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余姚月考)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幼发拉底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
2.(2024九上·余姚月考)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
3.(2024九上·余姚月考)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
4.(2024九上·余姚月考)日本“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 )
5.(2024九上·余姚月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
6.(2024九上·余姚月考)某市召开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广泛听取消费者、经营者等相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在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
7.(2024九上·余姚月考)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
8.(2024九上·余姚月考)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
9.(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所示浮雕及注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
A.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清晰地反映古巴比伦社会
C.宣扬君权神授,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服务
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10.(2024九上·余姚月考)他的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他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11.(2024九上·余姚月考)小浙同学整理的知识笔记上出现了“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等信息,与之相符合的知识主题是( )
A.古印度佛教文化 B.希腊丰富的古典文化
C.罗马的法学成就 D.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2.(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是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下列有关封君封臣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本质相同
B.封君就是专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C.一个人是不可以既是封君又是封臣的
D.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13.(2024九上·余姚月考)基督教和佛教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有着诸多相同点。下列关于两者这些方面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均在底层人民遭压迫下产生
②主要靠武力征服新的区域
③新航路开辟后才得以传播
④都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4.(2024九上·余姚月考)下图为某东西方文化交流情况示意图,根据内容可以推知图中A处应该填入的是(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拜占庭人
15.(2024九上·余姚月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 )
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
C.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租地农场主
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16.(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所示“中程”所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A.火器 B.黑奴 C.烟草 D.金银
17.(2024九上·余姚月考)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指( )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建立责任内阁制
C.用法律限制王权 D.采用两个国王制
18.(2024九上·余姚月考)学习历史要能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488年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B.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
19.(2024九上·余姚月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4九上·余姚月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了民主,就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D.只有有了民主,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1.(2024九上·余姚月考)下图漫画中的做法( )
①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执政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③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唯一渠道
④有利于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8月15日,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这有利于( )
A.延续红色文化,传递正能量
B.激励青少年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C.弘扬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D.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3.(2024九上·余姚月考)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它们的共同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自强不息
24.(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
①是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②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③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④是由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24九上·余姚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24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周年成果。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我国( )
A.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乐观 B.厉行法治护航生态环境
C.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26.(2024九上·余姚月考)从西子湖畔到天山脚下,从东海之滨到辽阔边疆,相隔四千多公里,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精准对接阿克苏的需求和浙江的优势,以高质量的“组团式”支援、全方位的'互嵌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项目,他们与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奋斗、携手并肩,共赴美好“疆”来。这有利于( )
①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实现共同繁荣
④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自发布之日施行。这表明我国( )
A.深化两岸交流,促进文化认同
B.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C.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台湾完全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
28.(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共圆航天梦,需要我们( )
①走中国道路
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凝聚中国力量
④主导世界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24九上·余姚月考)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3世纪,巴黎大学一些教师在讲解神学经典时,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教义,鼓励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进行反思,学术交流也逐渐涉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在组织管理上拥有高度自治权,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共同参与学校决策,能够自主决定教学内容、人员聘用以及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其校内图书馆所藏古典及当代学术著作丰富,有力推动知识传承与创新。
——[英]科林·莫里斯《中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细腻笔触与精妙构图,融合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知,生动
展现人物神韵与个性,成为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法]安德烈·夏斯特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概念》
材料三: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以防权力独裁。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大学被称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思想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闸述欧洲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0.(2024九上·余姚月考)法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
——柏拉图
材料二:小浙同学整理了部分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法律和法案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A
东罗马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英国 B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____C____ 《拿破仑法典》 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概括材料一柏拉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表格线索,帮助小浙同学完成填空。
(3)材料三中制宪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会议所制定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述的第二类问题的 当时的美国有没有成功解决材料中所述第三类矛盾 请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31.(2024九上·余姚月考)某中学时政学习与宣传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上网收集到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凝聚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1)该小组探究最有可能的是哪一主题
(2)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信息
(3)请分析国家提出材料二中各举措的原因。
32.(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7月30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之江净网”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浙江省为净化网络空间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一、加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騙法》办法》的立法进程。二、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浙E执法”、“净网”等系列行动,依法整治网络谣言,累计侦办网络犯罪案件1200余起。三、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四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浙江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培优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1)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浙江省是如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的。
(2)“之江净网人人有责”。请你一同完善小明同学准备拟写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平台。然。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我们青少年的微薄之力,我倡议: 一、 二、 三、 四、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新时空。 倡议人:小明 2024年11月20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说明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由此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正确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由此可知,本题阐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史实。
3.【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是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由此可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欧洲庄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相关史实。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5.【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某市召开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广泛听取消费者、经营者等相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不是行使民主监督权。所以题干观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7.【答案】正确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8.【答案】正确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力量的认识,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9.【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表现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杖”并结合所学可知,浮雕注文表明“权杖”象征着君权神授和王权不可侵犯,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项。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清晰地反映古巴比伦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他的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历经10年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选B项。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鼎盛,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查士丁尼主持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使拜占庭帝国达到繁荣辉煌,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都是古代希腊的文明成果,因此与之相符合的知识主题是希腊丰富的古典文化,故选B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与古印度佛教文化无关,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与罗马的法学成就无关,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典希腊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案关键信息“封君封臣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中古西欧的基本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关系,故选D项。
据所学可知,尽管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在某些方面有所相似,但它们在权力来源、继承方式、主从关系、效忠体系以及血缘关系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相同,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并非专制君主,封君和专制君主在权力和职责上有很大的区别,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一个人往往同时既是封君又是封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君封臣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基督教和佛教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和佛教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都是底层人民遭受沉重压迫下产生,都属于世界重要的宗教文化,故①④正确,故选B项。
基督教伴随着法兰克王国的扩张而不断传播,佛教不具备这特点,故②不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基督教向新大陆广泛传播,佛教创立后就不断地在东亚、南亚等传播,故③不正确。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基督教和佛教的对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基督教和佛教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推知图“阿拉伯数字”“造纸术”“指南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由此得出A处应该填阿拉伯人,故选B项。
波斯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A项。
埃及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C项。
拜占庭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文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出现,推动了西欧土地关系的新变化,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反映了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租地农场出现于14世纪中叶以后,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并未体现“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这一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租地农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三角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种植园主,由此可知,“三角贸易”“中程”所运输的货物主要是黑奴,故选B项。
据所学可知,火器是出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烟草是归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C项。
据所学可知,金银是归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角贸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因此,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用法律限制王权,故选C项。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是美国与法国,排除A项。
光荣革命后形成的是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排除B项。
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采取两个国王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权利法案》,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解释”,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进行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故选C项。
“1488年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是对迪亚士远航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对无敌舰队之战的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是对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解释,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9.【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所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 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改革开放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强调了民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说明只有有了民主,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所以D正确。
A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所以 只要有了民主,就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观点片面,是错误的。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民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新型民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1.【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政府通过互联网,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有利于 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以②④正确。
①表述错误,政府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
③错误,选项中唯一渠道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2.【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这有利于发挥榜样的作用, 激励青少年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所以B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延续红色文化和弘扬科学精神。
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不是自强不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榜样的作用的认识,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3.【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但不属于核心,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4.【答案】A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说明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为了 适应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以 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这是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这一国情采取的举措,与人口众多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5.【答案】B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我国厉行法治护航生态环境,所以B正确。
A错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C错误,题干材料体现公正司法,没有体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D错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的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6.【答案】C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 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精准对接阿克苏的需求和浙江的优势, 大力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项目,这有利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 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我国已经 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错误,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文化差异无法消除,也不能消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7.【答案】B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映,《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这表明我国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所以B正确。
A错误,题干材料体现我国反对分裂,没有涉及 深化两岸交流,促进文化认同。
C错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台湾可以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能完全自治。
D错误,对于台湾问题,我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反对分裂的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28.【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共圆航天梦,需要我们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我国不主导世界格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9.【答案】(1)人文思想萌芽、享有自治特权、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
(2)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
(3)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教义”“涉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可知,人文思想萌芽;据材料一“在组织管理上拥有高度自治权,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共同参与学校决策,能够自主决定教学内容、人员聘用以及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可知,享有自治特权;据材料一“校内图书馆所藏古典及当代学术著作丰富,有力推动知识传承与创新”可知,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
(2)据材料二“融合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知,生动现人物神韵与个性”可知,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据材料三“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以防权力独裁”可知,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故答案为:(1)人文思想萌芽、享有自治特权、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2)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3)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答案】(1)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2)A: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权利法案》C:法国
(3)1787年。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没有解决,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的政治权利。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据杰一“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可知,柏拉图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2)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据材料二“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限制了王权。据材料二“《拿破仑法典》”“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3)据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在,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据材料三“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议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据材料三“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因此当时的美国有没有成功解决材料中所述第三类矛盾。
故答案为:(1)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2)A: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权利法案》C:法国。(3)1787年。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没有解决,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的政治权利。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典希腊哲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西方重要法律文献。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本题以1787年美国宪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1.【答案】(1)创新驱动发展
(2)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说明中国企业 500 强越来越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有利于提升国家在未来产业中的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③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自己掌握大国重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 材料一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图和材料二体现的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因此, 该小组探究最有可能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 。
(2)从材料一中研发强度和研发投入的数据可知, 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这说明我国企业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材料二体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这些举措的原因可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万众创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32.【答案】(1)①立法机关通过科学立法,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②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依法整治网络谣言,规范社会各方面网络行为。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强化网络空间司法保障。
④积极推进全民守法,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铲除网络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
(2)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我们青少年的微薄之力,我倡议:
一、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避免沉迷于低俗信息。
二、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不浏览、不传播低俗信息,文明上网。
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网上低俗信息的诱惑。
四、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新时空
倡议人:小明
2024年11月20日
【知识点】网络交往;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 加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騙法》办法》的立法进程。 这体现浙江省实行良法之治, 科学立法。
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浙E执法”、“净网”等系列行动,这体现公安机关严格执法, 整治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这体现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强化网络空间司法保障。
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这说明 积极推进全民守法,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文化环境。
据此组织答案。
(2)倡议书即准备如何做,据此,本倡议书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进行拟写,具体可以从 提高自身修养,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自觉抵制网上低俗信息的诱惑。 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等方面进行拟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和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余姚月考)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幼发拉底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说明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由此可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余姚月考)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由此可知,本题阐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上·余姚月考)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是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由此可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欧洲庄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上·余姚月考)日本“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5.(2024九上·余姚月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6.(2024九上·余姚月考)某市召开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广泛听取消费者、经营者等相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在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 某市召开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广泛听取消费者、经营者等相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不是行使民主监督权。所以题干观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7.(2024九上·余姚月考)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8.(2024九上·余姚月考)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力量的认识,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9.(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所示浮雕及注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
A.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清晰地反映古巴比伦社会
C.宣扬君权神授,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服务
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表现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杖”并结合所学可知,浮雕注文表明“权杖”象征着君权神授和王权不可侵犯,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项。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清晰地反映古巴比伦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0.(2024九上·余姚月考)他的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他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他的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历经10年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选B项。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鼎盛,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查士丁尼主持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使拜占庭帝国达到繁荣辉煌,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2024九上·余姚月考)小浙同学整理的知识笔记上出现了“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等信息,与之相符合的知识主题是( )
A.古印度佛教文化 B.希腊丰富的古典文化
C.罗马的法学成就 D.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都是古代希腊的文明成果,因此与之相符合的知识主题是希腊丰富的古典文化,故选B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与古印度佛教文化无关,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与罗马的法学成就无关,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典希腊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2.(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是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下列有关封君封臣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本质相同
B.封君就是专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C.一个人是不可以既是封君又是封臣的
D.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案关键信息“封君封臣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中古西欧的基本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关系,故选D项。
据所学可知,尽管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在某些方面有所相似,但它们在权力来源、继承方式、主从关系、效忠体系以及血缘关系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相同,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并非专制君主,封君和专制君主在权力和职责上有很大的区别,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一个人往往同时既是封君又是封臣,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君封臣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
13.(2024九上·余姚月考)基督教和佛教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有着诸多相同点。下列关于两者这些方面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均在底层人民遭压迫下产生
②主要靠武力征服新的区域
③新航路开辟后才得以传播
④都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基督教和佛教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和佛教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都是底层人民遭受沉重压迫下产生,都属于世界重要的宗教文化,故①④正确,故选B项。
基督教伴随着法兰克王国的扩张而不断传播,佛教不具备这特点,故②不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基督教向新大陆广泛传播,佛教创立后就不断地在东亚、南亚等传播,故③不正确。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基督教和佛教的对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基督教和佛教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上·余姚月考)下图为某东西方文化交流情况示意图,根据内容可以推知图中A处应该填入的是(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拜占庭人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推知图“阿拉伯数字”“造纸术”“指南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由此得出A处应该填阿拉伯人,故选B项。
波斯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A项。
埃及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C项。
拜占庭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文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15.(2024九上·余姚月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 )
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
C.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租地农场主
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出现,推动了西欧土地关系的新变化,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反映了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
租地农场出现于14世纪中叶以后,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并未体现“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这一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租地农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6.(2024九上·余姚月考)如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所示“中程”所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A.火器 B.黑奴 C.烟草 D.金银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三角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种植园主,由此可知,“三角贸易”“中程”所运输的货物主要是黑奴,故选B项。
据所学可知,火器是出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烟草是归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C项。
据所学可知,金银是归程所运输的货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角贸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
17.(2024九上·余姚月考)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指( )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建立责任内阁制
C.用法律限制王权 D.采用两个国王制
【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因此,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用法律限制王权,故选C项。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是美国与法国,排除A项。
光荣革命后形成的是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排除B项。
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采取两个国王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权利法案》,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九上·余姚月考)学习历史要能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488年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B.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
【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解释”,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进行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故选C项。
“1488年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是对迪亚士远航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对无敌舰队之战的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是对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解释,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9.(2024九上·余姚月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所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 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改革开放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024九上·余姚月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了民主,就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D.只有有了民主,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强调了民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说明只有有了民主,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所以D正确。
A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所以 只要有了民主,就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观点片面,是错误的。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民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新型民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1.(2024九上·余姚月考)下图漫画中的做法( )
①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执政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③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唯一渠道
④有利于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政府通过互联网,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有利于 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以②④正确。
①表述错误,政府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
③错误,选项中唯一渠道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2.(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8月15日,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这有利于( )
A.延续红色文化,传递正能量
B.激励青少年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C.弘扬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D.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这有利于发挥榜样的作用, 激励青少年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所以B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延续红色文化和弘扬科学精神。
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不是自强不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榜样的作用的认识,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3.(2024九上·余姚月考)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它们的共同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自强不息
【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但不属于核心,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4.(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
①是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②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③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④是由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说明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为了 适应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以 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这是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这一国情采取的举措,与人口众多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5.(2024九上·余姚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24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周年成果。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我国( )
A.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乐观 B.厉行法治护航生态环境
C.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答案】B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我国厉行法治护航生态环境,所以B正确。
A错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C错误,题干材料体现公正司法,没有体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D错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的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6.(2024九上·余姚月考)从西子湖畔到天山脚下,从东海之滨到辽阔边疆,相隔四千多公里,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精准对接阿克苏的需求和浙江的优势,以高质量的“组团式”支援、全方位的'互嵌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项目,他们与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奋斗、携手并肩,共赴美好“疆”来。这有利于( )
①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实现共同繁荣
④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 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精准对接阿克苏的需求和浙江的优势, 大力推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等项目,这有利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 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我国已经 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错误,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文化差异无法消除,也不能消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7.(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自发布之日施行。这表明我国( )
A.深化两岸交流,促进文化认同
B.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C.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台湾完全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
【答案】B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映,《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这表明我国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所以B正确。
A错误,题干材料体现我国反对分裂,没有涉及 深化两岸交流,促进文化认同。
C错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台湾可以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能完全自治。
D错误,对于台湾问题,我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反对分裂的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28.(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共圆航天梦,需要我们( )
①走中国道路
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凝聚中国力量
④主导世界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共圆航天梦,需要我们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我国不主导世界格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9.(2024九上·余姚月考)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3世纪,巴黎大学一些教师在讲解神学经典时,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教义,鼓励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进行反思,学术交流也逐渐涉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在组织管理上拥有高度自治权,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共同参与学校决策,能够自主决定教学内容、人员聘用以及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其校内图书馆所藏古典及当代学术著作丰富,有力推动知识传承与创新。
——[英]科林·莫里斯《中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细腻笔触与精妙构图,融合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知,生动
展现人物神韵与个性,成为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法]安德烈·夏斯特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概念》
材料三: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以防权力独裁。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大学被称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思想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闸述欧洲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答案】(1)人文思想萌芽、享有自治特权、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
(2)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
(3)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教义”“涉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可知,人文思想萌芽;据材料一“在组织管理上拥有高度自治权,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共同参与学校决策,能够自主决定教学内容、人员聘用以及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可知,享有自治特权;据材料一“校内图书馆所藏古典及当代学术著作丰富,有力推动知识传承与创新”可知,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
(2)据材料二“融合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知,生动现人物神韵与个性”可知,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据材料三“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以防权力独裁”可知,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故答案为:(1)人文思想萌芽、享有自治特权、馆藏资源丰富,助力知识传承创新。(2)文艺复兴侧重人性发掘,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聚焦社会制度变革,倡导理性主义。(3)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知识、思想土壤。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与文化基石。启蒙运动继承并超越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社会政治思想全面转型。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2024九上·余姚月考)法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
——柏拉图
材料二:小浙同学整理了部分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法律和法案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A
东罗马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英国 B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____C____ 《拿破仑法典》 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概括材料一柏拉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表格线索,帮助小浙同学完成填空。
(3)材料三中制宪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会议所制定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述的第二类问题的 当时的美国有没有成功解决材料中所述第三类矛盾 请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1)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2)A: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权利法案》C:法国
(3)1787年。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没有解决,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的政治权利。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据杰一“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可知,柏拉图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2)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据材料二“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限制了王权。据材料二“《拿破仑法典》”“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3)据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在,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据材料三“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议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据材料三“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因此当时的美国有没有成功解决材料中所述第三类矛盾。
故答案为:(1)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关键。(2)A: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权利法案》C:法国。(3)1787年。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没有解决,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的政治权利。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典希腊哲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西方重要法律文献。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本题以1787年美国宪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1.(2024九上·余姚月考)某中学时政学习与宣传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上网收集到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凝聚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1)该小组探究最有可能的是哪一主题
(2)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信息
(3)请分析国家提出材料二中各举措的原因。
【答案】(1)创新驱动发展
(2)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说明中国企业 500 强越来越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有利于提升国家在未来产业中的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③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自己掌握大国重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 材料一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变化趋势图和材料二体现的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因此, 该小组探究最有可能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 。
(2)从材料一中研发强度和研发投入的数据可知, 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这说明我国企业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材料二体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这些举措的原因可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万众创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32.(2024九上·余姚月考)2024年7月30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之江净网”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浙江省为净化网络空间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一、加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騙法》办法》的立法进程。二、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浙E执法”、“净网”等系列行动,依法整治网络谣言,累计侦办网络犯罪案件1200余起。三、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四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浙江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培优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1)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浙江省是如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的。
(2)“之江净网人人有责”。请你一同完善小明同学准备拟写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平台。然。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我们青少年的微薄之力,我倡议: 一、 二、 三、 四、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新时空。 倡议人:小明 2024年11月20日
【答案】(1)①立法机关通过科学立法,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②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依法整治网络谣言,规范社会各方面网络行为。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强化网络空间司法保障。
④积极推进全民守法,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铲除网络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
(2)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一份我们青少年的微薄之力,我倡议:
一、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避免沉迷于低俗信息。
二、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不浏览、不传播低俗信息,文明上网。
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网上低俗信息的诱惑。
四、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新时空
倡议人:小明
2024年11月20日
【知识点】网络交往;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 加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騙法》办法》的立法进程。 这体现浙江省实行良法之治, 科学立法。
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浙E执法”、“净网”等系列行动,这体现公安机关严格执法, 整治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惩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这体现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强化网络空间司法保障。
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这说明 积极推进全民守法,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文化环境。
据此组织答案。
(2)倡议书即准备如何做,据此,本倡议书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进行拟写,具体可以从 提高自身修养,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自觉抵制网上低俗信息的诱惑。 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等方面进行拟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和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