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糖的变化》(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糖的变化》(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六年级下册 《物质的变化》单元 1.糖的变化 教学设计
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1.糖的变化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年级:2.3物质变化的特征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物质产生的变化,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探究实践: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学习撰写探究报告。 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判断当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写成一份简单的探究报告。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白糖、研钵、烧杯、水、搅拌棒、酒精灯、蜡烛、三脚架、陶土网、蒸发皿、铁勺、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预设分钟) 1.创设情境。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甜品吗?厨师们用白糖做了各种甜品。出示甜甜圈、糖画、绿豆糖水、焦糖布丁等图片。 2.提出问题。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甜品?你知道这些甜品的制作过程中白糖都有哪些变化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留意到了白糖这么多的变化。 3.作出假设。 提问:老师想问问大家,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 预设4:原来白糖没有香味,火枪烤了之后就很香,这还跟原来的白糖一样吗?熬糊的糖浆颜色变了,冷却成的糖片还发苦,这就不是白糖了吧?
二、明确任务,收集证据(预设分钟) 1.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真相,还需要像科学家一样深入探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材料,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学生代表汇报交流。 2.进行实验,出示注意事项。 各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了,老师要提醒几点注意事项。 ①做蒸发实验时不要取太多糖水,糖水太多不容易观察到结果。 ②使用酒精灯加热白糖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戴好护目镜,防止糖浆溅起烫伤。 ③在实验室,未经老师允许是严禁用舌头尝的方式进行观察的。今天的实验比较特殊,老师提供的白糖虽已达到卫生安全标准,同学们可以用舌头来尝,但也要注意只能轻轻地、少量地尝,并且禁止吞咽,尝完后要立即吐出并漱口。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表达交流(预设分钟)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规范意识,不仅善于合作,懂得边观察边记录,实验结束还能及时整理好实验材料。科学家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表达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有时是口头的,更多是文字的,比如探究报告。(呈现探究报告模板)探究报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时间、探究的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研究结论等。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模板,先尝试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自己关于本次探究的报告。 学生小组交流,参考模板填写探究报告。
四、得出结论(预设分钟) 1.探究报告的展示与评价 提问:我们分别请几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不同的探究报告,同学们认真听,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完整吗?探究问题和结论是否表达清楚了?证据是否充分? 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报告。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我们假设它还是白糖。我的事实证据是:白糖加热熔化后再冷却结成一大块,或是把大块的白糖研碎成小颗粒、粉末状,都只是改变了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并没有变化,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白糖,就像把一大张纸撕成碎片,它还是纸。 预设:你们研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但是在事实证据中提到“白糖加热熔化”以及“把白糖研碎成粉末状”这两个实验。我认为不符合要求,因为“白糖加热熔化”实验和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 小结:在一份探究报告中,它的题目、实验、结论等,都要围绕一个内容,做到前后一致。 预设: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溶解到水中还是白糖吗”。我们认为它还是白糖。以前学过溶解,我们知道,白糖只是均匀分布到水中,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如果把水蒸干了,白糖又会重新结晶。所以溶解的白糖还是白糖。 预设:我们也做了这个探究,把白糖放入水中溶解成糖水后,又把糖水蒸干,发现蒸发皿中出现白色粉末状的东西,和研磨成粉状的白糖很像。我们尝了一下,有甜味。我认为你们要在探究报告中把探究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清楚,而不是只写“如果把水蒸干,白糖又会重新结晶”。这样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只是你们的假设,而不是事实证据。 预设: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做修改。 预设: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熬糊以后还是白糖吗”。因为我们发现白糖刚加热时熔化成液体,颜色是透明的,并且伴有一丝丝香甜的气味,和白糖很像。这时停止加热,白糖冷却后结成了块状,像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大块白糖。我们认为这时的白糖还是白糖。但是我组的张凡同学加热的时间比较久,白糖散发出很浓的香甜味,液体开始冒出很多气泡,而后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小,液体颜色开始变黄。之前的白糖虽然也能闻到气味,但是是清甜的气味,和这种香味不同,颜色也不同。所以我们怀疑这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了。后来我们继续加热,发现颜色越来越深,气味也由原来的香甜气味变成了一股烧焦的气味。我们还观察到有烟冒出来,糖浆最后变成黑色的了。尝了一下,味道是苦的。我们认为这时肯定不是白糖了,而是一种又黑又苦、像炭一样的另外一种东西了。 预设: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很详细,操作过程写得很清楚,观察到的现象也记录得很具体。 预设: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有一点很好,就是观察到白糖加热成黄色透明液体时,只是怀疑这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说明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得出明确的结论,用了“怀疑”这个词,说明结论还有待验证。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实验观察得很仔细,也初步学会了填写探究报告时把探究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具体。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得出结论的事实证据。确实,仅凭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实验,还很难分清白糖经历各种变化后还是不是白糖。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查阅资料,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分析判断。 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熬糊的白糖不再是白糖探究报告》及补充材料《白糖加热的变化过程》。科学家们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脱水变成焦糖,所以当白糖加热成焦黄色液体时就已经变成另外一种物质,不再是白糖了。 提问:通过今天的科学探究,对于白糖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 小结:我们研究发现:白糖加热后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白糖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白糖的物质没有改变。有时白糖发生变化时,构成白糖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 提问: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总结:这些物体无论在形状、大小方面还是内在属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看看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五、练一练 一、判断题。 1.白糖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 2.纸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新物质。( ) 3. 将蜡烛点燃或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 4.把白糖放在水中,白糖一会儿不见了,这是因为白糖遇水以后产生了新物质。( ) 5.泥水静置,水底生成沉淀,所以它产生了新物质。( ) 二、选择题。 1.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把红墨水加入水中B.加热白糖至焦黄色C.在淀粉上滴碘酒 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火柴燃烧 B.树叶变黄 C.食盐溶解在水中 3. 在做白糖加热实验时,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白糖由固态变成液态 B.变成黑色固体物质 C.出现白糖结晶颗粒 4.馒头的制作,需要和面、发酵、制形、蒸制等过程。和面时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是( );发酵时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松软,是( );将面团制成馒头的形状是( );将馒头蒸熟是( )。 A.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C.无任何变化 三、实验与探究。 向勺中加入少量白糖,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观察白糖的变化。 (1)通常,白糖是 体,加热后,白糖首先会熔化变成 体,这个过程中 新物质生成。 (2)加热的过程中,液态糖中会“冒泡”冒泡说明( )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有二氧化碳产生 (3)长时间加热后,糖浆变成了 的液体。继续加热,最终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 答案:一、×√××× 二、ACC ABAB 三、固 液 没有 A 焦黄色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糖的变化 构成物体的物质无改变→无新物质产生。 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