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物质的特性3.1.3质量和密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物质的特性3.1.3质量和密度(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物质的特性3.1.3质量和密度(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弹性小 B.密度小
C.导电性能差 D.导热性能差
2.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多选)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丙>ρ乙>ρ甲且ρ甲=ρ水
C.ρ乙>ρ丙>ρ甲且ρ甲<ρ水
D.ρ丙<ρ乙<ρ甲且ρ乙=ρ水
4.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g cm﹣3) 物质 密度/(g cm﹣3)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铝 2.7
水银 13.6 铜 8.9
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
5.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C.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6.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甲、乙、丙三个容器中的物质分别是(  )(ρ硫酸>ρ盐水>ρ酒精)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如图所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内,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比较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二、填空题
9.通常我们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体积”)比铁小;一瓶矿泉水,喝掉了一半,剩下一半水的密度将    ;某钢瓶内装有氧气,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将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小宇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疑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其内部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密度仅为0.16mg/cm3,上文中的“轻”指的是其______(填质量或密度)小。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______kg。
12.如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ρ甲=   克/厘米3;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   倍;
(3)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   克,m乙=   克;
(4)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  厘米3,V乙=  厘米3。
1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实验小组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次数 对象 质量/g 体积/cm3 /(g 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将上表填写完整。
(2)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
(4)铝块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铝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
(5)分析全部数据发现,对不同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    ,它的定义是    。
(6)实验中采用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   。
(7)小明对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质量﹣体积的关系图像,图1中能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是    。
(8)如图2所示是小刚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选填“A”或“B”)物质。
(9)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后,发现从表中数据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    。
答案
1.解:“极轻”指的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相同体积物体,这种材料制成的物体质量小,说明这种材料的密度小,故B正确。
故选:B。
2.解: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质量减小,不会改变食用油的密度。
故选:A。
3.解:由图像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所以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丙<ρ乙<ρ甲,
乙的密度为ρ乙===1g/cm3=1×103kg/m3;
所以,ρ乙=ρ水,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4.解:A、从图表中可以看到水银(液体)的密度16.3g cm﹣3大于铝(固体)的密度2.7g cm﹣3铜(固体)的密度8.9g cm﹣3等,所以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该选项错误。
B、题中未给出蜂蜜和酒精混合后的密度情况,无法得出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 cm﹣3,该选项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 cm﹣3,该选项正确。
D、根据ρ=虽然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但不知道铝和铜的体积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该选项错误。
故选:C。
5.解: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例如,水结冰后,密度变小,故B错误;
C、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例如,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6.解:由ρ=分析可知:
酒精、硫酸和盐水的质量相同,又分别注入完全相同的三个杯子里,所以密度小的液面高;
根据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可知:酒精的密度最小,故酒精的液面最高,硫酸的密度最大,故硫酸的液面最低;
所以甲是酒精,乙是硫酸,丙是盐水。
故选:C。
7.解:北方冬天温度很低,水很容易结冰,水变为冰后质量m不变,密度ρ变小;
因为ρ=,所以V=,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容易把水管撑裂。
故选:D。
8.解:由图可知C中水最少,B中水最多,将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则说明放入C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大,放入B中的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最小,即V丙>V甲>V乙,三个小球质量相等,由公式ρ=可得,甲、乙、丙三个金属球的密度关系是:ρ丙<ρ甲<ρ乙,则乙的密度最大。
故选:B。
9.解:通常我们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一瓶矿泉水,喝掉了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将不变;
钢瓶的容积不变,一次气焊用去,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减小,而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由ρ=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密度;不变;变小。
10.解: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瓶矿泉水如果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不变。
11.(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文中的“轻”指的是其密度小;
(2)由可得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
m溶剂=900×m=900×1.6×10﹣5kg
故答案为:密度;
12.解:①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是2cm3的时候,其质量是5.4g,故其密度ρ===2.7g/cm3;
②由图象可知:当体积一定的时候,甲的质量是乙的三倍,由密度公式可得,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
③观察图象可知:当体积为2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5.4g,乙物质的质量是1.8g;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得:V=,
故甲的体积V==≈0.67cm3;
乙的密度是ρ′=ρ=×2.7g/cm3=0.9g/cm3,
所以乙的体积V′===2cm3。
故答案为:(1)2.7;(2)3;(3)5.4;1.8;(4)0.67;2。
13.解:(1)根据==0.5g/cm3;
(2)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松木和铝块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松木和铝块的质量相同,体积不同,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4)比较1、2和3、4实验数据,发现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松木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但铝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所以得出:铝块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铝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5)分析全部数据发现,对不同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它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6)实验中采用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寻找规律;
(7)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图像是B;
(8)如图2A、B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大,所以B的密度大;
(9)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表达式为m=ρv。
故答案为:(1)0.5;(2)不同;(3)不同;(4)相同;不同;(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6)寻找规律;(7)B;(8)B;(9)m=ρv。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