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程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特性,特别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如轻重、薄厚、颜色和形状等。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将重点从物体的一般外部特征转向两个基本特性:轻重和形状。虽然所有物质都具有质量,但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质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因此,本课将通过探讨物体的“轻重”这一直观特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物质具有质量”这一概念的认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聚焦部分,我们将调查学生对比较物体轻重方法的现有理解。接着,在探索环节,学生将通过观察、手掂和使用简易工具等多种方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研讨环节,我们将讨论这些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轻重,需要通过比较多个物体来进行。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轻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学情分析】在前面探索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时可能已经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在根据轻重分类时,有些学生也会用掂的方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但是学生可能不会自主地认识到物体的轻重是需要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同时,缺乏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在遇到不同情况的物体轻重比较时无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这一课,将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并且“描述轻重”是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结果。【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手掂、简单工具称量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手掂和简单工具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探究实践:初步掌握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认识到用简单工具测量轻重更准确。态度责任: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测量,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难点:多个物体进行两两掂量时,能够做到有序、严谨,并根据掂量结果准确地排序和记录。【材料准备】学生: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简易天平。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导入一、 我们怎样知道不同物体的轻重?1. 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这节课要用到的四个物体,提问“我们怎样知道不同物体的轻重呢?”,并把“轻重”一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学生可能会说用手掂、用秤称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不要对他们的说法予以纠正。接下来,教师可以揭示本课的重点,即用多种方法探究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有过用手掂一掂这种简单的方法比较轻重的经历,在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轻重是通过比较才能描述。二、三种方法对物体轻重的排序在开始探索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然后预测它们的重量,并记录下这些预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排序。“我们应该如何记录排序的顺序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一采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数字越小,表示物体越轻。例如,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用数字1表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4表示。这样做有助于后续对比较结果的讨论。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进行预测,然后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将他们的排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预测依据。学生们会发现排序结果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点。这时,教师可以将讨论集中在“对于形状相同的空盒子和小木块,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对于同样是球形的小玻璃球和乒乓球,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简要总结,指出预测可能不准确,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重量,比如用手掂量和使用秤称量。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手掂量来比较这四个物体的重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序、严谨地进行掂量比较。实验结束后,小组内部要先讨论三种比较重量的方法中,“哪种排序结果更准确”。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让小组将掂量和称量的实验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即使不能展示所有小组的结果,也应尽可能多地展示),为接下来的集体研讨做准备。设计意图:因用手掂量可能会判断不准确,或难于精确判断轻重相当的物体,而且当物体种类多时两两掂量步骤繁琐,由此顺势引出用工具简易天平称一称。这里借助简易天平采用标准物称量物体轻重,标准物称量法可以依次测出不同物体的轻重,省去两两掂量法存在步骤繁琐和判断不准确性的缺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小和容易放在盘子里的物体作为称量地标准物。经过三种方法多次比较,学生会发现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比较科学、准确。三、三种称量方式哪种更准确?1. 提问:“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三次排列结果,哪一次更准确 ”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准确”,指向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常会说出: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等。木块是较轻还是较重的?怎样描述呢?怎么描述一个物体的轻重”。物体的轻重,需要将多个物体通过比较才能描述,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关注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关注物体之间的比较)的视角。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四、拓展:天平的发展史了解天平的科学史,帮助学生建立工具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板书设计(生成)】比较物体的轻重【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共11张PPT)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3.比较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轻重”描述物体的特征聚焦我们可以用“轻重”描述物体的特征玻璃球 乒乓球 空纸盒 小木块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探索方法1:猜一猜将你猜测的结果写在“猜一猜”的位置探索方法2:掂一掂用手掂一掂,两两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探索方法3:称一称还可以使用简易天平进行称量探索方法3:称一称两两进行比较,将最后的结果写在“称一称”中探索:简易天平称量物体的轻重在用天平测试前,将指针指到中间位置在左边轻轻放置称量的物品一次只放一个物体在右边轻轻放置回形针的数量,边放边数,放完一个等一下再放下一个。直到天平指针回到中间位置,或突然沉下去。记录回形针的数量手不能触碰托盘研讨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三次排序结果,哪一个更准确?我会汇报1猜一猜。2掂一掂。3称一称。“称一称”的方法能更准确的判断物体的轻重研讨2.木块是较轻的还是较重的?怎么描述?木块和空盒子相比,是较重的木块和玻璃球相比,是较轻的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比较物体的轻重(课件)-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2024).pptx 《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设计.docx 天平的发展历史.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