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绵阳市安州区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在不断地衍变,以下制作陶瓷的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泥 B.拉坯
C.画坯 D.烧窑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A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一氧化碳作气体燃料
B 金刚石的硬度大 金刚石切割玻璃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A.A B.B C.C D.D
3.如图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试管①充满N2,试管②、③充满空气,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到只有试管②中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氮气不支持白磷燃烧①
B.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4.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热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呵护海南碧水蓝天的行动中,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B.实施垃圾分类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D.使用一次性餐具
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指标中,通过过滤能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味 C.无异色 D.无细菌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液氮 氯化钠 氧化铁
B.水银 蒸馏水 海水
C.臭氧 冰水混合物 酒精
D.洁净空气 氯化镁 液态氧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氢气纯度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 D.处理废弃药品
9.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原子和氦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当X=8时,该微粒属于阴离子
C.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D.镁元素、氯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0.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A.a、b、c中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a→b发生了物理变化
C.b→c分子间间隔减小,分子体积也减小
D.b→c分子的种类不变
11.海南岛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B.硒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12.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我国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以下对水资源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故供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水资源极为丰富
B.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水量少,需要节约用水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资源
D.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无需净化,只要通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即可
1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Fe和Ag组成的混合粉末放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向滤液中加入铁粉也无现象,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Cu2+、Ag+
B.滤渣中一定只含有单质Ag、Cu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3+
D.反应后所得滤渣经洗涤、晾干后,比反应前的固体混合粉末质量减小了
14.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音:hā)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  )
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数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化合反应生成物是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16.蔗糖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硫离子:S﹣2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两个氮分子:2N D.氧化铝:Al2O3
18.化学实验常有“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实验 探究水的组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探究碱的性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异常情况 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测量结果偏大 开始时无蓝色沉淀出现 冷却后天平不平衡
选项 A.氢气溶于水 B.装置漏气 C.稀硫酸过量 D.红磷量不足
A.A B.B C.C D.D
19.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g
D.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5:28
20.下列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一定质量MnO2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D.通电分解水
二.填空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19分)
21.(4分)(1)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①硫元素    ;
②2个氮分子    ;
③标出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2)在符号“2CH4”中,“4”表示的含义是    。
22.(8分)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
   (填序号)。
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煤炭
(2)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晶体硅(Si)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7分)多角度认识二氧化碳。
(1)认识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二氧化碳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二氧化碳由   构成。
(2)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三.实验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0分)
24.(8分)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
装置回答问题: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a仪器的名称    。
(2)制备装置应该选    (填写字母)。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收集氧气,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原因是此时的气体中可能混有    ;需要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4)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5)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混淆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区分    。(写具体过程)
25.(4分)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 1 中装置 B 的作用是   ,装置 A、B 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气体中 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 2),使用汞的优点有   。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只要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26.(8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图所示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一: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    色固体。第2小组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2)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了    。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   。
(3)实验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补充一个实验可得出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
四.工艺流程题
27.(7分)(1)氢气可以通过煤的气化得到,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也可以由甲醇(CH3OH)转化获得,甲醇转化为氢气的流程如图2:
①甲醇(CH3OH)中含有   种元素。
②在蒸发器内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在反应器内发生两个反应:
ⅰ.CH3OHCO+2H2;
ⅱ.CO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反应转化为CO2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
ⅰ的反应类型是   。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计算题(14分)
28.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高锰酸钾,兴趣小组同学取10g该药品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10 10 9.24 9.16 9.04 9.04
(1)加热到t4min时,   (填“是”或“否”)完全反应。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10g药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D A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B C C D C C D
21. (4分)(1)①S;②2N2;③O2;(2)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22. (1分)(1)ac;
(7分)(2)电;硅原子;;SiO2;2Mg+SiO2Si+2MgO。
23. (2分)(1)元素;分子。
(3分)(2)二氧化碳的密布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
(2分)(3)CO;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4. (1分)(1)试管;
(2)(3分)A;2KMnO4K2MnO4+MnO2+O2↑;
(3)(2分)空气;防止水槽中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
(4)(1分)大;
(5)(1分)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熄灭,则此瓶为二氧化碳,则另一瓶气体是氧气(若木条燃烧得更剧烈,则该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5. (1)(1分)除去水蒸气,否;
(2)(1分)ABD;
(3)(2分)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26. (1)(2分)黑;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使氧气不足;
(2)(2分)氢气;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3)(4分)Cu+2AgNO3=2Ag+Cu(NO3)2;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铁丝;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7.(1)(2分)C+H2OCO+H2;
(2)(5分) ① 三; ②物理;③分解反应, CO+H2O CO2+H2。
28. 解:(1)(2分)加热到t4min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已完全反应。
(2)(3分)由表中的数据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g﹣9.04g=0.96g。
(3)(8分)设10g药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0.96g
解得:x=9.48g
答:10g药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9.48g。
故答案为:(1)是;
(2)0.96;
(3)9.4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