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民族交往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和影响;了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知道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以及南诏关系的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教学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突厥、西域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靺鞨等,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民族政权,推动了祖国的历史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也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联系和交流,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加深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谊,使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民族?他们之间是如何交往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二、探究新知
(一)文成公主入藏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指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概况及其影响。
提示: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教师过渡:上面讲述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那么,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以及南诏的关系如何呢?
(二)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及南诏的关系
1.展示材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
2.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李隆基曾说:“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唐朝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尊重突厥人的社会组织和生活习惯,突厥人的原各级官僚制度一应保存;在吐蕃赞普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玄宗封靺鞨族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教师提问:(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突厥、回纥、靺鞨和南诏的兴起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并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提示:(1)特点:强调华夷一体;对周边民族尊重包容;政策灵活,措施多样。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或经济繁荣);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长期的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概括:
兴起 与唐的关系
与突厥 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突厥汗国建立后,不断开拓疆土,控制了北方草原和整个西域。隋朝时,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 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各首领及继位者接受唐廷的册封。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744年,唐朝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随着汗国的消亡,突厥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与回纥 回纥是居住在漠北的游牧部落。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 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后来,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鹘,获得唐朝同意。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9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其他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其中,大多数西迁到今新疆地区,逐渐与当地民众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与靺鞨 靺鞨是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其中一个分支粟末靺鞨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受封后的渤海国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
与南诏 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其中最南部的部落在唐朝支持下统一了其他五诏,南诏政权建立 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南诏崇尚儒学,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就学者多达上千人
  影响: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加强了各族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文化统一和控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盛唐时的疆域。
提示:盛唐时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南海,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
4.课后活动:各民族团结稳定、和睦相处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结合当前社会,谈谈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唐朝的民族关系,学习了唐太宗曾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周边各少数民族如吐蕃、突厥、回纥等均迅速发展,以及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所以,我们当下更应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节课通过图片、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唐朝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唐朝与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效果良好。同时,也从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但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落后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