和FeSO4,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两种金属Cu、Fe,C项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Cu不能与FeCl2、HCl反应,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D项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A项正确;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B项正确;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的结论,C项错误;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项正确。
10.C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CuCl2反应完后,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铜,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三种,也可能是锌与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溶质有氯化亚铁、氯化锌两种,A项错误;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两种,也可能是锌和氯化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锌一种,B项错误;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此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C项正确;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说明溶质是氯化锌、氯化亚铁,若氯化亚铁部分参加了反应,滤渣中含有铜、铁,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D项错误。
11.(1)①将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剪成小碎片,取少量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最终在试管底部残留少量固体物质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种类不同 ③大于 ④铝、铜、硫酸锌溶液
(2)①强度高(或密度小或耐腐蚀)
②+7 4Al+3O22Al2O3
解析:(1)①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铜和硅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将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剪成小碎片,取少量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最终在试管底部残留少量固体物质,说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
②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种类不同。
③由图2可知,铜的含量越高,铝合金的硬度越大,则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大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④铝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的金属活动性,铜与硫酸锌不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所以比较铝、铜、锌的金属活动性,a、b、c可以选用的物质是铝、铜、硫酸锌溶液。
(2)①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铝合金作外壳材料,具备的优良性能是强度高(或密度小或耐腐蚀)。
②高氯酸铵(NH4ClO4)中氮元素为-3价,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3)+(+1)×4+x+(-2)×4=0,解得x=+7,所以氯元素是+7价;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2.(1)饱和 (2)157.5
(3)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或MgCl2>NaCl>MgSO4)
(4)蒸发结晶
解析:(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中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则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40 ℃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7.5 g,则将60 g氯化镁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 g+57.5 g=157.5 g。
(3)将7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仍然都是饱和溶液,且0 ℃时,溶解度: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镁。
(4)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13.(1)铁币
(2)①2Cu+O22CuO 
②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③Fe+CuSO4Cu+FeSO4
解析:(1)只有铁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引,该古币可以被磁铁吸引,则该古币是铁币。
(2)①铜片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②三支试管中,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铁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银丝和铜丝无明显变化,说明银和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由此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③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14.(1)16.4
(2)解: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Fe + H2SO4H2↑+FeSO4
56 98
11.2 g 100 g×x
x=19.6%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3)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生铁中碳的质量,则50 g生铁样品中的含碳量为×100%=3%,由于2%<3%<6.69%,因此这批生铁是合格的。
解析:(1)生铁是铁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铁,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由表格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100 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是50 g-38.8 g=11.2 g;第2次加入100 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是38.8 g-27.6 g=11.2 g,说明100 g稀硫酸能与11.2 g铁恰好完全反应;第5次加入100 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5.2 g-1.5 g=3.7 g,说明第5次加入稀硫酸时铁完全反应,稀硫酸过量,则第3、4次分别加入100 g稀硫酸都能消耗11.2 g铁,则m=27.6-11.2=16.4。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生铁样品中的含碳量进行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