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 质量守恒定律 (综合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2.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1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洗净的铜锅应擦干并保存在干燥处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C.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4.在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对镁燃烧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完成了在密闭容器中镁粉燃烧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气球的体积一直缩小 B.反应过程中镁粉的质量不变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物质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该成果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工合成淀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都不变C.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22:1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计算碳氢原子的个数比8.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数值为6%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99.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 ④反应的速率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10.下列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A.14 g碳与32 g氧气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 gB.木条燃烧时,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50 mL 98%的浓硫酸用50 mL水稀释,根据溶质质量守恒推出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D.水电解生成和的分子数之比为2:1,根据原子个数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之比为2:111.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12.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A.甲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B.x=20.1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13.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14.“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和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和合成的下列物质中,符合要求的是( )A.乙醇() B.甲酸()C.乙酸() D.甲醇()15.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一定属于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6.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示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A,酒精与水混合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2)实验B、C、D中,反应发生并冷却后,天平不平衡的是_______(填字母),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3)实验D中红磷是否足量对实验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析上述实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选用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从宏观和微观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元素种类 D.物质种类 E.物质总质量 F.元素化合价17.某同学在科技活动课上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瓶内放了足量的盐酸,b是未充气的气球,里边放有6.5 g锌粉,将它紧紧套在瓶口上(图1)。将图1的装置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然后将气球内锌粉全部倒入瓶内,立即产生气体,气球逐渐胀大,锌粉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全部反应(图2)。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质量为,结果<。试分析:(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2)天平显示<的原因是_______(装置不漏气)。(3)在_______条件下称量=。(4)若生成的为0.2 g,在标准状况下,气球体积最大不超过_______L。(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 g/L,结果精确到0.01)18.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光催化反应路线,可在室温下驱动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酸(),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属于分解反应 B.元素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19.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2)该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种.(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催化剂.(4)当2n个X原子与另一种反应物的微粒混合时,得到的微粒个数是_______(填“=”、“﹤”、“﹥”或“”、“”)2n个.20.(1)“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使用的火炬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甲醇()可以通过工业尾气捕集的二氧化碳加氢生成,转化过程中实现碳元素完全转移:且制备过程所需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甲醇“零碳”的原因是______。A.甲醇物质中不含碳元素B.每生产32吨甲醇可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44吨C.甲醇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碳D.甲醇的生产和使用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3)“碳”的捕捉。把含量高的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钙溶液喷雾发生器的容器,是一种简易捕捉流程。写出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碳”的转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在固相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21.高氯酸铵()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运载火箭的动力,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22.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采用以下物质:①;②;③;④分解的方法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消耗原料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现有乙醇和乙醛()的混合物共13.6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23.某阻燃剂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镁[],遇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分别是、和______。称取一定质量碱式碳酸镁充分灼烧,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仅吸收水蒸气)和过量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增重0.54g,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g白色沉淀。则中a值为______。24.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和O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原因是 ;(3)从微观上解释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9分)2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波义尔(1663年) 罗蒙诺索夫(1756年) 拉瓦锡(1777年)实验前先称量金属质量,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得到金属灰。立即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 锡()在密闭容器里加热,生成白色氧化锡(),容器和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加热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45.0份质量的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完全分解,生成41.5份质量的和 份质量的,得到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结论。(1)波义尔实验中,质量:金属灰_______原金属(填“>”、“=”、“<”)。(2)罗蒙诺索夫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拉瓦锡实验中,得到_______份质量的。(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 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②引燃白磷,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填字母)。A.先向外移动再向内移动B.先向内移动再向外移动③用此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白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5)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于测定空气中含量。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白磷,关闭弹簧夹,用强光引燃,待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有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三)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着火点40℃,在空气中易自燃,散发出浓烟。(6)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A.氧气和臭氧() B.金刚石和石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7)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则X(白磷)的化学式为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另外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盐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且是密闭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有:2Cu、5O、2H、C;反应前有:2Cu、2H、3O,所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故化学式为,故说法正确;B、根据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说法错误;C、由可知,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D、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铜制品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洗净的铜锅应擦干并保存在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故说法正确;故选B。3.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生成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X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是光合作用,其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中没有氧气参与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A、该实验中,镁粉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变小,故气球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不符合题意;B、镁粉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过程中镁粉的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符合题意;D、镁粉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白色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B解析: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不正确;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不正确;D、该反应两种物质参与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6.答案:D7.答案:B8.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A错误;分析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x=1-36%-32%-8%=24%,B错误;反应后,乙和丙的质量分数减小,两者均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增大,丁是生成物,故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丁,该反应具备“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36%-2%)=14:17,D错误。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D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g-1.9=22.1,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加热样品1后,固体质量减少,最后质量大于2g,则生成物中有气体,有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对比样品1、2的曲线知,相同温度,样品1固体质量减少更快,即加入乙反应速率更快,将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说明乙化学性质不变,所以乙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4.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和在一定条件下按不同比例合成的产物中,碳、氧元素只能来自,又因“绿色化学”的零排放(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为化合反应),故产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一定为1:2。15.答案:C解析:由图1可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该反应可表示为,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Z一定是化合物。由图2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2 g-44 g=28 g,生成Z的质量为34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4 g-28 g=6 g;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6 g:28 g=3:14。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从4变为2。Y、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答案:(1)酒精与水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盘总质量减轻(3)无;(4)ACE17.答案:(1)符合(2)充满氢气的气球受到浮力的作用(3)真空(4)2.22解析:(1)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氢气球会受到浮力的作用。(4)根据体积,故。18.答案:(1)分子(2)6:1(3)(4)B解析:(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为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它们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2)乙酸的化学式为,由乙酸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1。故填:6:1;(3)该反应为甲烷、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乙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4)A、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说法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即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1,说法错误。故选:B。19.答案:(1)1:1(2)2(3)不是(4)20.答案:(1)B(2)BD(3)(4)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减少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解析:(1)A、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错误;B、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C、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C、0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错误;D、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C、0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错误;故答案为:B;(2)A.甲醇中含碳元素,说法错误;B.设生成32吨甲醇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x=44吨,即每生产32吨甲醇可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44吨,说法正确;C.甲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说法错误;D.甲醇的生产和使用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D;(3)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减少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减少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21.答案:+7;解析:高氯酸铵()中,铵根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8个,氧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氯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是;故填:+7;。22.答案:(1)④(2)14.423.答案:;5解析:某阻燃剂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镁【】,遇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吸收水分)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增重0.54g即为生成水的质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g白色沉淀(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氢元素守恒,化学式中2个氢氧根,遇热分解时可生成6分子的,设氢氧根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中碳元素质量全部来自样品中碳酸根,根据碳元素守恒,设碳酸根的质量为y,则有,,解得,则在碱式碳酸镁中氢氧根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7×2):(60×b)=0.17g:1.2g,解得b=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即为(+2)×a+(-1)×2+(-2)×b=0,所以a=5。24.答案:(1)(2)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保持不变解析:(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甲酸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2)由元素的概念可知,H和O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原因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3)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故答案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保持不变。25.答案:(1)>(2)(3)3.5(4)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A;无(5)反应前后注射器的刻度(6)AB(7)解析:(1)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金属与容器中气体发生反应得到金属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灰的质量=原金属质量+参加反应气体的质量,故金属灰的质量大于原金属;(2)锡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质量=45.0份-41.5份=3.5份;(4)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白磷燃烧过程中放热对压强的影响大于氧气消耗对压强的影响,故燃烧过程中压强变大,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燃烧结束,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活塞向内移动,故活塞先向外再向内移动;故选A;③白磷只要与氧气发生反应即可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若白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实验通过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注射器刻度的变化得出消耗氧气的体积,故需要测定的数据有锥形瓶(含导管) 的容积、反应前后注射器的刻度;(6)A、氧气与臭氧都是氧元素组成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AB;(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不变,反应物中:1个X分子,10个氧原子,生成物中:4个磷原子、10个氧原子,故1个X分子中含有4个磷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