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4.认识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用“”描述物体的特征聚焦玻璃球 乒乓球 空纸盒 小木块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容易滚动?我们可以用“”描述物体的特征聚焦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够稳定摆放?稳定摆放和容易滚动的物体都有什么特征?探索实验1:观察物体的形状圣女果 小木块 小橡皮 六角螺母 圆形橡皮乒乓球 透明胶带 长条橡皮 圆柱橡皮塑料尺可以从不同的面进行观察探索实验2:滚动实验,看看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探索实验2:滚动实验,看看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圣女果 小木块 小橡皮 六角螺母 圆形橡皮乒乓球 透明胶带 长条橡皮 圆柱橡皮塑料尺将实验结果写在学生活动手册对应位置探索实验3:叠一叠,哪种形状的物体容易叠放?研讨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至少有一个面是圆形的乒乓球,无论怎样实验,都不会影响其滚动情况。六角螺母、圆形橡皮也是这样吗?研讨哪些形状的物体能稳定摆放?有什么共同点?不容易滚动的物体都可以稳定摆放,有一些会滚动的物体换个方式也能稳定摆放,比如透明胶带,平放比立放更稳定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收纳物品的收纳?《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形状是物体的关键属性之一。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了解了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质量。本节课将通过“滚动”和“叠放”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另一个基本属性——形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中已经学习过形状,认识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形状。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不再关注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了解形状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方式,物体的稳定性与形状密切相关,从而加深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理解。本课分为四个部分。聚焦部分通过踢足球的情境引出哪些物体容易滚动以及哪种形状的物体容易稳定摆放。探索部分通过观察物体形状、进行滚动实验和叠放活动,让学生体验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研讨部分围绕探索活动展开,帮助学生认识形状对物体运动方式和摆放情况的影响。拓展部分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物体稳定摆放,可以设计各种收纳箱和收纳盒。【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一些平面和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物体的具体形状有所感知。本课以足球容易滚动的生活情境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容易滚动”和“容易叠放”的角度去认识形状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教科书为学生准备了三类具有结构特点的材料:有平平的面的物体(如小木块、长方橡皮)、能滚动的物体(如乒乓球)以及兼具这两种特征的物体(如圆柱橡皮、螺母、透明胶),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体验到物体的形状与它“是否容易滚动”有关,同时也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摆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滚动、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科学思维:在观察、动手操作、分类等活动中,比较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不同。探究实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和稳定叠放方式,认识物体的形状。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影响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滚动、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难点:通过实验探索,能概括出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形状能稳定摆放。【材料准备】学生:斜面、小番茄、长方橡皮、小橡皮、圆柱橡皮、圆形橡皮、透明胶、塑料尺、小木块、螺母、乒乓球等。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导入一、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滚动?1. 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滚动”情境,引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容易滚动?哪种形状的物体容易稳定摆放?这是一个认识物体形状比较有新意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幼儿园的学习中和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知道了物体的许多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球形等,本节课对这些形状的认识不再展开,而是聚焦在物体的形状特征是怎样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稳定摆放方式。设计意图:本课的研究主题聚焦物体的形状特征是怎样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的稳定性,让学生从“容易滚动”和“容易叠放”角度认识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滚动实验和叠放实验活动1:观察物体的形状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木块、长方橡皮各个面的形状都是平平的,乒乓球各个面都是圆圆的,而圆柱橡皮、螺母、透明胶有些面是平平的有些是弯弯的或圆圆的。活动2:滚动实验将物体放在斜面上测试物体的滚动情况,根据物体的滚动进行分类并记录,观察什么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不容易滚动。学生在活动中,很容易发现乒乓球这类球形的物体容易滚动;方形的物体每个面都是平平的,如小木块、长方橡皮在斜面上不容易滚动;而螺母、圆柱橡皮、透明胶这三个物体,同时具有“平平”的面、又有“弯弯”的面,它们具有不同的滚动情况,如圆柱橡皮横着放容易滚动,竖着放不容易滚动。活动3:叠放实验将多个同样的物体叠放起来,观察哪些物体容易叠放。学生试着把多个同样的物体叠高高摆放观察它的稳定性,像方形小木块和长方橡皮,平着放的螺母、透明胶等可以稳定叠放;而像乒乓球,横着放的圆柱橡皮,立着放的透明胶、螺母等容易滚动。引导学生关注容易滚动的形状不容易稳定堆放,相反不容易滚动的形状容易稳定堆放,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三个实验,让学生由认识物体的形状,从不同侧面的形状入手,到滚动和叠放的实验,明白形状决定物体是否稳定或能滚动,当物体有不同的面时,不同面在滚动和叠放的情况可能不同。三、研讨:哪种形状容易稳定摆放?哪种形状容易叠放?1. 提问:“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教在这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物体形状对物体的滚动情况和稳定摆放的影响。“不同形状的物体,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教师引导学生用记录表中的数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像乒乓球和小木块那样的形状,无论怎样实验,都不会改变其滚动情况;如果像螺母、透明胶、圆柱橡皮等有不同形状的面,采用不同的面实验,它的滚动情况不同。2.哪些形状的物体能稳定地摆放?“怎样把物体稳定地摆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滚动的形状具有摆放不稳定性,而不容易滚动的形状是能够稳定摆放的;还可以举例说明,如透明胶,平着放比立着放更稳定;当然,也可以和拓展部分结合起来研讨,设计卡槽稳定地摆放物体。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四、拓展:不同形状的收纳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物体稳定摆放,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设计不同形状的卡槽收纳箱、收纳盒进行稳定收纳【板书设计(生成)】比较物体的轻重(不稳定摆放) (稳定摆放) (不容易滚动) (容易滚动)【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认识物体的形状.pptx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