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曲靖市 2024~2025 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D D A B B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C C A D D C D B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9 分)
21.(7分)
(1)①B A D ②3C 4H2
-4
(2)2SO2-4 CH4
22.(7分)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①过滤 ②活性炭 ③煮沸
(3)①氢元素和氧元素
②带火星的木条 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或氧气与金属电极反应,合
理即可)
23.(8分)
1 1500℃( )不可再生 物理变化 C + H2O CO+H2 化合
(2)D
3 2H + SiCl 高温( ) 2 4 4HCl + Si
24.(7分)
(1)B
催化剂
(2)CO2 +3H2 CH3OH + H2O
(3)CaCO3 生石灰 Ca(OH)2 + CO2 === CaCO3↓+ H2O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5 分)
25.(9分)

(1)B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化学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页)
{#{QQABBYak5gi4wBYACB4KQ0XyCQmQkoISLWgGAQAEKAQKCJNAFKA=}#}
(2)D
(3)①过氧化钙和水 产生氧气多,供氧时间长
②分液漏斗
③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中的溶氧效率(合理即可)
④通入空气
26.(6分)
(1)用磁铁吸引
(2)3Fe + 2O 点燃2 Fe3O4
(3)脱氧剂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或导气管内液面上升,合理即可)
(4)铁系食品脱氧剂既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或反应速率太慢
等合理即可)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 1 个小题,共 6 分)
27.(6分)
(1)4.4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 44
x = 4.4g
x = 10g
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5g ×100% = 66.7%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66.7%。
(3)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导致装置减少的质量偏大(合理即可)
化学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页)
{#{QQABBYak5gi4wBYACB4KQ0XyCQmQkoISLWgGAQAEKAQKCJNAFKA=}#}曲靖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7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 可燃性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可用做燃料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氧气约占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3.对下列生活事实给出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用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内,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烧水至沸腾时,壶口冒白雾,说明水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
化学试题卷 第 1页 共8页
4.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 B.金刚石属于单质
C.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D.纯净的河水属于纯净物
6.稀土元素钕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钕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钕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钕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0
C.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D.钕原子核内有60个中子
7.我国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 “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 (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木燧”时木材变焦黑发生了化学变化
B. “金燧”时铜镜表面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
C. “石燧”时固体撞击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
8.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Na SeO )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2 B. 0 C. +4 D. +6
9. 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甲酸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制得的氢气可做无污染的燃料
B.该反应后生成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2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
化学试题卷 第2页 共8页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O可以相互转化
11.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
B.工厂加高烟囱,降低废气污染
C.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D.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12.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 的一种方法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Li B. Li O C. Li CO D. LiOH
13.下图为五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共表示五种元素
B.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其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S
D.④表示阳离子,⑤表示原子
14.了解化学反应进程,能很好地控制化学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x的值为9.6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冒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试题卷 第3页 共8页
1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证明CO 能与水发生反应
17.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化学式为C H O 。下列有关维生素 C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 C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维生素 C中含有20个原子
C.维生素C能溶于水
D.维生素 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8.利用太阳能以CO 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简易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为分解反应
B.生产过程中 FeO 可以循环利用
C.该方法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19.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CO
C.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不能组成不同物质
化学试题卷 第4页 共8页
20.如图所示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铜粉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
C.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电解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水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7分)能以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 “O”、 “●”、 “”分别用来表示氢、氧、碳三种元素的原子,仔细看图并回答:
①上图表示的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②从微观视角看,图B表示 (填化学符号,下同),图C表示 。
(2)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硫酸根离子 ,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22.(7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既要 ,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2)下图是自然界的水的净化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①操作Ⅰ是 。
②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Y 是 。
化学试题卷 第5页 共8页
③生活中,既能消毒自来水又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
(3)探究水的组成
①水的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②水的分解:如右图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可用 检验管b中产生的气体。实际实验中观察到管a和管b产生气体体积比大于2:1,其可能的原因是 。
23.(8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转型升级。
(1)第一次能源转型开启了煤炭的使用,催生人类文明进入“蒸汽时代”。煤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研究人员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 OH) , 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冷却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汽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第二次能源转型开启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人类文明相继进入“电气和信息时代”。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量相当于火电厂燃烧四千万吨标准煤,三峡水电站有助于减少 (填字母)。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固体颗粒物的排放 ③温室效应 ④化石燃料的使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第三次能源转型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人类文明“智能时代”的来临。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7分)我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其过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转化利用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家开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的技术,其中一步是使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 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试题卷 第6页 共8页
(3)某种牙膏摩擦剂的生产过程涉及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如下:
矿石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B的俗名是 ,步骤③可用于( 的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制取CO 和O 均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某化学实践活动小组开展“自制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查阅资料】
过碳酸钠( 和二氧化锰加水常温就能产生氧气,过氧化钙 和过氧化钠(Na O )固体常温均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和氧气。
【调查研究】
实践活动小组各取10g样品加足量等体积的水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试剂 反应原理 产生氧气体积(mL) 供氧时间 (分钟)
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加水 2Na CO ·3H O ═2Na CO +3H O 2H O MnO 2H O+O ↑ 1070 20~30
过氧化钠和水 2Na O +2H O═4NaOH+O ↑ 1440 30~50
过氧化钙和水 2CaO +2H O═2Ca(OH) +O ↑ 1560 50~80
①若给鱼缸长效增氧,选择的药品为 ,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自制简易供氧器”
化学试题卷 第7页 共8页
②向矿泉水瓶加水的装置类似于化学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
③上图中多孔气泡石所起的作用是 。
【交流反思】
④选择药品制取氧气成本较高,请写出一种更经济的给鱼缸供氧的方法 。
26.(6分)中秋佳节,兴趣小组收集到很多小袋脱氧保鲜剂,其标签显示含有铁粉、活性炭、食盐以及无水氯化钙等,于是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脱氧保鲜剂多为铁系食品脱氧剂(又称为“双吸剂”)。
Ⅱ.无水氯化钙是一种常见干燥剂。
【进行实验】
(1)实验1:可用一种物理方法证明脱氧剂中含有铁粉,方法是 。
(2)实验2:将脱氧剂中分离出来的铁粉,撒向酒精灯的火焰,观察到粉末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气球变大的原因是 。装置乙中,能证明脱氧剂“脱氧”的现象是 。
【拓展应用】
(4)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系食品脱氧剂不能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一个小题,共6分)
27. (6分)化学小组欲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15g石灰石样品中,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100g,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0.6g。 (温馨提示: 该石灰石中杂质不能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实验结束时,小组同学发现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条)。
化学试题卷 第8页 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