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水钟(教案+课件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水钟(教案+课件16张PPT)

资源简介

大象版 四年级下册 《精确时间的步伐》单元 3.水钟 教学设计
单元 《精确时间的步伐》 课题 3.水钟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3~4年级②举例说明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拆装简单产品,了解产品的构造和特点。 12.2 技术和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4年级③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技术(如交通技术、电力技术等)和工程(如高速铁路、发电站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12.3 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3~4年级④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涉及并制作简易装置。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3~4年级④利用常用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3~4年级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等时性来计时的,是古代人类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科学思维: 能归纳总结出水钟的工作原理,在小水钟的测试中反思评价,发现小水钟的不足,发展反省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设计与制作小水钟,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态度责任: 有探究和制作水钟计时的欲望,体会动手做的乐趣,形成质疑意识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对中国古人的智慧产生倾慕之情,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等时性来计时的,是古代人类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归纳总结出水钟的工作原理,在小水钟的测试中反思评价,发现小水钟的不足。 能设计与制作小水钟,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塑料瓶、美工刀、直尺、记号笔、秒表等
学生:塑料瓶、美工刀、直尺、记号笔、秒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回顾旧知(预设3分钟) 任务一:反思日晷的不足 1.日晷是借助太阳的投影方向进行测量时间的工具,日晷在使用时有什么不足吗? 2.思考:如何帮助将军测时呢? 引领学生回忆研究日晷的经历,发现使用日晷进行实际测时的不足,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计时工具——漏刻。
二、收集信息(预设10分钟) 任务二:认识水钟——漏刻 智慧的中国古人,在日晷之后,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时工具,叫水钟。 1.阅读教材P39中的资料,思考: ①水钟具有像日晷那样受天气影响而出现的测时困难吗? ②水钟的发明利用了哪些科学知识? ③水钟有哪些类型? ④水钟和日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师讲解: ①水钟叫做“漏刻”,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有刻度的标尺。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记录漏水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受水型)。水钟通过水的滴出或流入,带动其他部分运转,起到计时的作用。 ②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演示) ③水钟的类型: 泄水型水钟:当水从漏壶孔流出时,泄水型漏刻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受水型水钟:受水型漏刻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上升而向上运动,同样是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水钟的构造,了解工作原理。 此环节中学生对水钟的工作原理——滴水的等时性可能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材料,通过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三、设计制作小水钟(预设17分钟) 任务三:自制小水钟 1.观察古代水钟的构造,用我们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计时5分钟的小水钟。 制作之前思考: ①你们准备做什么类型的水钟?(泄水型或受水型) ②你想怎样用水钟计时? ③如何划分5分钟的时间刻度?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引领:谁能具体说说你们计划用什么材料做“漏”呢?什么样的容器更合适些?你们计划怎样制作“刻”呢?古人那时候还没有塑料这种新材料,我们的小水钟能不能利用塑料透明的特点,使绘制刻度更简单些呢? 4.结合小组的分享,师讲解如何制作小水钟。 5.小组合作制作小水钟。 学生根据前面知识的铺垫,及教师的讲解,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水钟。
四、设计制作小水钟(预设10分钟) 任务四:反思评价 1.对制作好的小水钟进行测试,看看计时是否准确。 2.小组讨论: ①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流出的速度越来越慢? 总结:我们今天自己制作了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钟,发现了对于同一个水钟,漏完同样多的水,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水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在同一个水钟里,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测时也有不精确和不方便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下节课,我们来改进我们的小水钟。课后,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流出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引导学生多次测试小水钟,从而发现小水钟计时不准确的问题。再引导其简单说出存在小水钟计时不准确的问题。 此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测试的实际情况,将数据填写在黑板上。
五、练一练 一、填空题 1.水钟又叫________,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_______是指带孔的壶,________是指有刻度的标尺。 2.与日晷相比,水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测试我们自制的小水钟时,水面到达每一格用的时间越来越______,说明漏壶里的水滴得越来越_______。 二、判断题 1.自制的受水型小水钟的刻度(格数)越往下越大。( ) 2.古代制作水钟的材料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观察到水位的变化,可以通过在面上放置漂浮的标尺来观察水位的变化。( ) 3.漏壶中水位的变化会影响滴水的速度度,导致我们自制的小水钟计时不准确。( ) 三、选择题 1.水钟的滴水速度与( )无关。 A.水位的高低 B.液体的颜色 C.滴孔的直径 2.往一次性塑料杯中装入300毫升的水,在杯底开小孔,漏出100毫升水需要1分钟;那么漏完300毫升水可能需要( ) A.2分钟 B.3分钟 C.4.5分钟 3.在“测试自制的小水钟”的实验中,因为水流速度比其他小组慢,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马上把小孔弄大一点 B.挤一挤上面的水瓶 C.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参考答案: 1.漏刻、漏、刻 2.不受夜间和阴雨天的限制 3.长、慢 1.× 2.√ 3.√ 1.B 2.C 3.C 本节课在小水钟的制作及测试环节所用时间会较长,所以习题作为备用。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水钟——漏刻 工作原理:滴水的等时性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教师可提前做好教具,方便粘贴。(共16张PPT)
水钟
大象版春季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精确时间的步伐》
反思日晷的不足
如何帮助将军测时呢?
认识水钟——漏刻
阅读教材P39中的资料,思考:
①水钟具有像日晷那样受天气影响而出现的测时困难吗?
②水钟的发明利用了哪些科学知识?
③水钟有哪些类型?
④水钟和日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认识水钟——漏刻
水钟又叫“刻漏”,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有刻度的标尺。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记录漏水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受水型)。水钟通过水的滴出或流入,带动其他部分运转,起到计时的作用。
泄水型
受水型
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认识水钟——漏刻
当水从漏壶孔流出时,泄水型漏刻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泄水型水钟
认识水钟——漏刻
受水型漏刻的标尺会随着水位上升而向上运动,同样是用壶口处标尺的刻度指示时刻。
受水型水钟
自制小水钟
观察古代水钟的构造,用我们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计时5分钟的小水钟。
自制小水钟
①塑料瓶
②直尺
③锥子
④美工刀
⑤塑料吸管
……
材料超市
①你们准备做什么类型的水钟?(泄水型或受水型)
②你想怎样用水钟计时?
③如何划分5分钟的时间刻度?
思考
自制小水钟
1.在瓶盖上扎一个孔
2.将两个塑料瓶分别从中间割开,如图放置。
甲瓶
乙瓶
自制小水钟
3.画刻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
2
3
4
5
受水型水钟刻度
泄水型水钟刻度
第5分钟
第4分钟
第3分钟
第2分钟
第1分钟
2
1
0
3
4
5
测试小水钟
受水型小水钟测试记录表 水钟显示时间 1格 2格 3格
秒表显示时间
泄水型小水钟测试记录表 水钟显示时间 1格 2格 3格
秒表显示时间
反思、改进
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流出的速度越来越慢?
课堂小结
水钟的工作原理:对于同一个水钟,漏完同样多的水,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滴水的等时性。
水钟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
在同一个水钟里,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测时也有不精确和不方便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
练一练
一、填空题
1.水钟又叫________,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_______是指带孔的壶,________是指有刻度的标尺。
2.与日晷相比,水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测试我们自制的小水钟时,水面到达每一格用的时间越来越______,说明漏壶里的水滴得越来越_______。
二、判断题
1.自制的受水型小水钟的刻度(格数)越往下越大。( )
2.古代制作水钟的材料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观察到水位的变化,可以通过在面上放置漂浮的标尺来观察水位的变化。( )
3.漏壶中水位的变化会影响滴水的速度度,导致我们自制的小水钟计时不准确。( )
漏刻
×




不受夜间和阴雨天气的限制


练一练
三、选择题
1.水钟的滴水速度与( )无关。
A.水位的高低 B.液体的颜色 C.滴孔的直径
2.往一次性塑料杯中装入300毫升的水,在杯底开小孔,漏出100毫升水需要1分钟;那么漏完300毫升水可能需要( )
A.2分钟 B.3分钟 C.4.5分钟
3.在“测试自制的小水钟”的实验中,因为水流速度比其他小组慢,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马上把小孔弄大一点 B.挤一挤上面的水瓶
C.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B
C
C
让科学流行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