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昌县农村初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1.(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昌地处浙江省东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2024八上·新昌月考)“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 点。( )3.(2024八上·新昌月考)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 )4.(2024八上·新昌月考)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 )5.(2024八上·新昌月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6.(2024八上·新昌月考)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就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要求。( )7.(2024八上·新昌月考)辛亥革命因发生于农历辛亥年而得名,其最大成果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8.(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9.(2024八上·新昌月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抗日战争10.(2024八上·新昌月考)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市场完全被外国商品占领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列强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D.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11.(2024八上·新昌月考)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A.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得到了列强支持C.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 D.导致了天京陷落12.(2024八上·新昌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3.(2024八上·新昌月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民众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14.(2024八上·新昌月考)20世纪初,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传播。1907年,《新民丛报》刊文称:“革命论盛行于中国……其旗帜鲜明……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上述现象( )A.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为辛亥革命奠定了舆论基础C.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D.为五四运动爆发创造了条件15.(2024八上·新昌月考)如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16.(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中共二大(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2024八上·新昌月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视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2024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学搜索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幅图片。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从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进程看,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正式合作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D.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19.(2024八上·新昌月考)“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 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 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20.(2024八上·新昌月考)张学良在易帜的典礼上讲话表示:“我们易帜,也就是不再想分中央的权力,把政权还给中央,以谋全国真正的统一。”材料中的“中央”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21.(2024八上·新昌月考)李大钊:“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列哪一事件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22.(2024八上·新昌月考)“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23.(2024八上·新昌月考)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24.(2024八上·新昌月考)关于下列各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省面积最大,与俄罗斯和蒙古两国相邻B.B省简称鲁,行政中心是济南C.C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缅甸、老挝、菲律宾、越南四个国家接壤D.D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2024八上·新昌月考)《人文地理》学习,小海喜欢研究地理事物,跟着他完成下题。25.上图反映出我国的( )A.地形种类特征 B.大陆轮廓特征C.地势特征 D.地理位置特征26.上图中的序号与地理事物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A.①云贵高原 B.②四川盆地 C.③东北平原 D.④南海27.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流经青海、四川②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③都发源于云贵高原④长江中下游河段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2024八上·新昌月考)我国有一座奇特的山脉,“同是夏秋时节,山北苹果挂满枝、旱地连绵,山南却是柑橘满山、稻田成片,两地风物迥异”。下列描述与此山相符的是( )①与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②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④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9.(2024八上·新昌月考)河流受地形、气候影响,也影响着人类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黄河流域又出现缺水断流等新的问题。黄河断流1972年开始,在距今40多年的变化过程中,其断流次数、历时和河道长度均不断增加。根据专家预测,黄河断流的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下图为黄河流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 北麓,大体呈“几”字形蜿蜒东流注入 ,是一条外流河。(2)地形影响河流的 (流速/流量)。从源头到 是黄河的上游,该段流经我国地势第 、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 资源,因此修建了多座水电站。(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从灌溉、供水、孕育文明等任选一个角度说出黄河的功绩。示例: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30.(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疆运用现代技术,利用盐碱水养殖海鲜,2023年新疆海鲜仅线上销售额就达到4亿元。下图为新疆海鲜养殖区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新疆海鲜真新鲜】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添加微量元素进行化学改良和投放微生物、益生菌等进行生物改良,将盐碱水还原成可循环的集成现代人工海水养殖系统。根据图文材料,描述新疆海鲜养殖区主要分布特点,并指出新疆地区养殖海鲜采用的技术手段。(2)【品质提升竞争力】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科研人员只需在盐碱水里添加特定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调配出适合不同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新疆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常年低于20℃,适合三文鱼等冷水鱼生长。根据材料,从自然角度简析新疆“海鲜陆养”能够成功的原因。(3)【政企助力销全国】新疆海鲜火爆出圈,养殖户却喜忧参半,由于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沙地渗漏、土壤返碱、运输成本高等方面条件,“沙漠养殖水产”面临不小的困境。新疆各政府为解决养殖户困境,提倡各养殖户利用科技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建议实行规模化养殖,同时在网络进行宣传,在利用网络拓展市场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结合材料,提出三条解决材料所述“困境”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 请为新疆海鲜设计一条宣传语。31.(2024八上·新昌月考)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制作年代尺一一见证国运沉浮】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秋瑾 如此江山 萧斋谢女吟《秋赋》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务二中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方案的?(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革命先驱?(写出一个即可)(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2.(2024八上·新昌月考)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写出材料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从地形上看,属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新昌是浙江省的一个地区。故说法正确。【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答案】错误【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不是年较差大,故说法错误。【点评】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温日变化大的生动写照。3.【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 云南省,简称是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 。故说法正确。【点评】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4.【答案】错误【知识点】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所以为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而非第二大河 ;故说法错误。【点评】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5.【答案】错误【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导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6.【答案】错误【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并非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要求。据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生主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生主义的相关史实。7.【答案】错误【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由于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其最大成果是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据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8.【答案】正确【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故选B项。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成为英国挑起战争的直接原因,不合题意,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是地主阶级的封建自救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考查鸦片战争,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0.【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导致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故选B项。市场完全被外国商品占领与材料中“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不符,排除A项。洋沙洋布涌入中国东南市场,反映的是商品输出,非资本输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走向瓦解,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由《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资政新篇》,并且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故选A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并未得到列强支持,被联合绞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两份纲领文献,并未体现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排除C项。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2.【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故选D项。“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控制了清朝政府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控制了清朝统治中心,便于操纵清政府,排除B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辛丑条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3.【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破数富人专制,孙中山提出社会革命,即同盟会政纲的“平均地权”,阐发为民生主义,故选C项。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革命,排除A项。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三民主义没有民本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4.【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革命论盛行于中国……其旗帜鲜明……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可知,20世纪初,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不断传播,促使革命思想影响巨大,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舆论基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革命思想的传播,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A项。东北易帜宣告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五四运动兴起于1919年,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首先从北京开始,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选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点是五四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16.【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故选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二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17.【答案】D【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三大政策,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8.【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促使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故选D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正式合作,不合题意,排除B项。、1926-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土地革命,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9.【答案】A【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埔军校的创办;据材料“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开展北伐战争,由此得出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排除B项。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为之一新,排除C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与“革命英雄,国民先锋”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考查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20.【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我们易帜,也就是不再想分中央的权力,把政权还给中央,以谋全国真正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东北易帜”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材料中的“中央”是南京国民政府,故选C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初,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开始于1912年3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告结束,排除B项。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故称武汉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张学良东北易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1.【答案】D【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材料“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遭受挫折,毛泽东率领起义军转战井冈山地区,经过艰苦斗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促使中国革命中心转入乡村,发动农民投入土地革命,故选D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A项。1924年,孙中山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排除B项。1927年,周恩来组织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22.【答案】A【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项。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排除B项。吴起镇会师,标志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C项。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追剿”计划,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红军长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3.【答案】C【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集中全力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故选C项。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点是遵义会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24.【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各省轮廓可知,A是陕西省,没有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B是山东省,简称是鲁,行政中心是济南。C是云南省, 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接壤,菲律宾是隔海相望的国家。 D省是辽宁省,但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是海南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23个省:河北省(冀 石家庄)、山西省(晋 太原)、吉林省(吉 长春)、辽宁省(辽 沈阳)、黑龙江省(黑 哈尔滨)、陕西省(陕或秦 西安)。甘肃省(甘或陇 兰州)、青海省(青)、山东省(鲁 济南)、福建省(闽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台湾省(台 台北)、河南省(豫 郑州)。湖北省(鄂 武汉)、湖南省(湘 长沙)、江西省(赣 南昌)、江苏省(苏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广东省(粤 广州)、海南省 (琼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贵州省(贵或黔 贵阳)、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4个直辖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南宁)、西藏自治区(藏 拉萨)。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答案】25.C26.B27.A【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点评】中国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25.根据给出的地形剖面图可知,上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6.根据给出的地形剖面图可知,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是东海。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7.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①都流经青海、四川,正确。②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正确。③都发源于云贵高原,错误,应该是青藏高原。④长江中下游河段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错误,应该是长江中上游河段。故答案为:A。28.【答案】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这座山是秦岭。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与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正确。②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错误,应该是东西走向。③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正确。④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29.【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渤海(2)流速;河口;一;水能上图的现象发生在黄河的哪段流域?请列举两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黄河下游;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势平坦;为防止洪水灾害人们不断加高河堤。(3)黄河为沿岸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黄河为沿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黄河沿岸形成灿烂文化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知识点】长江、黄河【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大体呈“几”字形蜿蜒东流注入渤海,是一条外流河。(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流速/流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源头到河口是黄河的上游,该段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修建了多座水电站。上图的现象发生在黄河的下游;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势平坦;为防止洪水灾害人们不断加高河堤。(3)、根据题意,从供水角度看,黄河为沿岸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从灌溉角度看,黄河为沿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从孕育文明角度看,黄河沿岸形成灿烂文化等。【点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致使黄河决堤,发生洪涝灾害。30.【答案】(1)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麓;河流沿岸;河谷地带。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形成可以养殖海鲜的环境(2)自然条件: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水温常年低于20℃,适合冷水鱼生长等。(3)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实行规模化养殖、利用网络拓展市场、改善土壤环境等(4)凝聚大海的鲜甜,带给您对海洋的无尽向往;新疆海鲜,让鲜美惊艳舌尖;新疆海鲜、品质领鲜。【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材料,新疆海鲜养殖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麓;河流沿岸;河谷地带。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地区养殖海鲜采用了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技术手段,形成可以养殖海鲜的环境(2)、根据材料,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新疆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常年低于20℃,适合三文鱼等冷水鱼生长。(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沙地渗漏、土壤返碱、运输成本高等方面条件,“沙漠养殖水产”面临不小的困境。新疆各政府为解决养殖户困境,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实行规模化养殖、利用网络拓展市场、改善土壤环境等(4)、综合上述材料, 请为新疆海鲜设计一条宣传语。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凝聚大海的鲜甜,带给您对海洋的无尽向往;新疆海鲜,让鲜美惊艳舌尖;新疆海鲜、品质领鲜。【点评】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常用的做法是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可形成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31.【答案】(1)①:1840年;②:甲午中日战争。(2)探寻: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时代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革命先驱:徐锡麟,林觉民等(合理即可)(4)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据任务一“①”对应“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据任务一“②”对应“1894-189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清廷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据任务二“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据任务三“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结合所学可知,与秋瑾同时代的革命先驱有徐锡麟,林觉民等。(4)据任务四“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的时代精神。故答案为:(1)①:1840年;②:甲午中日战争。(2)探寻: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时代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革命先驱:徐锡麟,林觉民等(合理即可)。(4)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民主义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主革命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革命时代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2.【答案】(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2)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了戊戌变法,故①戊戌变法;1911年,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辛亥革命发生,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故②辛亥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与科学,故③新文化运动。(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技术;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推动思想解放,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本题为论题阐述试题。据材料“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民主与科学”并结合所学可知,可提炼观点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然后,围绕论题,主要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角度分析阐述,以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等史实论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如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之后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故答案为:(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2)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昌县农村初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1.(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昌地处浙江省东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从地形上看,属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新昌是浙江省的一个地区。故说法正确。【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2024八上·新昌月考)“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 点。( )【答案】错误【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不是年较差大,故说法错误。【点评】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温日变化大的生动写照。3.(2024八上·新昌月考)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 )【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 云南省,简称是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 。故说法正确。【点评】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4.(2024八上·新昌月考)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 )【答案】错误【知识点】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所以为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而非第二大河 ;故说法错误。【点评】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5.(2024八上·新昌月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答案】错误【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导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6.(2024八上·新昌月考)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就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要求。( )【答案】错误【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并非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要求。据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生主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生主义的相关史实。7.(2024八上·新昌月考)辛亥革命因发生于农历辛亥年而得名,其最大成果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错误【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由于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其最大成果是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据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8.(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答案】正确【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9.(2024八上·新昌月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故选B项。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成为英国挑起战争的直接原因,不合题意,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是地主阶级的封建自救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考查鸦片战争,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0.(2024八上·新昌月考)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市场完全被外国商品占领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列强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D.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答案】B【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导致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故选B项。市场完全被外国商品占领与材料中“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不符,排除A项。洋沙洋布涌入中国东南市场,反映的是商品输出,非资本输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走向瓦解,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1.(2024八上·新昌月考)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A.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得到了列强支持C.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 D.导致了天京陷落【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由《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资政新篇》,并且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故选A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并未得到列强支持,被联合绞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两份纲领文献,并未体现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排除C项。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2.(2024八上·新昌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故选D项。“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控制了清朝政府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控制了清朝统治中心,便于操纵清政府,排除B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辛丑条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3.(2024八上·新昌月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民众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破数富人专制,孙中山提出社会革命,即同盟会政纲的“平均地权”,阐发为民生主义,故选C项。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革命,排除A项。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三民主义没有民本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4.(2024八上·新昌月考)20世纪初,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传播。1907年,《新民丛报》刊文称:“革命论盛行于中国……其旗帜鲜明……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上述现象( )A.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为辛亥革命奠定了舆论基础C.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D.为五四运动爆发创造了条件【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革命论盛行于中国……其旗帜鲜明……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可知,20世纪初,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不断传播,促使革命思想影响巨大,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舆论基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革命思想的传播,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A项。东北易帜宣告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五四运动兴起于1919年,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4八上·新昌月考)如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据题干“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首先从北京开始,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选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点是五四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16.(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中共二大(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故选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二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17.(2024八上·新昌月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视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三大政策,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8.(2024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学搜索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幅图片。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从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进程看,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正式合作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D.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促使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故选D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正式合作,不合题意,排除B项。、1926-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考查土地革命,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9.(2024八上·新昌月考)“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 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 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答案】A【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埔军校的创办;据材料“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开展北伐战争,由此得出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排除B项。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为之一新,排除C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与“革命英雄,国民先锋”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考查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20.(2024八上·新昌月考)张学良在易帜的典礼上讲话表示:“我们易帜,也就是不再想分中央的权力,把政权还给中央,以谋全国真正的统一。”材料中的“中央”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我们易帜,也就是不再想分中央的权力,把政权还给中央,以谋全国真正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东北易帜”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材料中的“中央”是南京国民政府,故选C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初,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开始于1912年3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告结束,排除B项。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故称武汉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张学良东北易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1.(2024八上·新昌月考)李大钊:“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列哪一事件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答案】D【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材料“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遭受挫折,毛泽东率领起义军转战井冈山地区,经过艰苦斗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促使中国革命中心转入乡村,发动农民投入土地革命,故选D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A项。1924年,孙中山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排除B项。1927年,周恩来组织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22.(2024八上·新昌月考)“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答案】A【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项。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排除B项。吴起镇会师,标志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C项。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追剿”计划,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红军长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3.(2024八上·新昌月考)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C【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集中全力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故选C项。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点是遵义会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24.(2024八上·新昌月考)关于下列各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省面积最大,与俄罗斯和蒙古两国相邻B.B省简称鲁,行政中心是济南C.C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缅甸、老挝、菲律宾、越南四个国家接壤D.D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各省轮廓可知,A是陕西省,没有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B是山东省,简称是鲁,行政中心是济南。C是云南省, 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接壤,菲律宾是隔海相望的国家。 D省是辽宁省,但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是海南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23个省:河北省(冀 石家庄)、山西省(晋 太原)、吉林省(吉 长春)、辽宁省(辽 沈阳)、黑龙江省(黑 哈尔滨)、陕西省(陕或秦 西安)。甘肃省(甘或陇 兰州)、青海省(青)、山东省(鲁 济南)、福建省(闽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台湾省(台 台北)、河南省(豫 郑州)。湖北省(鄂 武汉)、湖南省(湘 长沙)、江西省(赣 南昌)、江苏省(苏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广东省(粤 广州)、海南省 (琼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贵州省(贵或黔 贵阳)、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4个直辖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南宁)、西藏自治区(藏 拉萨)。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2024八上·新昌月考)《人文地理》学习,小海喜欢研究地理事物,跟着他完成下题。25.上图反映出我国的( )A.地形种类特征 B.大陆轮廓特征C.地势特征 D.地理位置特征26.上图中的序号与地理事物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A.①云贵高原 B.②四川盆地 C.③东北平原 D.④南海27.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流经青海、四川②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③都发源于云贵高原④长江中下游河段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5.C26.B27.A【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解析】【点评】中国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25.根据给出的地形剖面图可知,上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6.根据给出的地形剖面图可知,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是东海。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7.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①都流经青海、四川,正确。②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正确。③都发源于云贵高原,错误,应该是青藏高原。④长江中下游河段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错误,应该是长江中上游河段。故答案为:A。28.(2024八上·新昌月考)我国有一座奇特的山脉,“同是夏秋时节,山北苹果挂满枝、旱地连绵,山南却是柑橘满山、稻田成片,两地风物迥异”。下列描述与此山相符的是( )①与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②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④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这座山是秦岭。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与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正确。②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错误,应该是东西走向。③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正确。④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29.(2024八上·新昌月考)河流受地形、气候影响,也影响着人类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黄河流域又出现缺水断流等新的问题。黄河断流1972年开始,在距今40多年的变化过程中,其断流次数、历时和河道长度均不断增加。根据专家预测,黄河断流的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下图为黄河流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 北麓,大体呈“几”字形蜿蜒东流注入 ,是一条外流河。(2)地形影响河流的 (流速/流量)。从源头到 是黄河的上游,该段流经我国地势第 、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 资源,因此修建了多座水电站。(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从灌溉、供水、孕育文明等任选一个角度说出黄河的功绩。示例: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渤海(2)流速;河口;一;水能上图的现象发生在黄河的哪段流域?请列举两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黄河下游;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势平坦;为防止洪水灾害人们不断加高河堤。(3)黄河为沿岸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黄河为沿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黄河沿岸形成灿烂文化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知识点】长江、黄河【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大体呈“几”字形蜿蜒东流注入渤海,是一条外流河。(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流速/流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源头到河口是黄河的上游,该段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修建了多座水电站。上图的现象发生在黄河的下游;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势平坦;为防止洪水灾害人们不断加高河堤。(3)、根据题意,从供水角度看,黄河为沿岸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从灌溉角度看,黄河为沿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从孕育文明角度看,黄河沿岸形成灿烂文化等。【点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致使黄河决堤,发生洪涝灾害。30.(2024八上·新昌月考)新疆运用现代技术,利用盐碱水养殖海鲜,2023年新疆海鲜仅线上销售额就达到4亿元。下图为新疆海鲜养殖区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新疆海鲜真新鲜】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添加微量元素进行化学改良和投放微生物、益生菌等进行生物改良,将盐碱水还原成可循环的集成现代人工海水养殖系统。根据图文材料,描述新疆海鲜养殖区主要分布特点,并指出新疆地区养殖海鲜采用的技术手段。(2)【品质提升竞争力】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科研人员只需在盐碱水里添加特定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调配出适合不同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新疆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常年低于20℃,适合三文鱼等冷水鱼生长。根据材料,从自然角度简析新疆“海鲜陆养”能够成功的原因。(3)【政企助力销全国】新疆海鲜火爆出圈,养殖户却喜忧参半,由于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沙地渗漏、土壤返碱、运输成本高等方面条件,“沙漠养殖水产”面临不小的困境。新疆各政府为解决养殖户困境,提倡各养殖户利用科技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建议实行规模化养殖,同时在网络进行宣传,在利用网络拓展市场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结合材料,提出三条解决材料所述“困境”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 请为新疆海鲜设计一条宣传语。【答案】(1)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麓;河流沿岸;河谷地带。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形成可以养殖海鲜的环境(2)自然条件: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水温常年低于20℃,适合冷水鱼生长等。(3)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实行规模化养殖、利用网络拓展市场、改善土壤环境等(4)凝聚大海的鲜甜,带给您对海洋的无尽向往;新疆海鲜,让鲜美惊艳舌尖;新疆海鲜、品质领鲜。【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材料,新疆海鲜养殖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麓;河流沿岸;河谷地带。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地区养殖海鲜采用了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技术手段,形成可以养殖海鲜的环境(2)、根据材料,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新疆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纯净冷凉、富含饱和氧,常年低于20℃,适合三文鱼等冷水鱼生长。(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沙地渗漏、土壤返碱、运输成本高等方面条件,“沙漠养殖水产”面临不小的困境。新疆各政府为解决养殖户困境,改进养殖和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快运通道建设、实行规模化养殖、利用网络拓展市场、改善土壤环境等(4)、综合上述材料, 请为新疆海鲜设计一条宣传语。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凝聚大海的鲜甜,带给您对海洋的无尽向往;新疆海鲜,让鲜美惊艳舌尖;新疆海鲜、品质领鲜。【点评】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常用的做法是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可形成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31.(2024八上·新昌月考)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制作年代尺一一见证国运沉浮】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秋瑾 如此江山 萧斋谢女吟《秋赋》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务二中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方案的?(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革命先驱?(写出一个即可)(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答案】(1)①:1840年;②:甲午中日战争。(2)探寻: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时代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革命先驱:徐锡麟,林觉民等(合理即可)(4)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据任务一“①”对应“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据任务一“②”对应“1894-189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清廷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据任务二“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据任务三“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结合所学可知,与秋瑾同时代的革命先驱有徐锡麟,林觉民等。(4)据任务四“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的时代精神。故答案为:(1)①:1840年;②:甲午中日战争。(2)探寻: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时代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革命先驱:徐锡麟,林觉民等(合理即可)。(4)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民主义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主革命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近代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革命时代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2.(2024八上·新昌月考)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写出材料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2)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了戊戌变法,故①戊戌变法;1911年,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辛亥革命发生,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故②辛亥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与科学,故③新文化运动。(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技术;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推动思想解放,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本题为论题阐述试题。据材料“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民主与科学”并结合所学可知,可提炼观点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然后,围绕论题,主要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角度分析阐述,以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等史实论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如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之后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故答案为:(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2)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以西方的“君主立宪”为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直至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革命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昌县农村初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昌县农村初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