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说明:1.全卷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监测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00分。监测时间为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I-127 K-39 Mn-55 Cl-35.5Na-23 Cu-6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1950年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取得胜利。还原场景,其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长津湖湖水结冰 B.棉布裁制成单衣 C.战场上烈火熊熊 D.铅笔书写绝笔信2.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 B.检查气密性 C.过滤 D.加热液体3.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实验小组利用普通漏斗、小卵石、细沙、活性炭、棉布等制作简易过滤器,并使用过滤器净化天然水。下列操作或评价合理的是A.小卵石、细沙、活性炭、棉布等各种材料堆积越紧密,过滤速度越快B.过滤时,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不具有过滤作用C.用食盐晶体代替细沙比较卫生,过滤效果更好D.反思:可在合适位置添加杀菌消毒层,使天然水净化程度更高4.基于高原旅行者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制氧原材料价廉物美,方便携带B.能持续供氧,供氧过程不产生有害气体C.参加反应的相关化学物质必须易溶于水D.设计气流阀门,调控气流速度5.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6.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既能燃烧也能支持燃烧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液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液氮,其次是液氧7.正确描述与记录现象是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雾8.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O2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氧分子不变,变化的是氧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和排列方式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9.图一是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gB.图二结构示意图依次表示Mg、Cl、Mg2+、OC.图一中,X=34 y=8加碘食盐配料:NaCl、KIO3等 含碘量:10mg 净含量:500g 食用注意:勿长时间加热 保存:防潮、放阴凉处D.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10.依据如图标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碘食盐属于纯净物B.KI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500g这种食盐中含KIO3的质量为10mgD.炒菜时,最好在菜熟后再放入加碘食盐调味11.化学用语是化学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2O:“2”表示2个氧分子B.:“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2”表示硫化氢中硫元素为-2价D.:“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12.20℃,四个实验小组同学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分别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钾固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编号 I II III IV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10 20 30 40所得溶液质量 110 120 130 134A.上述III、IV实验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实验II所得溶液中M溶质 : M溶剂=1:6C.向实验IV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20℃时,氯化钾在100g 水中溶解的最大量为34g13.对乙酰氨基酚,速效感冒胶囊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用于退热、缓解中轻度疼痛,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乙酰氨基酚由20个原子构成B.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氧分子C.对乙酰氨基酚由碳、氢、氮、氧元素组成D.对乙酰氨基酚中氢、氧元素的的质量比为9:214.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A.图一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图二实验说明水通电,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C.图三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图四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15.下图是中江白塔寺今年某天的空气质量报告,说法不正确的是空气质量指数分级标准表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B.白塔寺当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优C.报告图漏掉了二氧化碳数据,二氧化碳含量是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指标D.在白塔寺内大量焚烧高香和冥币,可能导致该地空气中PM2.5、PM10飙升16.用数字化仪器对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实验装置及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广口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B.瓶内压强先后两次增大,分别是因为“反应放热”和“打开活塞后水被倒吸并进入广口瓶”C.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间点,广口瓶内氧元素的质量保持恒定不变D.在广口瓶上标识刻度(容积),方便读出减少气体的体积17.如图是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关于这四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分子构成的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碳纳米管是化学变化C.上述都是碳的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D.上述物质性质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18.“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2Cu2O+O2 4CuOB.X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78%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D.等质量的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比“化学链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多19.某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O2一定条件CH3OH+H2OB.常温常压条件下,反应Ⅱ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C.本题所涉物质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是CH3OHD.本题所涉物质中,可以燃烧的氧化物是CO20.二氧化碳和水在一种纳米催化剂表面可发生反应:aCO2+bH2O 一定条件 cCxHy+dO2反应中生成的质量随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之比为B.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参加反应时,生成的质量为8gD.参加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为72g填空题(4个小题,共计50分)21.(6分)煤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一种流程如下:(1)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成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2)在上图①~⑤的流程中,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填序号)(3)用X代表氨气的化学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可表示为:2X+CO2 一定条件 CO(NH2)2+H2O,则氨气的化学式为 ;已知尿素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4)上述②的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12分)关注生活,学好化学。(1)关注“溶液”。碘酒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其溶剂是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 ;若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现象,可判断其为不合格产品,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作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手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把30g20%的醋酸稀释为5%的稀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2)关注“碳达峰”与“碳中和”① “碳中和”的“碳”是指 (填序号)。A.碳元素 B.二氧化碳 C.碳原子 D.所有含碳物质②“碳封存”是“碳中和”的重要措施。碳化封存,例:Mg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镁(MgCO3),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地质封存: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然后压入地下玄武岩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的原因是③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23.(14分)物质变化及变化规律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图所属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D、F、G是氧化物,E是单质,且常温常压下A、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透明液体,D、G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C的水溶液常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B是白色固体常用于作建筑材料或食用补钙剂。(说明:箭头表示转化,连线表示相互可以反应,部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1)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E ,D ;(2)标号③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标号④的反应条件是 ;(4)标号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用途是 ;(5)写出标号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⑥ ; ⑩ ;24.(18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可选择C,原因是 。(3)利用药品高锰酸钾和装置A、F(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 (填小写字母)。(4)乙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它可由电石固体与水反应生成。化学小组同学用B装置制取乙炔时发现反应剧烈,不易收集。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写出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措施 。收集乙炔的装置可选用H,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导管口字母)进入。(5)利用图2装置检验CO2的性质,甲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丙中蜡烛高低不同,其目的是三、计算题(2个小题,共计10分)25.(4分)请根据原子利用率公式,计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质量/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100%(保留1位小数)26.(6分)中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氧烛)是空间站供应氧气的备用系统。氧烛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钠(NaClO3),通过撞击发生反应放出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 NaClO3 撞击 2NaCl + 3O2 ↑。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产生16Kg氧气需要多少氯酸钠。答案第1页,共2页2024年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01.C 02.B 03.D 04.C 05.A 06.A 07.C 08.B 09.B 10.D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D 18.D 19.D 20.B二、填空题(总分5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秋季化学期末试题 .docx 九年级化学(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