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制作水火箭1.水火箭概述2.水火箭发射原理3.水火箭制作过程4.水火箭研究方法水火箭概述令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 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 三分之一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 射。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 作用力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 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 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1、 加水→动量守恒令 动量为物体质量和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守恒指系统 之总动量为此系统中各物体之动量和。因为瓶中容纳的空 气有限,在喷气嘴打开的瞬间,空气一下就冲出来了,加 入水后,压缩空气将水向外推,当水流高速向外冲出时, 增加反作用力,也就能推动水火箭向上升空。2、 打气→气压令 单位面积中所受的空气压力。令 P=F/A ( P:压力 F:作用力A:面积)令 压力愈大,所产生的作用力也愈大,所提供的反作用力越 大。3 发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令 1.灌得饱饱儿的气球,里头充满了空气。令 2.把吹气口松开,空气就会从吹气口咻咻咻的跑 出来。令 3.往后面喷出来的空气力量,会把气球往前面推 进。火箭的冲力,也是利用这种反作用力产生的。水火箭升空的原理和把气球放 气的道理一样。4飞行→重力、弹道飞行、空气阻力令 重力:使物体落回地面的力。两物体间重力大 小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取决于物体的质 量。距离愈大,拉在一起的力量就越小。物体 的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令 空气阻力:物体移动穿过空气时,空气分子撞 在物体上产生摩擦力,此种摩擦力称之为空气 阻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令 弹道飞行:物体以一起始力向一仰角方向作用, 物体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呈一抛物线方式飞 行。此抛物线即为弹道。令 水火箭升空后,靠本身的惯性力量继续飞行, 可是受到地心引力及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速 度越来越慢,最后呈抛物线掉落地面.水火箭的制作过程所需准备的材料:2~3个1.25L的可乐瓶、剪刀、工科用三角板、木塞、记号笔、订书机、双面胶、装饰纸、电工胶布等。单级水火箭的制作方法用剪刀慢慢修剪至画线处,尽量使其 平整。2.将火箭缓冲头由下方较宽处套入。3.将火箭泡绵头放正,用防水胶带(电 火布)于相接处加以固定。一、火箭头1.取一个瓶子,沿虚线用美工刀或剪刀切 开。二、火箭头与压力槽的连接取一完整的瓶子,将底座取下,做为压力 槽。将火箭头与压力槽的底部相连接,然后置 于平坦之桌面上或地面上滚动,看看是否连接 平整,滚动情况是否平顺 。若平顺,则以防水 胶带加以固定。当然,有时考虑到连接问题,常并不连接 压力槽或使用中空的螺丝固定。三、尾翼1.选两个完整的瓶子,取中间一段。2.使用三角版于封皮双层处剪下腰为八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3.沿线剪下。4.将三角形形底边一公分处,往外折起90 °。另一边同样动作。5.翻开尾翼,里面贴上双面胶带,将它黏贴住。6.沿短边、斜边以钉书机将其钉住。7.沿短边、斜边用防水贴布再贴过。防水贴布之贴法为贴一半,然后悬空之另一半再反折至 另一边。8.用双面胶黏贴于折起部分的底部。 依相同步骤,完成片4尾翼。9.取一空瓶,再沿“虚线5”取下中间一段。10.将四片尾翼平均黏贴于瓶上。尾翼底部需与上图虚线3贴齐。11.再以钉书机加以固定。12.先以防水胶带黏贴在尾翼的两侧,黏 贴时须注意防水胶带的长度须够长, 上 方需比尾翼高约一个贴布宽,下方反折 入瓶内,以增加牢固程度。13.将尾翼套入压力槽的瓶口处,需注意保持整体保 特瓶火箭箭身的笔直,以确保飞行方向的准确。14.再以防水胶带缠绕于尾翼上方两圈水火箭的探讨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关系。通过实验得出,当水量为1/4时,水火箭飞地最 高.气压与射程成正比.这是因为气压越大,喷水 的力量越大,水火箭的冲量越大,水火箭做反冲运 动.质量越大,所需提供的动量就越大,当质量一 定时,速度越大动量越大.而提高速度的方法是提 高单位时间喷水量.所以,只有当水火箭内的气压 与水量适当时,才能飞地更远更高.最佳发射仰角50 °~55 °之间 (约为52 ° )时,可以达到 最大的射程.2、发射轨道对射程的影响3、箭头重量对发射轨道的影响令 重心正好位于首尾中点,即水火箭的重心和几何 中心重合时最好!未加前置填充物的弹头,因受 到尾翼质量的影响,重心明显偏后.这时候,因 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 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弹头即成 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弹头A与 弹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 (AG>AB) ,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 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 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 =BG (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 、B产生的力矩才会 相同,达成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