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 40 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给分。1.(2023七上·温州期中)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对新环境、 新生活必然有新感受。 下列同学的决定正确的有( )①陈明: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多,我们要放弃休闲娱乐,争分夺秒学习②小李:面对丰富的社团活动,我们要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③张刚:我们要珍惜与小学同学友谊, 只和小学同学玩, 不想认识新同学④晓倩:面对新的校园生活, 我感到迷茫, 但我有机会改变自己并塑造新的自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2023七上·温州期中)在 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中, 17 岁浙江小将黄雨婷获得女子 10 米气步枪金牌。黄雨婷认为 要实现梦想, 必须日复一日地练习, 同一个动作反复练。这启示我们( )A.梦想和现实, 永远无法相交B.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C.有了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梦想D.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3.(2023七上·温州期中)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 ”第四课开讲, 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广大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邀请同学们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感知宇宙的奥秘, 体 验探索的乐趣。这表明( )①“天宫课堂 ”是学习的最佳模式②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④实验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唯一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3七上·温州期中)以下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交流关于“学习 ”的古语,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古语 理解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需要学思并进。②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应该学会独立自主学习,无需与他人交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七上·温州期中)从漫画中, 我们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有( )①别人的评价不重要,要坚持做自己②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③要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④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七上·温州期中)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要制作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下列原始人类生活 场景不应该出现的镜头是(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会使用火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驱赶野兽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7.(2023七上·温州期中)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 6000 年到公元前 5700 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 百计的窖穴, 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 另外还有石铲、 石臼、 石杵和圆形陶碗 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③处于新石器时代 ④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七上·温州期中)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火的使用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3七上·温州期中)下图是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据此归纳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图 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A.相互通婚 B.交错杂居C.多民族融合、交流演变过程 D.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10.(2023七上·温州期中)考古学者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遗址大致分为 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 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出土青铜礼器约 1500 件, 玉器约 2600 件。由此可推测商朝( )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已出现 B.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C.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君王与平民平等地生活11.(2023七上·温州期中)为保障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鹿城区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 防队 ”,在社区内展开巡逻, 这是社区在履行(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12.(2023七上·温州期中)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聚落所处地区的地形不同 B.聚落所处地区的气候差异C.聚落所居住的人口数量差异 D.聚落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不同(2023七上·温州期中)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登山活动, 登高之前拿到这两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图1 图21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正北方向 B.丁位于丙的西北方向C.丁所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D.图1的等高距均为 50m14.已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和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相等, 从中获取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小B.甲到乙的实地距离比丙到丁的实地距离近C.乙到甲的坡度比丁到丙的坡度小D.选择从乙到甲的登山路线挑战性更大(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图1美国地形图及图2甲、 乙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小题。图1 法国地形图图2 甲、 乙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15.从美国地形图上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②以平原、丘陵为主③加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甲地和乙地最有可能看到( )①甲地牧场广布②甲地植被稀少③乙地夏季多晴朗天气④乙地冬季多晴朗天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图某大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小题。图 某大洲局部示意图17.关于该大洲地理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该大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C.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D.该大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18.关于该大洲自然环境的表述, 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C.地势中部低, 东部和西部高D.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19.关于该大洲人文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居民主要使用英语 B.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C.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D.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20.(2023七上·温州期中)关于图中A、B两地的共同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 A、B地地理位置图A.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B.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C.都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D.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3七上·温州期中)家校联系本是沟通学生、 家长、 老师的桥梁, 运动会期间七年级学生琳琳在她的家校本 上记录了当天的心情。2023年10月31日 第10周今日作业……和 声 共 鸣 我想说: 运动会上晓婷跑步得了第一名, 好 羡慕啊!哎, 怪我人矮腿短, 不能像她那样 跑得快,我真是没用。 家长说: 宝贝,有时你怕吃苦、没耐心, 所以体育成绩不理想。但妈妈相信, 经过 努力你一定能取得进步。体育老师说: 琳琳, 你也有很多优点, 如你很热心, 会积极给同学加油! 如果有任何的 困难请及时来找老师,希望你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1)根据材料,说说琳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琳琳该如何看待妈妈的寄语。(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琳琳“做更好的自己 ”提出两点改进建议。22.(2023七上·温州期中)七年级同学们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历史博物馆, 看到了诸多这一时期的文物。材料一图 古代人类的民居复原图材料二①北京人遗址 中的灰烬②碳化的稻谷③粟粒和贮粟陶罐④耒耜⑤猪纹陶钵⑥黑陶纺纶⑦人面鱼纹彩陶盆(1) 根据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民居补充相关信息。干栏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2)仿照示例,从材料二图片中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反映的史实。示例: 图1,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图 ,反映出 。 图 ,反映出 。(3)经过观察发现,两处早期人类遗址在生产生活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 请你分析造成这 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2023七上·温州期中)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历史学家不断还原和追溯历史, 从而研究和阐释中华文 明。 回溯中华发展史, 制度的演变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同时期的制度受时代背景、 政治需 要、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材料一:《史记·夏本纪》中记载: 帝舜荐禹于天, 为嗣。 十七年而帝舜崩。 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材料二:《史记·夏本纪》中记载: 及禹崩, 虽授益, 益之佐禹日浅, 天下未洽。 故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 曰: “吾君帝禹之子也。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材料三:江苏出土的宜侯夨【cè】簋及铭文图 宜侯夨簋 图 宜侯夨簋铭文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 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禹和启继承天子位有何不同?(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简要说明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了解和还原制度演变的过程。24.(2023七上·温州期中)“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 今年是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10周年。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 “一带一路 ”线路图材料二 “一带一路 ”沿途各地特色乡村民居材料三“一带一路”成就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与45个共建国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文件 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陆续建成并投运。中国的目标是沿着“一带一路 ”将欧亚国家连接起来, 打造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平台。 通 过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所有参与共建的国家能够得发挥优势, 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1)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通道从中国出发, 沿途会穿过 a. 海峡,经过位于 (填亚洲地理分区)的印度,通过红海,再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b. , 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2)“一带一路 ”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沿途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很大不同。材 料二中, 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地的民居是 (填序号)。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材料二反映出“一带一路 ”沿途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交流?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 议有什么意义?25.(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及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 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图(1)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2)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点。(3)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并比较甲、乙两地气 候的异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面对丰富的社团活动,我们要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面对新的校园生活, 我感到迷茫, 但我有机会改变自己并塑造新的自我,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放弃休闲娱乐,争分夺秒学习,不利于我们全面发展,做法不可取。③错误,进入初中,我们要积极融入集体,结交新朋友。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成长的礼物的认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2.【答案】B【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黄雨婷认为 要实现梦想, 必须日复一日地练习, 同一个动作反复练。这启示我们,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坚持,所以B正确。A错误,通过努力我们可以现实梦想。C错误,一定能实现梦想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D错误, 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这与实际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3.【答案】C【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广大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邀请同学们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感知宇宙的奥秘, 体 验探索的乐趣。这表明 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所以②③正确。①错误,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④错误,唯一手段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4.【答案】A【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①正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需要学思并进 。②正确, 活到老,学到老,这告诉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③错误, 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④错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习。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会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的认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5.【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因为别人一句话就丢掉一整天的快乐,这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不能接纳和欣赏自己的表现,因此漫画告诉我们要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 , 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所以③④正确。①错误,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②不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接纳和欣赏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的认识,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6.【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本题为否定性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打制石器,因此“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是不应该出现的镜头,故选C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来御寒照明,驱赶野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会缝制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的生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7.【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公元前 6000 年到公元前 5700 年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处于新石器时代,①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据材料“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 另外还有石铲、 石臼、 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磁山遗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故②符合题意;磁山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②③解读正确,故选C项;①④解读错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磁山文化遗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8.【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会使用火,故火的使用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相关史实。9.【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远古传说时代,部落之间攻伐不断,同时又不断合并,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变,炎帝归顺,形成炎典联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炎黄联盟声势大增,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题干示意图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不断交融、交流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相互通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交错杂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华夏民族形成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遗址大致分为 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 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并结合所学可知,遗址严格划分为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体现了商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森严,故选A项。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商都殷墟的区域划分,无法说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 宫殿区、王陵区与平民居住区严格区分,说明君王与平民等级森严,平等生活与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殷墟遗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答案】B【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社区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民主选举权、被选举权上,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巡 防队说明参与社区的安全管理,属于管理功能,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宣传教育方面,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功能主要指生产资料的分配、消费方面,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社区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经济功能。12.【答案】B【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聚落所处地区的地形一般为地势平坦的低海拔平原地区,与地形无关,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与气候相关,降雨多的南方建筑屋顶以人字形斜顶为主,干旱的西北地区以平顶为主,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特点相同的同一地区,人口数量也有差异,故与人口密度无关,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与聚落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以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为例,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影响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答案】13.D14.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越丰富,图上就会更准确。13.A、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没有方向指示标记,默认图中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甲位于乙的西北向,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没有方向指示标记,则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丁位于丙的东南方向,B错误;C、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判断丁地形为山脊,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等高线高度差为50米,D正确。故答案为:D。14.A、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一比例尺比图二小,图中距离相同时,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更大,所以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大,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一比例尺比图二小,图中距离相同时,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更大,故图1实地距离更远,B错误;C、由图表信息可知,图1、图2的等高线密集程度相等,而图1中实地距离更远,故甲乙间的坡度更缓和,C正确;D、由图表信息可知,图1、图2的等高线密集程度相等,而图1中实地距离更远,故甲乙间的坡度更缓和,从乙到甲的登山路线挑战性更小,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5.D16.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15.①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图为美洲地图,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 ,①错误;②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图为美洲地图,图中分布为中央平原和低矮丘陵,②正确;③由图表信息可知,加龙河属于欧洲河流不属于美洲洲河流,③错误;④由图表信息可知,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6.①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牧场广布 ,①正确;②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草场肥嫩,甲地植被稀少说法错误,②正确;③由图表信息可知,乙地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故夏季多晴朗天气 ,③正确;④由图表信息可知,乙地气候夏季高温少雨,乙地冬季多晴朗天气说错误,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17.B18.C19.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17.A、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横跨维度大,跨越热带、温带、寒带,B正确;C、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为白令海峡,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是北美洲,西临太平洋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D错误。故答案为:B18.A、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地形东西两岸地势高,中间为平原地形,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地处亚洲西伯利亚,不非属于北美洲,D错误;故答案为:C。19.A、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主要国家为美国、加拿大主要说英语,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为黄色人种,而移民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国家多为欧洲移民主要信奉基督教,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国家主要为美国、加拿大,为发达中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A。20.【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图属于A点属于东经70度,乙图B点属于西经70度,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属于北纬20度,B点在南纬40度上,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南,B正确;C、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经纬度为北纬20度,东经70度,属于东半球、北半球,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B点经度为西经70度,南纬40度,属于西半球、南半球,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北半球维度由赤道自下而上递增,东半球经度从左往右递增,否则反之。21.【答案】(1)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2)琳琳要重视妈妈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3)①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接纳自己身材的不完美,又要欣赏自己的待人热情;②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怕吃苦、没耐心”的缺点,坚持体育锻炼;③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主动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提高体育成绩,做更好的自己。【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1)题干材料中的我想说,这体现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家长说和体育老师说,这体现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2)根据所学,对于妈妈的寄语可以从要重视妈妈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缺点等方面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做更好的自己可以从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 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做更好的自己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2.【答案】(1)干栏式房屋 居民:河姆渡人 发现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半坡人 发现流域:黄河流域(2)图①;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②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③反映出这一时期有了原始农业;;图④;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⑤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居住的房屋不同,使用的陶器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古代人类的民居复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半坡男单生活在黄河流域,天气温暖波澜,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照示例,从材料二图片中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反映的史实,要求史实正确,表述清晰即可。如:图②,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③,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图④,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⑥,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根据所学可知,据材料一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的居民居住的房屋不同,反映的自然环境不同;据材料二图②图③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据材料二图⑤图⑦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使用的陶器不同。故答案为:(1)干栏式房屋 居民:河姆渡人 发现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半坡人 发现流域:黄河流域。(2)第1空、图①;第2空、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②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③反映出这一时期有了原始农业;第3空、图④;第4空、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⑤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居住的房屋不同,使用的陶器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点评】本题以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3.【答案】(1)禹:禅让制启: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 为嗣……”并结合所学可知,相传尧舜禹按照禅让制的形式,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故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据材料二“及禹崩,……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启继,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据材料三“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 川以为封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实施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以了解和还原制度演变的过程。故答案为:(1)禹:禅让制;启: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与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料探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材料的相关知识。24.【答案】(1)马六甲;南亚;苏伊士运河(2)③;一地的民居特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3)①物产联系、文化联系、技术联系、人才联系……②我国和沿途国家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我国:扩大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加强中国与他国的政治、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为国际经贸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对沿途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局势,实现互利共赢。【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a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属于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属于南亚地区;b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2)由图表信息可知,A地符合属于阿拉伯半岛,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炎热,③图的建筑风格;为此,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风格与当地的自然坏境有关,尤其是气候因素;(3)由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带动沿途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联系;其意义主要为实现区域沿线国家优势互补:1、与本国而言,可以扩大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加强中国与他国的政治、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为国际经贸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2、与他国而言:可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局势,实现互利共赢。【点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5.【答案】(1)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2)鞍部;①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中部高四周低);②地形以山地为主;③地面起伏大(3)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①同:都属于热带气候,全年高温;②异:降水季节差异大,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经纬度判断马达加斯加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2)由图表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山顶,两山中间平坦地区,属于鞍部;根据该地区等高线判断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3)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全年气温在20度以上,降水量季节性强,且降水量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全年气温高,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两地气候都属于热带气候,全年气温高;而乙地降水量比甲地充沛。【点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和加里曼丹岛,属于世界第四大岛屿。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 40 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给分。1.(2023七上·温州期中)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对新环境、 新生活必然有新感受。 下列同学的决定正确的有( )①陈明: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多,我们要放弃休闲娱乐,争分夺秒学习②小李:面对丰富的社团活动,我们要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③张刚:我们要珍惜与小学同学友谊, 只和小学同学玩, 不想认识新同学④晓倩:面对新的校园生活, 我感到迷茫, 但我有机会改变自己并塑造新的自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面对丰富的社团活动,我们要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面对新的校园生活, 我感到迷茫, 但我有机会改变自己并塑造新的自我,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放弃休闲娱乐,争分夺秒学习,不利于我们全面发展,做法不可取。③错误,进入初中,我们要积极融入集体,结交新朋友。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成长的礼物的认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2.(2023七上·温州期中)在 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中, 17 岁浙江小将黄雨婷获得女子 10 米气步枪金牌。黄雨婷认为 要实现梦想, 必须日复一日地练习, 同一个动作反复练。这启示我们( )A.梦想和现实, 永远无法相交B.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C.有了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梦想D.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答案】B【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黄雨婷认为 要实现梦想, 必须日复一日地练习, 同一个动作反复练。这启示我们,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坚持,所以B正确。A错误,通过努力我们可以现实梦想。C错误,一定能实现梦想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D错误, 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这与实际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3.(2023七上·温州期中)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 ”第四课开讲, 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广大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邀请同学们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感知宇宙的奥秘, 体 验探索的乐趣。这表明( )①“天宫课堂 ”是学习的最佳模式②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④实验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唯一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广大 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邀请同学们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感知宇宙的奥秘, 体 验探索的乐趣。这表明 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所以②③正确。①错误,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④错误,唯一手段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4.(2023七上·温州期中)以下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交流关于“学习 ”的古语,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古语 理解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需要学思并进。②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应该学会独立自主学习,无需与他人交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 ①正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需要学思并进 。②正确, 活到老,学到老,这告诉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③错误, 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④错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习。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会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的认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5.(2023七上·温州期中)从漫画中, 我们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有( )①别人的评价不重要,要坚持做自己②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③要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④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因为别人一句话就丢掉一整天的快乐,这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不能接纳和欣赏自己的表现,因此漫画告诉我们要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 , 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所以③④正确。①错误,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②不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接纳和欣赏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的认识,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6.(2023七上·温州期中)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要制作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下列原始人类生活 场景不应该出现的镜头是(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会使用火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驱赶野兽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本题为否定性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打制石器,因此“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是不应该出现的镜头,故选C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来御寒照明,驱赶野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会缝制衣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的生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7.(2023七上·温州期中)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 6000 年到公元前 5700 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 百计的窖穴, 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 另外还有石铲、 石臼、 石杵和圆形陶碗 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③处于新石器时代 ④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公元前 6000 年到公元前 5700 年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处于新石器时代,①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据材料“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 另外还有石铲、 石臼、 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磁山遗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故②符合题意;磁山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②③解读正确,故选C项;①④解读错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磁山文化遗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8.(2023七上·温州期中)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火的使用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会使用火,故火的使用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相关史实。9.(2023七上·温州期中)下图是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据此归纳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图 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A.相互通婚 B.交错杂居C.多民族融合、交流演变过程 D.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早期部落联盟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远古传说时代,部落之间攻伐不断,同时又不断合并,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变,炎帝归顺,形成炎典联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炎黄联盟声势大增,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题干示意图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不断交融、交流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相互通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交错杂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诸民族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华夏民族形成的相关史实。10.(2023七上·温州期中)考古学者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遗址大致分为 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 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出土青铜礼器约 1500 件, 玉器约 2600 件。由此可推测商朝( )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已出现 B.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C.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君王与平民平等地生活【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遗址大致分为 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 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并结合所学可知,遗址严格划分为宫殿区、 王陵区、 一般墓葬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体现了商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森严,故选A项。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商都殷墟的区域划分,无法说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 宫殿区、王陵区与平民居住区严格区分,说明君王与平民等级森严,平等生活与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殷墟遗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2023七上·温州期中)为保障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鹿城区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巡 防队 ”,在社区内展开巡逻, 这是社区在履行(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经济功能【答案】B【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社区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民主选举权、被选举权上,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巡 防队说明参与社区的安全管理,属于管理功能,B正确;C、由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宣传教育方面,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功能主要指生产资料的分配、消费方面,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社区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经济功能。12.(2023七上·温州期中)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聚落所处地区的地形不同 B.聚落所处地区的气候差异C.聚落所居住的人口数量差异 D.聚落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不同【答案】B【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聚落所处地区的地形一般为地势平坦的低海拔平原地区,与地形无关,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与气候相关,降雨多的南方建筑屋顶以人字形斜顶为主,干旱的西北地区以平顶为主,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特点相同的同一地区,人口数量也有差异,故与人口密度无关,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与聚落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以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为例,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影响乡村聚落的传统房屋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2023七上·温州期中)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登山活动, 登高之前拿到这两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图1 图21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正北方向 B.丁位于丙的西北方向C.丁所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D.图1的等高距均为 50m14.已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和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相等, 从中获取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小B.甲到乙的实地距离比丙到丁的实地距离近C.乙到甲的坡度比丁到丙的坡度小D.选择从乙到甲的登山路线挑战性更大【答案】13.D14.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越丰富,图上就会更准确。13.A、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没有方向指示标记,默认图中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甲位于乙的西北向,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没有方向指示标记,则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丁位于丙的东南方向,B错误;C、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判断丁地形为山脊,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等高线高度差为50米,D正确。故答案为:D。14.A、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一比例尺比图二小,图中距离相同时,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更大,所以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大,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一比例尺比图二小,图中距离相同时,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更大,故图1实地距离更远,B错误;C、由图表信息可知,图1、图2的等高线密集程度相等,而图1中实地距离更远,故甲乙间的坡度更缓和,C正确;D、由图表信息可知,图1、图2的等高线密集程度相等,而图1中实地距离更远,故甲乙间的坡度更缓和,从乙到甲的登山路线挑战性更小,D错误。故答案为:C。(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图1美国地形图及图2甲、 乙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小题。图1 法国地形图图2 甲、 乙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15.从美国地形图上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②以平原、丘陵为主③加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甲地和乙地最有可能看到( )①甲地牧场广布②甲地植被稀少③乙地夏季多晴朗天气④乙地冬季多晴朗天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5.D16.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15.①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图为美洲地图,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 ,①错误;②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图为美洲地图,图中分布为中央平原和低矮丘陵,②正确;③由图表信息可知,加龙河属于欧洲河流不属于美洲洲河流,③错误;④由图表信息可知,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6.①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牧场广布 ,①正确;②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草场肥嫩,甲地植被稀少说法错误,②正确;③由图表信息可知,乙地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故夏季多晴朗天气 ,③正确;④由图表信息可知,乙地气候夏季高温少雨,乙地冬季多晴朗天气说错误,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图某大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小题。图 某大洲局部示意图17.关于该大洲地理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该大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C.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D.该大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18.关于该大洲自然环境的表述, 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C.地势中部低, 东部和西部高D.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19.关于该大洲人文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居民主要使用英语 B.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C.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D.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答案】17.B18.C19.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17.A、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横跨维度大,跨越热带、温带、寒带,B正确;C、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为白令海峡,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大洲是北美洲,西临太平洋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D错误。故答案为:B18.A、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地形东西两岸地势高,中间为平原地形,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地处亚洲西伯利亚,不非属于北美洲,D错误;故答案为:C。19.A、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主要国家为美国、加拿大主要说英语,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北美洲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为黄色人种,而移民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国家多为欧洲移民主要信奉基督教,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国家主要为美国、加拿大,为发达中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A。20.(2023七上·温州期中)关于图中A、B两地的共同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 A、B地地理位置图A.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B.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C.都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D.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图属于A点属于东经70度,乙图B点属于西经70度,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属于北纬20度,B点在南纬40度上,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南,B正确;C、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经纬度为北纬20度,东经70度,属于东半球、北半球,C错误;D、由图表信息可知,B点经度为西经70度,南纬40度,属于西半球、南半球,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北半球维度由赤道自下而上递增,东半球经度从左往右递增,否则反之。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3七上·温州期中)家校联系本是沟通学生、 家长、 老师的桥梁, 运动会期间七年级学生琳琳在她的家校本 上记录了当天的心情。2023年10月31日 第10周今日作业……和 声 共 鸣 我想说: 运动会上晓婷跑步得了第一名, 好 羡慕啊!哎, 怪我人矮腿短, 不能像她那样 跑得快,我真是没用。 家长说: 宝贝,有时你怕吃苦、没耐心, 所以体育成绩不理想。但妈妈相信, 经过 努力你一定能取得进步。体育老师说: 琳琳, 你也有很多优点, 如你很热心, 会积极给同学加油! 如果有任何的 困难请及时来找老师,希望你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1)根据材料,说说琳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琳琳该如何看待妈妈的寄语。(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琳琳“做更好的自己 ”提出两点改进建议。【答案】(1)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2)琳琳要重视妈妈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3)①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接纳自己身材的不完美,又要欣赏自己的待人热情;②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怕吃苦、没耐心”的缺点,坚持体育锻炼;③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主动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提高体育成绩,做更好的自己。【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1)题干材料中的我想说,这体现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家长说和体育老师说,这体现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2)根据所学,对于妈妈的寄语可以从要重视妈妈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缺点等方面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做更好的自己可以从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 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做更好的自己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2.(2023七上·温州期中)七年级同学们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历史博物馆, 看到了诸多这一时期的文物。材料一图 古代人类的民居复原图材料二①北京人遗址 中的灰烬②碳化的稻谷③粟粒和贮粟陶罐④耒耜⑤猪纹陶钵⑥黑陶纺纶⑦人面鱼纹彩陶盆(1) 根据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民居补充相关信息。干栏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2)仿照示例,从材料二图片中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反映的史实。示例: 图1,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图 ,反映出 。 图 ,反映出 。(3)经过观察发现,两处早期人类遗址在生产生活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 请你分析造成这 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干栏式房屋 居民:河姆渡人 发现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半坡人 发现流域:黄河流域(2)图①;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②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③反映出这一时期有了原始农业;;图④;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⑤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居住的房屋不同,使用的陶器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古代人类的民居复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半坡男单生活在黄河流域,天气温暖波澜,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照示例,从材料二图片中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反映的史实,要求史实正确,表述清晰即可。如:图②,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③,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图④,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⑥,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根据所学可知,据材料一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的居民居住的房屋不同,反映的自然环境不同;据材料二图②图③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据材料二图⑤图⑦可知,两处早期人类遗址使用的陶器不同。故答案为:(1)干栏式房屋 居民:河姆渡人 发现流域:长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居民:半坡人 发现流域:黄河流域。(2)第1空、图①;第2空、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图②反映出半坡人种植粟;③反映出这一时期有了原始农业;第3空、图④;第4空、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畜牧业(使用黑陶);图⑤反映出河姆渡人有了原始纺织业(使用陶器);(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居住的房屋不同,使用的陶器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点评】本题以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3.(2023七上·温州期中)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历史学家不断还原和追溯历史, 从而研究和阐释中华文 明。 回溯中华发展史, 制度的演变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同时期的制度受时代背景、 政治需 要、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材料一:《史记·夏本纪》中记载: 帝舜荐禹于天, 为嗣。 十七年而帝舜崩。 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材料二:《史记·夏本纪》中记载: 及禹崩, 虽授益, 益之佐禹日浅, 天下未洽。 故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 曰: “吾君帝禹之子也。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材料三:江苏出土的宜侯夨【cè】簋及铭文图 宜侯夨簋 图 宜侯夨簋铭文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 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禹和启继承天子位有何不同?(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简要说明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了解和还原制度演变的过程。【答案】(1)禹:禅让制启: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 为嗣……”并结合所学可知,相传尧舜禹按照禅让制的形式,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故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据材料二“及禹崩,……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启继,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据材料三“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 川以为封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实施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以了解和还原制度演变的过程。故答案为:(1)禹:禅让制;启: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利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相互佐和相互补充。【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与世袭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料探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材料的相关知识。24.(2023七上·温州期中)“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 今年是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10周年。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 “一带一路 ”线路图材料二 “一带一路 ”沿途各地特色乡村民居材料三“一带一路”成就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与45个共建国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文件 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陆续建成并投运。中国的目标是沿着“一带一路 ”将欧亚国家连接起来, 打造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平台。 通 过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所有参与共建的国家能够得发挥优势, 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1)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通道从中国出发, 沿途会穿过 a. 海峡,经过位于 (填亚洲地理分区)的印度,通过红海,再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b. , 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2)“一带一路 ”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沿途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很大不同。材 料二中, 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地的民居是 (填序号)。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材料二反映出“一带一路 ”沿途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交流?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 议有什么意义?【答案】(1)马六甲;南亚;苏伊士运河(2)③;一地的民居特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3)①物产联系、文化联系、技术联系、人才联系……②我国和沿途国家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我国:扩大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加强中国与他国的政治、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为国际经贸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对沿途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局势,实现互利共赢。【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a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属于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属于南亚地区;b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2)由图表信息可知,A地符合属于阿拉伯半岛,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炎热,③图的建筑风格;为此,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风格与当地的自然坏境有关,尤其是气候因素;(3)由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带动沿途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联系;其意义主要为实现区域沿线国家优势互补:1、与本国而言,可以扩大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加强中国与他国的政治、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为国际经贸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2、与他国而言:可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局势,实现互利共赢。【点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5.(2023七上·温州期中)读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及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 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图(1)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2)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点。(3)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并比较甲、乙两地气 候的异同【答案】(1)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2)鞍部;①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中部高四周低);②地形以山地为主;③地面起伏大(3)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①同:都属于热带气候,全年高温;②异:降水季节差异大,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经纬度判断马达加斯加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2)由图表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山顶,两山中间平坦地区,属于鞍部;根据该地区等高线判断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3)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全年气温在20度以上,降水量季节性强,且降水量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全年气温高,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两地气候都属于热带气候,全年气温高;而乙地降水量比甲地充沛。【点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和加里曼丹岛,属于世界第四大岛屿。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