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联合监测
化学
说明:1.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五个大题17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的签字笔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P-31 S-32 Mn-55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1. 广元博物馆珍藏的多件瓷窑铺出土的陶瓷文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下列制瓷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镇浆制泥 B. 拉坯造型 C. 磨光上釉 D. 高温烧制
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试剂 B.量取9.5mL液体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倾倒液体试剂
A. A B. B C. C D. D
3.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压可以把100L贮存在10L的钢瓶中——加压时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红磷可制造烟雾弹——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蜡烛一吹即灭——吹气时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5.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2
C.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D. 原子的中子数为42
6. 使用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某品牌含氟牙膏的活性成分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活性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g
B. F和P两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 该物质由2个钠原子、1个磷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氟原子构成
D. 若该牙膏中的含量为1.44%,则该牙膏含氟量约为0.19%
7.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关于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都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 守恒观:2g氢气和16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18g水,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8. 下列知识内容的整理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鉴别与除杂 B.化学与安全
①鉴别生石灰粉末和面粉——用手直接触摸 ②除去中的——将该气体通入石灰水 ③鉴别过氧化氢和水——用二氧化锰 ①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 ②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泄漏源头 ③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物质与元素之最 D.物质构成
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①氯原子是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二氧化碳、液氧、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分子、原子、电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A. A B. B C. C D. D
9.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醋酸(CH3COOH),此过程中主要物质间转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化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催化剂可提高生成醋酸的质量
C. 醋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 转化Ⅱ中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
10. 某有机物常用作燃料,23gA该有机物充分燃烧后只收集到27g和44g.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3
C. 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D. 燃烧消耗质量为56g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生活应用实践。(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1. 学校饮水机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直饮水,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
(1)在自来水净化为直饮水时用紫外线灯管照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3)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的反应类型)。
12. 化学小组的同学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下列方案(碳中和是指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
(1)“寻碳思碳”。
①空气中的大部分来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要减少空气中,一种思路是________,另一种思路是将产生的吸收。
(2)“海洋固碳”。一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探究。将水注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现象,可证明海水吸收了。
(3)“人工固碳”。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捕捉器进行碳转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室检验的原理,“捕捉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捉器”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转化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4)绿植吸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发生的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________。
(5)“碳封存”。
13.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图1粒子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2)图2中A、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图2中D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若时,则该粒子符号为________。
(4)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________。
三、科普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
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________。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在15℃和100个atm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5)我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___。
A. 植树造林 B. 焚烧秸秆 C. 发展火力发电 D. 燃放烟花
四、科学探究实验。(本大题只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5.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某同学欲制备并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备实验室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此装置反应制取的不断通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3)如装置C所示,点燃沾有酒精的棉条,将其缓慢放入集满的烧杯中,看到棉条上的火焰熄灭,再将其提起,棉条由上到下复燃。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应该从________端通入(填“b”或“c”)。
16. 某兴趣小组根据初中化学学习内容,对某市售“简易供氧器”工作原理开展探究活动。
某市售“简易供氧器”主要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兴趣小组的同学启动“初期生氧器”一段时间后,用磁铁靠近“初期生氧器”中的剩余固体,有黑色固体物质被吸引。于是,他们针对被吸引的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①“简易供氧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物质。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四氧化三铁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④溶液呈黄色,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猜想一:铁粉;猜想二: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猜想三:四氧化三铁
【实验探究】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操作一:取被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滤渣中有_____色固体 黑色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铁粉,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操作二:取被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待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黑色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
【实验结论】
(2)猜想_____一定正确。
【交流反思】
(3)中Fe化合价为________价。
(4)“初期生氧器”中铁粉与氧气反应能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能持续进行。
(5)有同学认为不做操作二的实验也可得到相同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五、定量分析应用。(4分)
17. 李明同学为测定某锌样品中Zn的质量。取10g锌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反应后测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
(2)列式计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
2024年秋季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联合监测
化学 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生活应用实践。(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1题答案】
【答案】(1)杀菌消毒
(2)过滤 (3) ①. ②. 分解
【12题答案】
【答案】(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气球膨大
(3) ①. ②.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
(4)C6H12O6
【13题答案】
【答案】(1)原子 (2)MgCl2
(3)S2- (4)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三、科普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题答案】
【答案】(1)甲烷化催化剂
(2)
(3)混合物 (4)B (5)A
四、科学探究实验。(本大题只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5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3)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
(4)
(5)b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红 ②.
(2)二 (3)+3
(4)放出 (5)操作一中,若滤渣含有黑色固体,说明是四氧化三铁
五、定量分析应用。(4分)
【17题答案】
【答案】(1)0.2g
(2)解:设锌样品中锌质量为x。
x=6.5g
答:锌样品中锌的质量为6.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