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训练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盐酸 B.氯化钠 C.醋酸 D.硫酸2.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清除热水瓶壁的水垢 B.用铁桶配制并存放波尔多液C.硫酸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浅绿色溶液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观念: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科学思维: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所以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科学探究与实践:取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检修沼气池要严禁烟火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净水可以降低硬水的硬度B.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H2、O2组成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常温下碱溶液的pH>7,所以该温度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D.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为同种元素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B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味D 鉴别NaCl和NaOH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温度A.A B.B C.C D.D9.下面是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含有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烧碱溶液至过量10.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硫酸钠的质量随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代表水的质量,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B.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C.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D.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H+、Na+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酚酞,观察现象C 分离氯化镁、氯化钠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A.A B.B C.C D.D12.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同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逐滴滴加稀硫酸,另一份逐滴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曲线表示的是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B.甲、乙曲线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烧杯内溶液均呈中性C.N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D.实验过程中,两个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完全相同1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B.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D.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14.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Ca(OH)2→CaCO3→CO2 B.KClO3→O2→Fe3O4C.H2SO4→HCl→H2O D.Na2CO3→NaCl→MgCl2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关系的有( )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②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中分别加入CuO、Cu(OH)2至过量③向一定质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粒至过量④向氯化铜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16.酸、碱、盐用途广泛。(1)盐酸、硫酸都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①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实验室中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会变黑生成炭,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氢氧化钙可用作建筑材料。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 (填一个即可)。②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A.易溶于水 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能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pH和温度变化如图所示:①b点对应溶液的pH 7(填“>”、“<”或“=”)。②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17.金属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1)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 (填“相同”或“不同”)的铁合金。(2)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曾青(硫酸铜)涂铁,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18.油条是中国传统早点。化学实践活动上,同学们对膨松剂能使油条膨胀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膨松剂的成分和原理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查阅资料】①某膨松剂配料表成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Ca(H2PO4)2]、玉米淀粉;②玉米淀粉是一种填充剂,不参与反应。【实验目的】揭示膨松剂使油条膨胀的原理【提出问题】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作出猜想】Ⅰ.碳酸氢钠能与磷酸二氢钙反应产生气体;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一种气体、水和一种碳酸盐。【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磷酸二氢钙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测定溶液的pH pH<7 磷酸二氢钙溶液呈 性猜想Ⅰ成立向盛有膨松剂的试管中加入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成立【得出结论】(2)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既来自发面、醒面过程中碳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钙的反应,又来自油炸过程中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3)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原因是, 。(4)请你对于油条的食用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9.学习完NaOH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对KOH的性质展开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KOH为白色固体,水溶液为无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OH-K+ 溶 溶Cu2+ 不 溶【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用KOH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1)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 7(填“>”“=”或“<”);(2)B试管中的现象是 。(3)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同学们又设计如下实验:①步骤Ⅱ中若观察到 ,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②试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选择 加以证明。【得出结论】(4)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四、综合题20.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且A、B、C、E、F为5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为蓝色固体,E为一种酸,B与E相对分子质量相同;D可做食品干燥剂;F为黑色固体。(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A、C的化学式:A ,C 。(2)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与足量的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4)现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食品干燥剂D,经测定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现取10g该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向其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至溶液中恰好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所得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21.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通常以石灰石(含杂质,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进行生产,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请回答:(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进行实验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2)②处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3)若高温煅烧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100Kg,则可产生气体B kg。五、计算题22.化学项目组为测定造纸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废水样品100g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2)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23.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g。(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部分1.B2.A3.C4.B5.B6.B7.C8.B9.D10.C11.D12.C13.D14.D15.B16.(1)H+;变小;化学(2)熟石灰/消石灰;BC/CB(3)=;NaCl、HCl17.(1)不同(2)(3)18.酸;产生大量气泡;;油条中含有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适量食用油条(合理即可)19.>;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锌;水溶液中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20.(1)CuSO4;H2O(2)Fe+CuSO4=Cu+FeSO4(3)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4)12.521.(1)过滤;漏斗(2)化合反应(3)3322.(1)4.9(2)解:设该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23.(1)50(2)解:设100g炉具清洁剂中NaOH的质量为x,解得,x=4g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