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5.3《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 5.3 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内容分析 《基本经济制度》是八年级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第三课时。它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形式,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理解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是法治教育专册,本节课把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制度作为主体内容。
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学生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幼稚性向成熟性过渡的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经济现象,如在了解同学父母的单位过程中会相互之间比较,有的是国有企业,有的是私营企业,有的是个体经济,等等,他们开始刨根问底,琢磨这些单位有什么不同等背后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教育,让他们了解宪法,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治思维,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对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自觉行动、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道德修养: 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 法治观念: 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健全人格:拥护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 责任意识: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材料:年货节 历时近一个月的“年味徐来乐购迎春” 徐州网上年货节圆满收官。据监测徐州市网络零售额74.6亿元同比增长43.4% 。 本次活动紧扣春节消费旺季, 市县两级联动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通过“1+N”模式, 释放了“年货经济”的强大消费潜力。据监测, 活动期间, 徐州市网络零售额74.6亿元, 同比增长43.4%, 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实现电商促消费“开门红”。 思考:徐州年货节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认真研读“年货节”材料,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初步感知我国的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年味徐来乐购迎春”活动,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中国线上经济的发展,成功引出话题。
环节二: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出示素养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的内容 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展示目标,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提前感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环节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科普:中国经济制度 学习任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分别包括哪些成分? 国家对其态度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归纳:公有制经济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组成;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 小组讨论: 今日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已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非公有制经济功不可没。 对此,同学小明产生了困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呢?”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据此,结合教材75页议一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 教师引导归纳: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学生参与视频科普观看,根据自身的所知所学,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教师设置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做好记录,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各小组及时评价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科普,引导学生在分析各种经济成分的同时,初步感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教师设置的思考题,自主梳理教材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环节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小美几位亲人的工作单位属于什么经济体? (2)他们分收入分别是按哪种分配方式取得的?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什么是按劳分配? 教师引领:注意: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 工资、奖金、津贴(国有企业、政府、学校);集体经济中承包土地所得(种地所得); 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买股票,转让专利) 生产要素有哪些? 教师引领: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学生参与情境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按劳分存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并做好记录,同时派代表汇报,各小组进行评价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整理思考题,使学生在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环节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闻播报:阿里巴巴整改 法律链接:《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没有正当理由, 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 说说当市场调节失灵的时候, 谁来进行调控 教师引导归纳:当市场调节失灵的时候, 政府可以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学生赏观看视频,根据教师引导,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共同归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新闻播报”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上的热点现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关注时事热点基础上形象的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同步练习题 拓展性作业: 调查自己家人或新朋好友的收入所属的经济成分,进一步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核心素养,合作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和感悟;通过借用时政热点,引发学生的探究和争鸣。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时政材料分析等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本课突出的亮点有: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设置清晰合理 采用情境教学、自主合作等方式,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不够满意的地方是: 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应更多的给予关注 教师设置问题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课堂检测趣味性有待提高
学习评价设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设情境,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材料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一制度。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分蛋糕”、自主阅读等活动,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