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适应性考试针对性试题1.(2024九上·深圳期末)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实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不需要注意( )A. B.C. D.2.(2024九上·深圳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液体体积C.振荡试管液体D.检验装置气密性3.(2024九上·深圳期末)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1个二氧化硫分子:SOB.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a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4.(2024九上·深圳期末)茶叶中富含硒,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硒及其周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元素和硒元素位于同一周期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2024九上·深圳期末)香云纱是顺德特产,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主要过程有:绸缎准备、薯莨液制备(薯莨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浸莨水、煮绸、过泥、晾晒、摊雾等。回答问题。5.薯莨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儿茶素(化学式为CsH4Ox,相对分子质量为290)。下列有关儿茶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中x-6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COD.由15个碳元素、14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6.下列对制作香云纱的过程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过程 解释A 过泥”过程,河泥中铁离子会与儿茶素分子发生反应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 “晾晒”过程,水分蒸发 水分子间隔变大C “摊雾”过程,选择傍晚时分,温度较低,保持丝绸湿软度 温度较低时,水分子停止运动D “煮绸”过程,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 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A.A B.B C.C D.D7.(2024九上·深圳期末)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27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8.(2024九上·深圳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有碳元素探究蜡烛中含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9.(2024九上·深圳期末)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四种制取氧气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B.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阳极收集C.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相同D.四种途径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10.(2024九上·深圳期末)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含S等)烟气中SO,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煤产生 SO,的化学方程式是为S+O2SO2B.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需相同同11.(2024九上·深圳期末)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2)当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加入的液体试剂液面高度应该在 (填“a”或“b”)处;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3)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装置A可用于制取 ;其反应原理为 12.(2024九上·深圳期末)竹子(如图1)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中空”的竹子里主要含有三种气体: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平均密度大于空气。为研究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定性分析(1)小明取适量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定量测定小红欲粗略测定竹子里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①收集一瓶竹子里的气体。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总体积为250mL的集气瓶收集一瓶竹子里的气体。方法如图2。按照图3装置连接好实验装置。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一段时间,发现白磷燃烧,同时螺旋状铜丝的颜色由亮红色变成黑色(成分为氧化铜)。③白磷燃烧停止后撤离酒精灯,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有水倒吸入集气瓶内,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约为 25mL。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实验中忽略竹子里的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2)如上排水法收集好气体的集气瓶应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3)步骤②中,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能引燃瓶内的白磷是利用了铜丝的 性。(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5)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0,在竹子里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经过后面多次实验测定发现这次测定结果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13.(2024九上·深圳期末)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在航海、航空航天等方面发展迅速,图1是氢气的制取、储存、释放和应用的流程图。(1)氢气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其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2)固态储氢是通过合金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吸附储氢。图1用镁镍合金(MgNi)存储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3)利用太阳光和催化剂可实现水的高效分解。图2为光解制氢的微观模型图,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4)常见的储氢方式还有气态储氢,将氢气压缩存储于高压罐中储存。请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能被压缩的原因 。14.(2024九上·深圳期末)已知碳酸氢钙[Ca(HCO3)2]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加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反应原理为 Ca(HCO3)2CaCO:++HO+CO,碳酸钙在高温下会继续分解产生氧化钙和 CO2。如图是 32.4g 碳酸氢钙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碳酸氢钙的物理性质有 、 (2)加热至120℃时,碳酸氢钙分解结束,生成20g 碳酸钙;继续加热至C时,碳酸钙开始分解,通常控制在1050℃左右才完全分解。(3)试计算最后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实验不需用电,不需标注用电符号,符合题意;B、该实验涉及燃烧,需带护目镜,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涉及燃烧,需注意明火小心火灾,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涉及加热、燃烧,需注意热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需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再由补充水的体积计算氧气体积,由此确定实验注意事项及各图标的名称分析。2.【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内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o角,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符合题意;C、振荡试管要手持试管左右振荡, 不能堵住试管上下振荡,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密闭体系,装置中长颈漏斗处与外界相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药品用量、酒精灯使用方法分析;B、根据量筒读数正确操作分析;C、根据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密闭体系分析。3.【答案】D【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 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2,不符合题意;B、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0,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C、 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为,不符合题意;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符号为H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分子利用化学式表示分析;B、根据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分析;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D、根据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分析。4.【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B、 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和硒元素不在同一行,位于不同周期 ,不符合题意;C、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4 ,不符合题意;D、 元素周期表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在同一行分析;C、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D、根据 元素周期表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答案】5.D6.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元素质量比中占比越大,元素质量分数越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分析;(2)根据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水沸腾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分析。5.A、 儿茶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90,则12×15+14+16x=290,x=6,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4:(16×6),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C、 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D、该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A、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B、水蒸发是水分子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较低时分子仍在不断运动,但运动速率会降低,符合题意;D、 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A、图中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 +3H2O,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不符合题意;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6:5=23:27 ,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氧元素由单质变成化合物,化合价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所给各物质分子构成分析;B、根据微观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数目分析;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8.【答案】D【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探究蜡烛燃烧生成水,由此推导出蜡烛中含氢元素,不能验证碳元素,不符合题意;B、酒精和水混合不是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C、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不符合题意;D、小木块为可燃物,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条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干冷烧杯可验证燃烧生成水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D、根据小木块为可燃物,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分析。9.【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氧气、空气分离氧气都需加热,水制氧气需能电,过氧化氢制氧气常温进行, 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不符合题意;B、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阳极收集 ,不符合题意;C、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反应条件不同, 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D、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所给各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电解水正氧负氢现象及空气制氧气为物理变化分析。10.【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A、 燃煤产生二氧化硫是硫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S+O2SO2 ,不符合题意;B、 由图示可知,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大于碳酸钙,碱石灰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 ,不符合题意;C、300s时碱石灰即将二氧化硫浓度降至0,所以300s吸收效果即可达到最好,不符合题意;D、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变量需唯一,原煤的质量需相同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硫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分析;B、根据图示曲线变化情况分析;C、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硫含量降至为0时的时间分析;D、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唯一性分析。11.【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BD(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3)氧气;2KMnO4K2MnO4+MnO2+O2↑【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常温进行,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要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获得平稳气流,需通过控制液体流速来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装置组合为BD。(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加入的液体试剂液面高度应该在 b处,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3)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可用于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该反应原理是2KMnO4K2MnO4+MnO2+O2↑。【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有分液漏斗的制气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由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装置分析;(2)根据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要白(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12.【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正放(3)导热(4)4P+5O22P2O5或2Cu+O22CuO(5)10%;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好气体的集气瓶要正放桌面上。(3) 步骤②中,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能引燃瓶内的白磷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4)步骤 ② 中发生的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铜与氧气受热生成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Cu+O22CuO。(5)反应后瓶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则氧气体积分数为,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2)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分析;(3)根据金属的导热性分析;(4)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铜与氧气受热生成氧化铜分析;(5)根据反应后瓶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分析 。13.【答案】(1)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合理即可)(2)Mg2Ni +2H2Mg2NiH4;化合反应(3)2H2O2H2↑+O2↑;氢原子和氧原子(或H、O)(4)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1) 气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是由于氢气燃烧热值大、来源广泛、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2)由图示可知,镁镍合金存储氢气发生的是Mg2Ni 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Mg2NiH4,方程式为Mg2Ni +2H2Mg2NiH4。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由图示可知, 反应I是水在太阳光及催化剂I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H2↑+O2↑。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则该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 氢气能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等分析;(2)根据图示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多变一”的反应化合反应分析;(3)根据图示确定 反应I是水在太阳光及催化剂I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分析;(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14.【答案】(1)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850(3)解:由钙元素质量守恒可知, 32.4g 碳酸氢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即为最后生成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则最后生成氧化钙质量为32.4g。【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碳酸氢钙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由图示可知, 加热至120℃时,碳酸氢钙分解结束, 当温度高于850 ℃时,固体质量又减小,说明碳酸钙开始分解。【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2)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固体质量减小分析;(3)根据碳酸氢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即为最后生成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1 / 1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适应性考试针对性试题1.(2024九上·深圳期末)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实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不需要注意( )A. B.C. D.【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A、该实验不需用电,不需标注用电符号,符合题意;B、该实验涉及燃烧,需带护目镜,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涉及燃烧,需注意明火小心火灾,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涉及加热、燃烧,需注意热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需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再由补充水的体积计算氧气体积,由此确定实验注意事项及各图标的名称分析。2.(2024九上·深圳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液体体积C.振荡试管液体D.检验装置气密性【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内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o角,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符合题意;C、振荡试管要手持试管左右振荡, 不能堵住试管上下振荡,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密闭体系,装置中长颈漏斗处与外界相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药品用量、酒精灯使用方法分析;B、根据量筒读数正确操作分析;C、根据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密闭体系分析。3.(2024九上·深圳期末)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1个二氧化硫分子:SOB.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a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答案】D【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 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2,不符合题意;B、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0,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C、 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为,不符合题意;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符号为H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分子利用化学式表示分析;B、根据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分析;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D、根据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分析。4.(2024九上·深圳期末)茶叶中富含硒,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硒及其周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元素和硒元素位于同一周期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B、 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和硒元素不在同一行,位于不同周期 ,不符合题意;C、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4 ,不符合题意;D、 元素周期表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在同一行分析;C、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D、根据 元素周期表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2024九上·深圳期末)香云纱是顺德特产,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主要过程有:绸缎准备、薯莨液制备(薯莨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浸莨水、煮绸、过泥、晾晒、摊雾等。回答问题。5.薯莨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儿茶素(化学式为CsH4Ox,相对分子质量为290)。下列有关儿茶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中x-6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COD.由15个碳元素、14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6.下列对制作香云纱的过程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过程 解释A 过泥”过程,河泥中铁离子会与儿茶素分子发生反应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 “晾晒”过程,水分蒸发 水分子间隔变大C “摊雾”过程,选择傍晚时分,温度较低,保持丝绸湿软度 温度较低时,水分子停止运动D “煮绸”过程,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 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A.A B.B C.C D.D【答案】5.D6.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元素质量比中占比越大,元素质量分数越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分析;(2)根据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水沸腾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分析。5.A、 儿茶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90,则12×15+14+16x=290,x=6,不符合题意;B、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4:(16×6),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C、 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D、该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A、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B、水蒸发是水分子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较低时分子仍在不断运动,但运动速率会降低,符合题意;D、 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4九上·深圳期末)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27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答案】C【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A、图中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 +3H2O,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不符合题意;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6:5=23:27 ,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氧元素由单质变成化合物,化合价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所给各物质分子构成分析;B、根据微观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分子数目分析;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8.(2024九上·深圳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有碳元素探究蜡烛中含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答案】D【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探究蜡烛燃烧生成水,由此推导出蜡烛中含氢元素,不能验证碳元素,不符合题意;B、酒精和水混合不是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C、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不符合题意;D、小木块为可燃物,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条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干冷烧杯可验证燃烧生成水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D、根据小木块为可燃物,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分析。9.(2024九上·深圳期末)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四种制取氧气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B.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阳极收集C.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相同D.四种途径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氧气、空气分离氧气都需加热,水制氧气需能电,过氧化氢制氧气常温进行, 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不符合题意;B、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阳极收集 ,不符合题意;C、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反应条件不同, 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D、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所给各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电解水正氧负氢现象及空气制氧气为物理变化分析。10.(2024九上·深圳期末)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含S等)烟气中SO,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煤产生 SO,的化学方程式是为S+O2SO2B.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需相同同【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A、 燃煤产生二氧化硫是硫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S+O2SO2 ,不符合题意;B、 由图示可知,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大于碳酸钙,碱石灰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 ,不符合题意;C、300s时碱石灰即将二氧化硫浓度降至0,所以300s吸收效果即可达到最好,不符合题意;D、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变量需唯一,原煤的质量需相同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硫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分析;B、根据图示曲线变化情况分析;C、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硫含量降至为0时的时间分析;D、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唯一性分析。11.(2024九上·深圳期末)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2)当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加入的液体试剂液面高度应该在 (填“a”或“b”)处;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3)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装置A可用于制取 ;其反应原理为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BD(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3)氧气;2KMnO4K2MnO4+MnO2+O2↑【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常温进行,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要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获得平稳气流,需通过控制液体流速来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装置组合为BD。(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加入的液体试剂液面高度应该在 b处,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3)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可用于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该反应原理是2KMnO4K2MnO4+MnO2+O2↑。【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有分液漏斗的制气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由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装置分析;(2)根据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要白(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12.(2024九上·深圳期末)竹子(如图1)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中空”的竹子里主要含有三种气体: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平均密度大于空气。为研究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定性分析(1)小明取适量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定量测定小红欲粗略测定竹子里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①收集一瓶竹子里的气体。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总体积为250mL的集气瓶收集一瓶竹子里的气体。方法如图2。按照图3装置连接好实验装置。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一段时间,发现白磷燃烧,同时螺旋状铜丝的颜色由亮红色变成黑色(成分为氧化铜)。③白磷燃烧停止后撤离酒精灯,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有水倒吸入集气瓶内,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约为 25mL。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实验中忽略竹子里的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2)如上排水法收集好气体的集气瓶应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3)步骤②中,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能引燃瓶内的白磷是利用了铜丝的 性。(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5)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0,在竹子里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经过后面多次实验测定发现这次测定结果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正放(3)导热(4)4P+5O22P2O5或2Cu+O22CuO(5)10%;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好气体的集气瓶要正放桌面上。(3) 步骤②中,用酒精灯加热瓶外铜丝能引燃瓶内的白磷是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4)步骤 ② 中发生的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铜与氧气受热生成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Cu+O22CuO。(5)反应后瓶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则氧气体积分数为,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2)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分析;(3)根据金属的导热性分析;(4)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铜与氧气受热生成氧化铜分析;(5)根据反应后瓶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白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分析 。13.(2024九上·深圳期末)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在航海、航空航天等方面发展迅速,图1是氢气的制取、储存、释放和应用的流程图。(1)氢气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其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2)固态储氢是通过合金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吸附储氢。图1用镁镍合金(MgNi)存储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3)利用太阳光和催化剂可实现水的高效分解。图2为光解制氢的微观模型图,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4)常见的储氢方式还有气态储氢,将氢气压缩存储于高压罐中储存。请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能被压缩的原因 。【答案】(1)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合理即可)(2)Mg2Ni +2H2Mg2NiH4;化合反应(3)2H2O2H2↑+O2↑;氢原子和氧原子(或H、O)(4)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1) 气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是由于氢气燃烧热值大、来源广泛、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2)由图示可知,镁镍合金存储氢气发生的是Mg2Ni 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Mg2NiH4,方程式为Mg2Ni +2H2Mg2NiH4。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由图示可知, 反应I是水在太阳光及催化剂I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H2↑+O2↑。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则该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 氢气能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等分析;(2)根据图示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多变一”的反应化合反应分析;(3)根据图示确定 反应I是水在太阳光及催化剂I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分析;(4)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14.(2024九上·深圳期末)已知碳酸氢钙[Ca(HCO3)2]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加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反应原理为 Ca(HCO3)2CaCO:++HO+CO,碳酸钙在高温下会继续分解产生氧化钙和 CO2。如图是 32.4g 碳酸氢钙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碳酸氢钙的物理性质有 、 (2)加热至120℃时,碳酸氢钙分解结束,生成20g 碳酸钙;继续加热至C时,碳酸钙开始分解,通常控制在1050℃左右才完全分解。(3)试计算最后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答案】(1)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850(3)解:由钙元素质量守恒可知, 32.4g 碳酸氢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即为最后生成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则最后生成氧化钙质量为32.4g。【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碳酸氢钙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由图示可知, 加热至120℃时,碳酸氢钙分解结束, 当温度高于850 ℃时,固体质量又减小,说明碳酸钙开始分解。【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2)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固体质量减小分析;(3)根据碳酸氢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即为最后生成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适应性考试针对性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适应性考试针对性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