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课件(32张)+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课件(32张)+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二首》其一)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的著名诗句。为什么诗人皮日休高度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为何显赫一时的隋朝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呢?
△隋朝大运河今貌

历史进入了哪一新时期?这一时期有何特征?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单元主题
社会性质/形态:
封建社会
/
/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第一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标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识读地图,准确说出隋朝建立、统一的过程,简述其意义,理解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涵养唯物史观。列举隋朝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简述其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识读地图、观看视频,准确说出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概况,涵养时空观念。正确评价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涵养唯物史观。
3、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简述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涵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列举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简述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理解隋朝速亡的原因,涵养唯物史观。
隋 的 统 一

——华夏统一、隋启新程
一、隋的统一
◎一、隋的统一
任务一:学生阅读教材P4第一二段、P5“相关史实”和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指向目标1)
1、隋朝建立、统一的过程及其意义。
2、隋朝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标志
都城
统一 时间
标志
581年
杨坚(隋文帝)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过程:
夺取北周政权
大兴
589年
隋灭掉陈朝
隋朝建立的标志
易错点
阅读教材P4第一段,识读地图,填出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过程。
隋朝统一的标志
夺取北周政权
隋灭掉陈朝
◎一、隋的统一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观看两幅地图,简述隋朝统一的意义。
◎一、隋的统一
统一
政权分立
统一
启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中国封建社会中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的王朝有哪些?

西晋

阅读东汉以来政权的变化图,简述隋朝的统一带给你的启示。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史“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未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与西魏北周相比,隋朝的赋税更薄,力役更轻……。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
——丘光明《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材料三:杨坚继位当天,……废除……早已过时的周礼六官制度,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隋炀帝时,……精简了机构,裁减了冗员……。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隋文帝……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制成《开皇律》……减省了一些刑律……。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律刑,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一、隋的统一
3、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4第二段,列举隋建立后的执政措施。
隋文帝(541-604)
◎一、隋的统一
知识拓展
阅读P5“相关史事”,说出隋朝和台湾的交往。
隋朝称台湾为流求
1、隋炀帝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2、《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三国时
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等人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文献通考》
影响:隋朝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一、隋的统一
4、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万人 4600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4第二段,简述隋文帝巩固统治措施的影响。
隋文帝(541-604)
开皇
之治
◎一、隋的统一
含嘉仓仓窖的遗址
含嘉仓是隋唐时期国家最大的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始建于隋朝,仓窖位于当时东都洛阳东北的含嘉城内。经考古发掘,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中考古重点发掘的160号仓,保存有50万斤炭化谷粒。
含嘉仓
如此大量的粮食转运,能否长期依赖于古代的陆路交通?
知识拓展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 的 功 绩

——隋韵千秋、功绩昭昭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任务二:学生阅读教材P5第一段及“隋朝大运河示意图”、P6第一至三段和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指向目标2、3)
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概况及影响。
2、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南北之间的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5第一段,说出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
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教材P5第一段、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说出大运河的概况。
时间 开凿者 组成 部分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四段河道
五大水系
长度 地位 洛阳
涿郡
余杭郡
洛阳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从605年起
隋炀帝
全长2700多千米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开通大运河的概况: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P6第一段,简述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对当时: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评价历史: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3、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阅读教材P6第二段并结合材料,概述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材料一:选官制度演变
先秦时期
战国时期·秦
汉朝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

血缘
军功
品行
门第
材料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评议结果作为选官的根据。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1、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握,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
2、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了官场中的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阅读教材P6第二段,简述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
隋炀帝:
设置 ,
标志着通过 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
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依 取士。
才能
进士科
考试
考试科目
选拔
制度
科举制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注意:科举制的创立者是隋炀帝,非隋文帝。
◎二、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6、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阅读教材P6第三段和下列材料,概述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
材料一:
时期 选官制度 官员选拔权 选官方式 选官标准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在地方 评议 看重门第
隋朝 科举制 在中央 考试 看重才能
材料二: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薛明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
①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朝廷的选官权力;
③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④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隋 的 灭 亡

——诛灭暴隋、王朝落幕
三、隋的灭亡
◎三、隋的灭亡
任务三:学生阅读教材P6第四段、P7“材料研读”、P7第一段及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指向目标4)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3、隋朝的灭亡及其速亡原因。
◎三、隋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阅读教材P6第四段和下列材料,列举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营建东都 每月征200万人
开凿大运河 征发300万人
龙舟三下江南 征40多万人
三征辽东 征发300万人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
好大喜功,巡幸游玩
穷兵黩武,连年用兵
◎三、隋的灭亡
2、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阅读教材P7第一段,简述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原因
过程
结果
隋炀帝的暴政
山东→全国
隋朝的统治面临崩溃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三、隋的灭亡
3、隋朝速亡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概述隋朝速亡的原因。
隋朝末年,许多老百姓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因严重饥荒又得不到赈济,有的地区百姓连草根树皮也找不到,只好“煮土而食”。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一些隋朝官员武装起事,形成反隋势力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课堂总结
隋朝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隋的功绩
隋的灭亡
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延续了约1300年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达标检测
1.宋朝李刚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刚的高度评价反映出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功绩是( )(指向目标1)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发展社会经济 D. 大运河的开凿
2.唐朝杜佑《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史料体现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 )(指向目标2)
A. 促进经济交流 B. 提高造船技术
C. 结束分裂局面 D. 便利巡游玩乐
B
A
◎达标检测
3.“军爵制度打开了让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材料意在说明( )(指向目标3)
A.军爵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从此仕途顾畅
C.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D.军爵制和科举制都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4.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日炀。”“炀”是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得到这个谥号主要是由于( )(指向目标4)
A.修建大运河 B.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C.统一度量衡 D.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D
B
◎达标检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达标检测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指向目标1)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指向目标2)
A.____ B._____ C.____ D.____
(3)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关系密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指向目标2)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