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临海期中)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下列关于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生活在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们,因为气候炎热,乡村民居往往墙厚窗小
②北冰洋附近民居设计一般是厚墙设计,屋顶倾斜角度大,以适应寒冷和多雪天气
③夏季的地中海沿岸因温和多雨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④我国云南傣族生活的地区,因盛产竹木,而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们,因为气候炎热,为了预防炎热以及风沙侵袭,乡村民居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冰洋因气候严寒附近民居设计一般是厚墙设计,屋顶倾斜角度大,以适应寒冷和多雪天气;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的地中海地区沿岸气候高温少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去那里享受阳光,海滩;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南傣族生活的地区,因盛产竹木,且气候湿热,而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民居,就地取材同时利用通风排湿,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2023七上·临海期中)观察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北温带
B.b点位于中纬度
C.甲乙两图所示阴影区域均位于东半球
D.甲图的比例尺要比乙图的比例尺更大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维度在北纬10—20度之间,位于热带,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b点位于南纬10—30度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东经10至20度之间,乙地地处西经10度至30度之间,乙属于东半球,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相同图幅中,比例尺越大其实际范围越小,甲实际范围比乙小,故甲比例尺比乙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热带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
3.(2023七上·临海期中)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气候夏季低温,冬季高温,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气候全年高温,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A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中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2023七上·临海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5.(2023七上·临海期中)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商朝历史时做的笔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商朝的文明进程
B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典范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 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二里头遗址,它是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故A符合题意。
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典范,故B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这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C不符合题意;
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青铜时代的王朝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
6.(2023七上·临海期中)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打制石器是元谋人等原始人类使用的石器,故④排第一位;
兽牙石珠项链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故①排第二位;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时期的文物,故③排第三位;
殷墟甲骨出现在商朝,故②排第四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中华文明探源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
7.(2023七上·临海期中)我们要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以下史实与观点相符的是(  )
  史实 观点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等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B.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这是人类的起源
C. 春秋时早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交往斗争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D.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都江堰“震不垮”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围的戎、狄、蛮、夷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史论一致,故C正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故A错误;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传说,不是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故B错误;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水利工程没有被震塌或破坏,被誉为“震不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诸侯争霸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8.(2023七上·临海期中)学习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其最贴切的主题应为(  )
A.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大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
C.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D.齐桓公:善用贤人、“尊王攘夷”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重任“受禅让成为肤盟首领”和所学知识可知,大禹的父亲大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里,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数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这表明材料的主题是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故B正确。
炎帝、黄帝没有治水的典故,故A错误;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既没有治水的典故,也没有受禅让的经历,故C错误;
齐桓公是春期时期齐国国君,既没有治水的典故,也没有受禅让的经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大禹的父亲大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里,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数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2023七上·临海期中)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回答下题。
9.【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绵延至今的年代尺上,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猿
B.②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创造了甲骨文
C.③处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
D.④处周幽王将国都从殷东迁洛邑
10.【和平性】下列主张与图中观点相符的价值观、道德观是(  )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习近平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9.C
10.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中华文明、百家争鸣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解答此题应明确重要历史节点代表的意义,进而进行分析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百家争鸣的知识,明确各家思想的核心,进而进行判断。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创造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故③正确。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①错误;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一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商朝时我国出现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②错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0.孔子提出“二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二"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韩非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3七上·临海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曾动情地说:“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习近平如此怀念中学时代是因为(  )
①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身心得到发展
③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新目标激发着我们的潜能
④中学时代必然会改变我们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一个新的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身心得到发展, 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新目标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 动情地说“ 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因此, ①②③正确。
④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和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成长的礼物的认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2.(2023七上·临海期中)航天员景海鹏说:“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这启示我们(  )
A.编织好自己的梦想,就能实现梦想
B.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C.放弃梦想,任何人都无法生存下去
D.梦想多的人必然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这句话强调了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启示我们,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才能希望,所以B正确。
AD错误,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C观点太绝对,夸大了梦想的作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3.(2023七上·临海期中)战国时的苏秦年轻时发奋读书,在疲倦时用锥子刺大腿,以此保持清醒;东汉时的孙敬为防止半夜瞌睡影响读书,就将头发绑在房梁上,提醒自己不打瞌睡。以上故事告诉我们(  )
A.学习能够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力 B.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C.很难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D.学习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题干中 孙敬、 苏秦 “头悬梁”和“锥刺股”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努力刻苦学习的精神,这告诉我们,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所以B正确。
A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D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14.(2023七上·临海期中)“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如图告诉我们的是(  )
①学会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被动学习要比主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③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不同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学习金字塔”体现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率要比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率高,这说明 不同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图显示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会学习的认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5.(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杭说:“我身高1.75米,体重66.5公斤,柔韧性好”,他是从以下哪个角度来了解自己(  )
A.个性心理 B.身体和生理
C.群体中的角色 D.自我评价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材料中的身高,体重,柔韧性属于身体和生理的角度,因此,他是从身体和生理的角度了解自己,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文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16.(2023七上·临海期中)汉朝末年的管宁和华歆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管宁是一个不慕富贵的读书人,而华歆贪慕富贵;在后来的相处交往过程中,管宁逐渐厌恶华歆,于是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了,从此断绝朋友关系。《管宁割席》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
①真正的友谊是志趣相投的
②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不与想法不同的人交朋友
④讲究交友原则会失去朋友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汉朝末年的管宁和华歆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后来断绝朋友关系,这说明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管宁和华歆之所以断绝朋友关系是因为管宁是一个不慕富贵的读书人,而华歆贪慕富贵,这从反面启示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志趣相投的,所以 ①②正确。
③错误,交朋友要求同存异。
④错误,讲究原则不一定会失去朋友,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的认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17.(2023七上·临海期中)右图的漫画启示我们(  )
A.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取长补短
B.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实现梦想
C.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D.善于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一些人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结果事倍功半,这启示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取长补短,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漫画寓意主旨,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18.(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美是性格内向、胆子小的人,小学阶段就没有朋友,到了初中进入新环境,她想结交朋友,同学们给小美支招,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优优:多主动跟同学打招呼慢慢就认识了
②琳琳:创造机会让大家了解你
③棒棒:多主动帮助别人也是交友的好方法
④丽丽:要对所有同学推心置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所以小美要多主动跟同学打招呼,多主动帮助别人,创造机会让大家了解你 ,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对所有同学推心置腹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建立友谊的认识,建立友谊,还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19.(2023七上·临海期中)进入中学以后,小永发现科任老师都各具特色。他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就专心听讲,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的课,就三心二意。对此,你会劝告他(  )
A.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对老师多些宽容和理解
B.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与尊重风格不同的老师
C.在师生交往中,我们要与老师平等相待、相互促进
D.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不同风格老师,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如何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选项观点与题意主旨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风格不同的老师的认识,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0.(2023七上·临海期中)梅梅喜欢文学创作。上数学课时,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梅梅闷闷不乐。我们应该这样开导她(  )
①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②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
③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
④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所以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梅梅应该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 ,因此①②④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老师的表扬,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题,共60分)
21.(2023七上·临海期中)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开展登山活动。读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   (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   再转向   。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   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米(填字母)
A.85 B.135 C.240 D.315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   (①/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   。
(4)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____。
A. B.
C. D.
【答案】(1)山谷;北;东
(2)650~700;C
(3)③;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看路线①是沿山谷登山;根据图中指北标志,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自南向北,再转向东面。
(2)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等高线差值是50米,故观景台的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游客中心海拔高度在450—500米之间,故两者高度差在150米—250米之间,答案为:C。
(3)由图表信息可知,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③比较陡峭,登山比较费力。
(4)由图表信息可知,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应为两边高中间低,且北低南高,M点最低点海拔在500米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2.(2023七上·临海期中)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奶源带”,在这里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属于   (温度带),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任答一点)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   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   (宗教名称)。
(3)图中的D为   海峡;E为   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北温带;气候温和草场广阔
(2)发达;基督教
(3)白令;巴拿马;大西
(4)稀疏;地处高纬,气候寒冷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B地区属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属于北温带;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温和草场广阔。
(2)由图表信息可知,A地区属于欧洲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信奉基督教。
(3)由图表信息可知,D为白令海峡,E为巴马运河;它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由图表信息可知,①地为阿拉加斯加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点评】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集中的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
23.(2023七上·临海期中)了解各朝的制度与治国理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
【治国理念】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1)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2)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答案】(1)禅让制;启
(2)西周,的分封制,作用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逐步减少;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解答此题应回顾中华文明的起源等知识,进而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①、②分别为禅让制;启。
此题要求指出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把握图2信息,可知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该制度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此题要求指出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概括材料二,可知主要诸侯国数量逐步减少;其直接原因在于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对于这一变化,应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评】此题考查西周制度、春秋争霸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禅让制、分封制及其作用,正确认识春秋时期战争的影响等。
24.(2023七上·临海期中)某班级小组开设“以图溯源——我们从这里来”的主题展览。阅读展板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图) 展板(文)
图1 木建筑 溯本源 在这一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2 良渚城 现曙光 ……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还挖掘出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祭坛的墓地里随葬着大量精美的的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图3 新发展 有根基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后来,“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图4 铜方量 使归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请写出图1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其建筑特点主要受何因素的影响?
(2)图2体现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哪一重要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是如何“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3)图3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于何时?展板材料说明这一变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意义。
【答案】(1)河姆渡遗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均可。
(2)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理解:
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
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等等均可。
(3)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商鞅变法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展板的图1的“木建筑”,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所以图1是干栏式房屋,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特点主要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
(2)根据展板的图2与展板(文)中的“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要“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通过以下史实与推论: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3)根据展板的图3,可以看出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后期。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根据展板的图4和展板(文)中的“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了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25.(2023七上·临海期中)我校准备开展以“少年启程,乘风破浪”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敢于有梦】
沈忠芳——导弹技术专家。他在炮火中燃起报国心,少年时期就立下造飞机的志向。大学期间,他将毕业设计“北京一号”递上蓝天;毕业后研制导弹保卫祖国,带领中国导弹走出国门。他隐姓埋名、淡泊名利,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勇于追梦】
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曾雨鑫从小失明,但他没有气馁,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缺,从不抱怨,乐观面对。他从不以自己特殊为借口而放低学习要求,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同时,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篮球、游泳……样样精通。他不断展示自己、完善自己,在与同学长期的相处过程当中受到了大家由衷的钦佩。
【勤于圆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结合材料,说一说沈忠芳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
(2)运用“做更好的自己”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曾雨鑫的经历对你有何启发?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怎么努力,让自己的梦想能够成真?
【答案】(1)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造飞机的志向,将梦想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沈忠芳毕业后研制导弹保卫祖国,带领中国导弹走出国门。他将个人的梦想与整个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①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曾雨鑫身体虽然有残缺,但是他欣然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从不抱怨。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曾雨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曾雨鑫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④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曾雨鑫在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不断成长
(3)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④努力,需要立志;⑤努力,需要坚持;⑥努力,需要讲究方法。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可以从青少年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整个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即可。
(2)曾雨鑫从小失明,但他没有气馁,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缺,从不抱怨,乐观面对,这告诉我们 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他从不以自己特殊为借口而放低学习要求,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同时,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篮球、游泳……样样精通 ,这告诉我们,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努力可以从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也要方法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努力,接纳和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6.(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敏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最近碰到了一些烦心事,让我们一起帮她想想办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烦心事一 父母 认为我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对我很失望。
同桌 安慰我:“你为人善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我很喜欢你。”
老师 对我说:“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相信你改变后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烦心事二 朋友 我和慧慧是要好的朋友。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做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比赛,我俩都报了名,结果我被选上了。从此慧慧对我很冷淡,也不再主动和我说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说。
烦心事三 网络 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叫“天马行空”的网友,我们聊得很愉快,但是他经常问我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还邀请我见面。我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他。
(1)“烦心事一”里,父母、同桌和老师说的话帮助小敏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己?小敏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评价
(2)针对“烦心事二”,有同学认为小敏和慧慧的友谊受到了伤害,以后要避免和好朋友进行竞争。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针对材料中小敏的“烦心事三”,请你给她提至少2点建议。
【答案】(1)他人评价小敏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客观冷静分析,不盲从,不忽视,理性面对;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他人评价中指出的缺点,发扬优点。
(2)不赞同。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小敏和慧慧的友谊在竞争关系当中受到了考验,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段友谊就结束了。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①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②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③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④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网络交往;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父母、同桌和老师说的话帮助小敏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根据所学,对待他人的评价可以从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要理性对待,不盲从,也不忽视等方面回答即可。
(2)不赞同,理由可以从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和我们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中的情境,本题可以从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学会求助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友谊的澄清和网络交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1 / 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七上·临海期中)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下列关于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生活在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们,因为气候炎热,乡村民居往往墙厚窗小
②北冰洋附近民居设计一般是厚墙设计,屋顶倾斜角度大,以适应寒冷和多雪天气
③夏季的地中海沿岸因温和多雨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④我国云南傣族生活的地区,因盛产竹木,而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3七上·临海期中)观察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北温带
B.b点位于中纬度
C.甲乙两图所示阴影区域均位于东半球
D.甲图的比例尺要比乙图的比例尺更大
3.(2023七上·临海期中)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下列符合杭州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4.(2023七上·临海期中)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5.(2023七上·临海期中)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商朝历史时做的笔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商朝的文明进程
B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典范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 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A.A B.B C.C D.D
6.(2023七上·临海期中)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7.(2023七上·临海期中)我们要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以下史实与观点相符的是(  )
  史实 观点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等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B.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这是人类的起源
C. 春秋时早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交往斗争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D.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都江堰“震不垮”
A.A B.B C.C D.D
8.(2023七上·临海期中)学习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其最贴切的主题应为(  )
A.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大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
C.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D.齐桓公:善用贤人、“尊王攘夷”
(2023七上·临海期中)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回答下题。
9.【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绵延至今的年代尺上,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猿
B.②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创造了甲骨文
C.③处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
D.④处周幽王将国都从殷东迁洛邑
10.【和平性】下列主张与图中观点相符的价值观、道德观是(  )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习近平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23七上·临海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曾动情地说:“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习近平如此怀念中学时代是因为(  )
①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身心得到发展
③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新目标激发着我们的潜能
④中学时代必然会改变我们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一个新的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2023七上·临海期中)航天员景海鹏说:“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这启示我们(  )
A.编织好自己的梦想,就能实现梦想
B.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C.放弃梦想,任何人都无法生存下去
D.梦想多的人必然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13.(2023七上·临海期中)战国时的苏秦年轻时发奋读书,在疲倦时用锥子刺大腿,以此保持清醒;东汉时的孙敬为防止半夜瞌睡影响读书,就将头发绑在房梁上,提醒自己不打瞌睡。以上故事告诉我们(  )
A.学习能够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力 B.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C.很难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D.学习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14.(2023七上·临海期中)“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如图告诉我们的是(  )
①学会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被动学习要比主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③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不同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杭说:“我身高1.75米,体重66.5公斤,柔韧性好”,他是从以下哪个角度来了解自己(  )
A.个性心理 B.身体和生理
C.群体中的角色 D.自我评价
16.(2023七上·临海期中)汉朝末年的管宁和华歆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管宁是一个不慕富贵的读书人,而华歆贪慕富贵;在后来的相处交往过程中,管宁逐渐厌恶华歆,于是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了,从此断绝朋友关系。《管宁割席》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
①真正的友谊是志趣相投的
②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不与想法不同的人交朋友
④讲究交友原则会失去朋友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7.(2023七上·临海期中)右图的漫画启示我们(  )
A.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取长补短
B.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实现梦想
C.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D.善于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8.(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美是性格内向、胆子小的人,小学阶段就没有朋友,到了初中进入新环境,她想结交朋友,同学们给小美支招,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优优:多主动跟同学打招呼慢慢就认识了
②琳琳:创造机会让大家了解你
③棒棒:多主动帮助别人也是交友的好方法
④丽丽:要对所有同学推心置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2023七上·临海期中)进入中学以后,小永发现科任老师都各具特色。他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就专心听讲,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的课,就三心二意。对此,你会劝告他(  )
A.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对老师多些宽容和理解
B.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与尊重风格不同的老师
C.在师生交往中,我们要与老师平等相待、相互促进
D.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0.(2023七上·临海期中)梅梅喜欢文学创作。上数学课时,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梅梅闷闷不乐。我们应该这样开导她(  )
①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②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
③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
④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题,共60分)
21.(2023七上·临海期中)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开展登山活动。读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分别沿图中的四条路线登山:路线①是沿   (山体部位)登山,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向   再转向   。
(2)观景台的海拔范围是   米,观景台与游客中心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米(填字母)
A.85 B.135 C.240 D.315
(3)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   (①/③)的同学感觉登山比较费力,理由是   。
(4)下列沿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____。
A. B.
C. D.
22.(2023七上·临海期中)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奶源带”,在这里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B地区属于   (温度带),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任答一点)
(2)在A地区和C地区的国家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均为   国家,当地居民大多信仰   (宗教名称)。
(3)图中的D为   海峡;E为   运河,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
(4)图中①地人口   (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   。
23.(2023七上·临海期中)了解各朝的制度与治国理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
【治国理念】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1)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
(2)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24.(2023七上·临海期中)某班级小组开设“以图溯源——我们从这里来”的主题展览。阅读展板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图) 展板(文)
图1 木建筑 溯本源 在这一遗址发现了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2 良渚城 现曙光 ……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还挖掘出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祭坛的墓地里随葬着大量精美的的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图3 新发展 有根基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后来,“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图4 铜方量 使归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请写出图1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其建筑特点主要受何因素的影响?
(2)图2体现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哪一重要标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是如何“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
(3)图3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于何时?展板材料说明这一变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意义。
25.(2023七上·临海期中)我校准备开展以“少年启程,乘风破浪”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敢于有梦】
沈忠芳——导弹技术专家。他在炮火中燃起报国心,少年时期就立下造飞机的志向。大学期间,他将毕业设计“北京一号”递上蓝天;毕业后研制导弹保卫祖国,带领中国导弹走出国门。他隐姓埋名、淡泊名利,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勇于追梦】
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曾雨鑫从小失明,但他没有气馁,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缺,从不抱怨,乐观面对。他从不以自己特殊为借口而放低学习要求,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同时,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篮球、游泳……样样精通。他不断展示自己、完善自己,在与同学长期的相处过程当中受到了大家由衷的钦佩。
【勤于圆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结合材料,说一说沈忠芳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
(2)运用“做更好的自己”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曾雨鑫的经历对你有何启发?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怎么努力,让自己的梦想能够成真?
26.(2023七上·临海期中)小敏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最近碰到了一些烦心事,让我们一起帮她想想办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烦心事一 父母 认为我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对我很失望。
同桌 安慰我:“你为人善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我很喜欢你。”
老师 对我说:“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相信你改变后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烦心事二 朋友 我和慧慧是要好的朋友。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做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比赛,我俩都报了名,结果我被选上了。从此慧慧对我很冷淡,也不再主动和我说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说。
烦心事三 网络 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叫“天马行空”的网友,我们聊得很愉快,但是他经常问我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还邀请我见面。我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他。
(1)“烦心事一”里,父母、同桌和老师说的话帮助小敏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己?小敏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评价
(2)针对“烦心事二”,有同学认为小敏和慧慧的友谊受到了伤害,以后要避免和好朋友进行竞争。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针对材料中小敏的“烦心事三”,请你给她提至少2点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们,因为气候炎热,为了预防炎热以及风沙侵袭,乡村民居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冰洋因气候严寒附近民居设计一般是厚墙设计,屋顶倾斜角度大,以适应寒冷和多雪天气;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的地中海地区沿岸气候高温少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去那里享受阳光,海滩;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南傣族生活的地区,因盛产竹木,且气候湿热,而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民居,就地取材同时利用通风排湿,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a点维度在北纬10—20度之间,位于热带,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b点位于南纬10—30度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东经10至20度之间,乙地地处西经10度至30度之间,乙属于东半球,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相同图幅中,比例尺越大其实际范围越小,甲实际范围比乙小,故甲比例尺比乙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热带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
3.【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气候夏季低温,冬季高温,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气候全年高温,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A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中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而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杭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综上可得出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D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A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二里头遗址,它是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故A符合题意。
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典范,故B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这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C不符合题意;
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青铜时代的王朝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
6.【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打制石器是元谋人等原始人类使用的石器,故④排第一位;
兽牙石珠项链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故①排第二位;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时期的文物,故③排第三位;
殷墟甲骨出现在商朝,故②排第四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中华文明探源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
7.【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围的戎、狄、蛮、夷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史论一致,故C正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故A错误;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传说,不是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故B错误;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水利工程没有被震塌或破坏,被誉为“震不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诸侯争霸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8.【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重任“受禅让成为肤盟首领”和所学知识可知,大禹的父亲大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里,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数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这表明材料的主题是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故B正确。
炎帝、黄帝没有治水的典故,故A错误;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既没有治水的典故,也没有受禅让的经历,故C错误;
齐桓公是春期时期齐国国君,既没有治水的典故,也没有受禅让的经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大禹的父亲大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里,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数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答案】9.C
10.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中华文明、百家争鸣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解答此题应明确重要历史节点代表的意义,进而进行分析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百家争鸣的知识,明确各家思想的核心,进而进行判断。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创造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故③正确。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①错误;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一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商朝时我国出现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②错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0.孔子提出“二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二"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韩非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身心得到发展, 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新目标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 动情地说“ 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因此, ①②③正确。
④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和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成长的礼物的认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2.【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这句话强调了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启示我们,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才能希望,所以B正确。
AD错误,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C观点太绝对,夸大了梦想的作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3.【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题干中 孙敬、 苏秦 “头悬梁”和“锥刺股”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努力刻苦学习的精神,这告诉我们,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所以B正确。
A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D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14.【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学习金字塔”体现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率要比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率高,这说明 不同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图显示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会学习的认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材料中的身高,体重,柔韧性属于身体和生理的角度,因此,他是从身体和生理的角度了解自己,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文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16.【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汉朝末年的管宁和华歆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后来断绝朋友关系,这说明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管宁和华歆之所以断绝朋友关系是因为管宁是一个不慕富贵的读书人,而华歆贪慕富贵,这从反面启示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志趣相投的,所以 ①②正确。
③错误,交朋友要求同存异。
④错误,讲究原则不一定会失去朋友,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的认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17.【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一些人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结果事倍功半,这启示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取长补短,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漫画寓意主旨,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18.【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所以小美要多主动跟同学打招呼,多主动帮助别人,创造机会让大家了解你 ,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对所有同学推心置腹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建立友谊的认识,建立友谊,还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19.【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不同风格老师,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如何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选项观点与题意主旨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风格不同的老师的认识,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0.【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所以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梅梅应该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 ,因此①②④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老师的表扬,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1.【答案】(1)山谷;北;东
(2)650~700;C
(3)③;③路线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
(4)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看路线①是沿山谷登山;根据图中指北标志,路线②的登山行进方向为先自南向北,再转向东面。
(2)由图表信息可知,图中等高线差值是50米,故观景台的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游客中心海拔高度在450—500米之间,故两者高度差在150米—250米之间,答案为:C。
(3)由图表信息可知,①、③路线的同学到观景台会合,路线③比较陡峭,登山比较费力。
(4)由图表信息可知,MN段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应为两边高中间低,且北低南高,M点最低点海拔在500米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2.【答案】(1)北温带;气候温和草场广阔
(2)发达;基督教
(3)白令;巴拿马;大西
(4)稀疏;地处高纬,气候寒冷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B地区属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属于北温带;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温和草场广阔。
(2)由图表信息可知,A地区属于欧洲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信奉基督教。
(3)由图表信息可知,D为白令海峡,E为巴马运河;它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由图表信息可知,①地为阿拉加斯加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点评】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集中的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
23.【答案】(1)禅让制;启
(2)西周,的分封制,作用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逐步减少;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写出图1中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解答此题应回顾中华文明的起源等知识,进而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①、②分别为禅让制;启。
此题要求指出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把握图2信息,可知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该制度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此题要求指出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评述这一变化。概括材料二,可知主要诸侯国数量逐步减少;其直接原因在于诸侯争霸兼并,大国兼并小国;对于这一变化,应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评】此题考查西周制度、春秋争霸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禅让制、分封制及其作用,正确认识春秋时期战争的影响等。
24.【答案】(1)河姆渡遗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均可。
(2)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理解:
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
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等等均可。
(3)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商鞅变法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展板的图1的“木建筑”,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所以图1是干栏式房屋,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特点主要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等。
(2)根据展板的图2与展板(文)中的“发现有大量炭灰稻谷遗存”,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存要“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通过以下史实与推论:①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见证了统治者的组织能力;③墓葬品对比鲜明,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体现了进入早期文明社会;④象征财富的玉器、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王权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3)根据展板的图3,可以看出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后期。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根据展板的图4和展板(文)中的“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图4展板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了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原始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25.【答案】(1)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造飞机的志向,将梦想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沈忠芳毕业后研制导弹保卫祖国,带领中国导弹走出国门。他将个人的梦想与整个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①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曾雨鑫身体虽然有残缺,但是他欣然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从不抱怨。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曾雨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曾雨鑫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④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曾雨鑫在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不断成长
(3)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④努力,需要立志;⑤努力,需要坚持;⑥努力,需要讲究方法。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可以从青少年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整个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即可。
(2)曾雨鑫从小失明,但他没有气馁,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缺,从不抱怨,乐观面对,这告诉我们 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他从不以自己特殊为借口而放低学习要求,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同时,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篮球、游泳……样样精通 ,这告诉我们,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努力可以从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也要方法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努力,接纳和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6.【答案】(1)他人评价小敏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客观冷静分析,不盲从,不忽视,理性面对;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他人评价中指出的缺点,发扬优点。
(2)不赞同。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小敏和慧慧的友谊在竞争关系当中受到了考验,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段友谊就结束了。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①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②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③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④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网络交往;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父母、同桌和老师说的话帮助小敏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根据所学,对待他人的评价可以从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要理性对待,不盲从,也不忽视等方面回答即可。
(2)不赞同,理由可以从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和我们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中的情境,本题可以从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学会求助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友谊的澄清和网络交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