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包含"党的性质和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两目内容。第二课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历史背景,第二节课承接第一课党执政后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同时开启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框主要阐述了党的性质、宗旨、立场和执政理念,下设两目: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以及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又进一步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中讲了党需要如何去做。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主要从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的内涵,以及确立这一内涵的依据和如何贯彻党的执政理念三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在党的带领下实现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相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2.科学精神:结合历史和当前党做的一些事迹,理解并掌握党的性质、宗旨、立场、执政理念等相关知识。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对党的热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外化于行,能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4、法治意识了解党章,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三、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有关中国特色政党的知识,了解了有关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同时第一课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背景进行了阐述,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2、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因为生活阅历、经验缺乏,对党的相关知识感受不是那么深刻。缺乏对党以及党员的切身感受。四、教学重点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立场、执政理念。五、教学难点为什么和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贯彻党的执政理念。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标题 党的性质和宗旨观看视频《党的性质》,思考:党的性质是什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下文教学做好铺垫。观看视频《党的宗旨》,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通过观看视频《时代楷模-张桂梅》,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立场等。议题1、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初心和使命分别是什么?(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观看视频《党的要求》,思考: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的要求是什么?议题2、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的要求是什么?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第二标题 党的执政理念观看视频《党的执政理念》,思考: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执政理念、为什么坚持以及如何坚持的问题。议题3、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⑴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⑵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探究与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议题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因是什么?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议题5、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什么?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议题5、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什么?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⑵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议题6、党在新时代具有的新目标是什么?党在新时代具有的新目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堂总结】梳理本节所学知识,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总体认知,加深对其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易错辨析】1.中国共产党要自觉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 )提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2.阶级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提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3.党的全部工作,应把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示:×。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提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提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课堂练习】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中国共产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述( )①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作风③成功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④深刻揭示了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A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不选。题意不涉及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④不选。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最先位置、最重位置、最高位置。回望历史、环顾世界,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党的工作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③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实现人民的利益是党的最终目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党的工作就是要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但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②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④错误。3、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民造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因为(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党自身特殊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④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与材料无关,④不符合题意。八、教学反思1、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梳理本节所学知识,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总体认知,加深对其中国共产党的认同。3、课堂材料准备的不充分,对落后学生关心不够,今后需要改进。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