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初四化学
温馨提示:
1.本卷共6页,答题时间为80分钟,满分70。
2.答题前,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过程中,请仔细审题,认真书写。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溶液是一类重要的混合物。下列关于溶液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B.固体物质间反应,配成溶液,可以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水的质量比为
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鼻孔凑近细口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B.浓盐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的碳酸氢钠溶液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3.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物质的俗名。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酒精— B.火碱—
C.消石灰— D.生石灰—
4.我们的身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各元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下列有关人体中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碳、氢、氮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B.缺钙会导致贫血,多喝牛奶可以补钙
C.磷属于微量元素,对人体价值不大
D.单质硫、单质钾各占人体总量的0.75%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B.用洗发液去除头发上的油污
C.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水银做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6.空气质量日报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表是某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1月11日晚下了一场大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日期 1月11日 1月12日
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指数 21 84 31 25 20 23 12 11
质量级别 II I
A.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估计该市受过酸雨危害
B.雨水减少了可吸入颗粒物带来的危害
C.雨后空气中含量变化不大,说明难溶于水
D.11日空气质量级别大(II>I),说明11日的空气质量比12日好
7.工厂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为了检验某工厂的酸性废水处理后是否还呈酸性,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滴入石蕊试液 B.滴入溶液 C.加入氧化镁粉末 D.加入少量铜粉
8.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一周后观察并记录铁钉生锈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煮沸的蒸馏水是为了除去水中
B.②中如果没有植物油,过一段时间铁钉也会生锈,但是锈蚀程度比①轻
C.对比②和③,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D.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适当提高实验环境的温度
9.“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其部分标签和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品名:“果蔬洗盐” 成分:、、等 配方:15g“果蔬洗盐”溶于1kg常温水中,搅拌。
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从果蔬洗盐中提取碳酸钠,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按照配方配制的溶液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果蔬上的油性附着物
D.的溶解度曲线只有一部分,是因为超过一定温度,碳酸氢钠易分解
10.1932年11月,侯德榜《纯碱制造》一书以英文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既能制备纯碱,又能制得氮肥。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开始后,不需要另外提供
B.沉淀池溶液显碱性,有利于生产的进行
C.沉淀池中过滤出的,俗称小苏打,提纯后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副产品是一种化肥,能使植物枝叶茂盛,促进生长
二、填空与简答
11.化学与生活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写主要成分化学式)________;煤燃烧后,除了生成二氧化碳,还能产生二氧化硫、水蒸气、氮的氧化物等,据此推测,煤中一定含有(填符号)________元素。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引发温室效应。为实现“双碳”目标,氢能源脱颖而出。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蚕吐出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纤维。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纤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例如锦纶、粘胶纤维等。粘胶纤维是以天然棉短绒、木材为原料制成的,它像棉纤维一样柔软、丝纤维一样光滑。区分蚕丝和粘胶纤维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
12.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
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钾肥能增强作物抗病、抗倒伏等能力。在传统农业中,草木灰是钾肥的主要来源,草木灰中的钾主要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此外,草木灰中还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
(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碳酸钾由(填符号)________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碳酸钾是由(填符号)________构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_。
(2)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20℃,小王同学称取碳酸钾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固体9.0g。2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保留至0.1%)________,取出10g溶液,将其稀释为10%的稀溶液用于实验,需要加水________毫升(保留至0.1)。
②化学性质:小李同学取碳酸钾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钾中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了?要获得正确结果,下列实验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适量石灰水,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B.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红
C.分别向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硝酸钾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红,另外两份溶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结论: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与碳酸根离子有关。氯化钾、硝酸钾溶液不显碱性。
(3)制取与应用
①实验室提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晶体,实验步骤是________,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
小叶同学将从草木灰中提取出来的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残留。据此推断:从草木灰中提取的晶体中除碳酸钾外,还含有(填化学式,假设草木灰中的阳离子全部是钾离子)________。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碳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中,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粒子是(填符号)________。
②工业制取: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原料来源有限、产率低、纯度低,工业制取碳酸钾的方法之一是——用电解法获得的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然后加热分解碳酸氢钾制得碳酸钾。
写出加热分解碳酸氢钾制得碳酸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这种方法制取的碳酸钾中可能含有少量氢氧化钾。请设计实验证明,某碳酸钾样品中没有氢氧化钾(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
③小阳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碳酸钾可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硫化氢等酸性气体,还可用于制造钾玻璃、钾肥皂和其他无机化学品,下列物质可以用碳酸钾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制取的有(填序号)________。
A.氯化铵 B.碳酸锌 C.氯化钾
(4)辩证认识物质
①农作物生长需要施用钾肥,钾肥能够增强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倒伏等能力,农作物收割后其秸秆腐熟后还田,有利于土壤中钾元素回归。从变化的角度分析,秸秆还田有利于钾元素再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施用草木灰时,应避免与氯化铵、硝酸铵等铵态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________。
13.璀璨的金属冶炼之路
从古至今,金属的冶炼一直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金属的冶炼技术与使用水平始终世界领先。早在《吴越春秋》中就有记载:“……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其中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如今的五金泛指金属或金属制品。
(1)铜的冶炼
早在5000年前,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冶铜工艺由早期的火法到后期的湿法,不断发展。工艺在变,但是铜在金属材料中重要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①我国古代的“竖炉冶铜法”是现代高炉炼铁工艺的启蒙。下图是湖北春秋早期炼铜竖炉复原图。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受热分解后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木炭的主要作用一是燃烧提供热量;二是使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铜,用作________。
②《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青铜材质的配比——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即不同的金属配比,适合制作不同器物。
铜 青铜(含25%的锡)
熔点 1085℃ 800℃
硬度 3.0 5~6.6
铜和某青铜合金的部分性质如右表,铜冶炼.过程中熔入锡的作用有(写两条)________。
右图是某种金属及其合金的结构图,请你类比思考,从微观角度说明纯铜和青铜性能有差异的原因(写两条)________。
③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铜盐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湿法冶铜工艺。首先将孔雀石与酸反应得到铜盐溶液,流程图如下(假设矿石中的杂质均不参加反应。过滤操作,全部略去):
写出步骤I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生产过程中,铁粉常常要过量,步骤IV中能说明铁粉过量的现象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步骤IV中微观粒子的转化过程________。
现代生产中,湿法冶铜的工艺越来越成熟。与“竖炉冶铜法”相比,“湿法冶铜”的优点有(写一点)________。
(2)铁的冶炼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和“炒钢法”。
①如右图所示,将铁矿石及其他固体原料研成粉末从上方加入,从炉的下部鼓入与固体粉末逆流而行的空气,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________;其炼铁原理和现代高炉炼铁的原理相同,写出炉膛中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高炉炼出的“铁”是生铁。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炒钢法”即对红热的液态铁水,“持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通过不断翻炒液态生铁,将________降低,最终得到强度更大的钢。
生产过程中,可以用盐酸来定量测定“炒钢”后的产品是否合格。写出测定方案(用、等来表示需要测定的量。假设生铁中的杂质全部是碳)________。产品的含碳量是(用、等表示)________。
③在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组成物质的种类(如黄铜与青铜),或者不同物质之间的比例,来改变材料的性能,从而获取性能优良的材料。这反映了化学研究中的重要观念________。
(3)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天工开物》还记述了部分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了几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来分离提纯金属。现提供:
药品——稀硫酸、铁片、铜片、银片
仪器——试管、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玻璃棒、剪刀。
请你设计实验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现象与解释
三、计算题
14.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易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氮肥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取样品,加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杂质不含氮元素,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生的所有用足量的酸溶液吸收,测量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时间 0 4 6 8 10
质量 0 1.1 1.5 1.7 1.7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初四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1.B 2.B 3.C 4.A 5.C 6.D 7.D 8.C 9.B 10.A
二、填空与简答【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6分】
11.【4分】
(1) C S H N (2)(条件:催化剂、光照或太阳光)
(3)取少许样品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反之是粘胶纤维
12.【21分】
(1)K C O 盐
(2)①110g 52.4% 42.4 ②BC
(3)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
【3分,多写扣1分】
②【条件:加热】 取样溶解【0.5分】,加入过量的硝酸钙溶液【0.5】,有白色沉淀生成【0.5】,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0.5分】,酚酞试液不变色(或无蓝色沉淀生成)【0.5】,说明样品中不含氢氧化钾【0.5】。
③BC
(4)①农作物生长、秸秆腐熟等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草木灰溶液显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13.【21分】
(1)①(条件:加热) 还原剂
②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构成的原子种类不同,原子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③ 【共2分】 有气泡冒出 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为氢分子
常温反应,节约能源等
(2)①有利于空气与固体原料充分接触 (条件:高温)
②含碳量 称取质量为的样品于烧杯中【0.5】,加入足量/过量【0.5】稀盐酸,充分反应(或者至无气泡产生)【0.5】,过滤(或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为m2【0.5】。 【其他合理也可,两个空对应一致】
③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或组成决定性质)
(3)
实验步骤 现象与解释
①用坩埚钳夹取铜片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灼烧,将灼烧后的铜片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 ②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铁片和银片,再分别加入上述溶液,观察现象 【2分。或用酸证明铁比铜银活泼,再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 红色铜片表面变黑。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1分】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没有。【1分】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置换出铜,而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反应。【1分】
14.94.3%【4分。已知量、未知量1分,比例式1分,求出6.6g1分,求出94.3%1分,设答有误或缺失扣1分】(讲评时,需强调:据表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氨气1.7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