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摘要教学题目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 程 德 育 课 型 讲授课 学时安排 1课时年 级 中职计算机二年级(上)所选教材 《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霁主编设计依据依据德育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对象特征分析,创设一个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通过对当下热点问题:新冠肺炎问题的讨论分析,将学生在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引导和应用到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当中, 给学生带来直观真实的课堂,从而提高德育教学质量。一.教学分析(一) 教材分析主:《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霁主编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二年级上期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无时无刻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所学内容同学们比较熟悉。1.已有能力: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学生特点: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一,好奇心强,爱比拼,但不够细心,喜欢教师用网络平台线上线下一起交流学习。(三)教学目标1.掌握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点。2.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3.树立联系的观念,增强整体意识、集体意识。(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特点【教学难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二.教学策略教法分析依据学情及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开展“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分析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我使用了话题探讨,实时考评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1课时的讲授课教学。 学法分析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分析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实际,角色扮演。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三.教学资源PPT、互联网、学习交流群等。思政点:通过新冠疫情,联系的观点,让学生树立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万众一心,乃至全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人人有责的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信息化手段课前阶段 老师通过学习通发送本堂课需要用的ppt,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做课前预习。师生通过交流群交流,了解自主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学台发布微视频《守望相助、同心同德》,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影响。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新冠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导图”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2.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信息化手段:手机学习通PPT课中阶段第一环节:问题导入 结合课前视频《守望相助、同心同德》思考: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活动:【设疑激探】设置问题: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答疑解惑】回忆视频内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程主题。信息化手段:PPT视频展示。第二环节 知识讲解 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师活动: 1.【知识讲解】通过新冠疫情联想到的事物,讲解外部联系、内部联系2.【问题串讲】提问:病毒、口罩、核酸是什么联系?鼻咽喉气管肺之间是什么联系?3.【知识总结】联系的含义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在教师引导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回答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3.【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做好记载 设计意图:【问题串讲】:以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联系的含义。信息化手段:PPT展示第三环节 案例分析、难点突破 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2.条件性3.客观性4.多样性 教师活动:1.【举例分析】:结合新冠疫情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2.【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联系的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3.【总结提炼】: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特点4.【图片展示】展示护身符、网传中各种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5【组织研讨】组织学生对于护身符能否保平安和如何科学的进行预防新冠以及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是否无能为力进行讨论6【提炼升华】: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联系的客观性相关知识7【组织展示】:根据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思维导图绘制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导图8【组织投票】:和同学一起选出最优小组,邀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9【点评总结】:总结出联系的第四个特点:多样性学生活动: 1.【案例剖析】:分析例子,思考案例背后的哲学知识2.【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回答提问3.【聆听记录】:认真聆听,做好笔记4.【观看思考】认真观看图片5.【讨论总结】积极讨论,认真记载6.【认真聆听】集中精力,认真理解7.【展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思维导图8.【投票赞赞】投票选出最优小组9.【聆听记录】认真听讲、做好记载 设计意图:1.【举例分析】从学生们较为关注且熟悉的案例出发,以问题切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下一个知识点。2.【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思辨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3.【思维导图】通过梳理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对此印象深刻。4.【学生互评】让学生参与互评,找差距,共进步。信息化手段:PPT第四环节(教学小结,课后提升)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小结,总结联系的含义、特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雨课堂上完成作业。引入人际和谐知识,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活动:【梳理小结】总结课程内容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跟随老师一起回忆课程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梳理、总结,加深学生印象,巩固学习效果。课后拓展学习,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巩固学习成果。课后阶段 课后作业:结合本专业,以自己为中心,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拓宽人际关系,为新冠疫情献言献策,参与后在网络平台提交心得 教师活动:1【布置任务】布置课后任务 2【评价反思】评判学习效果,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教学反思学生活动:1【参与活动】积极参与活动2【提交作用】上传作业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强化知识板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二、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2.条件性3.客观性4.多样性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知识目标: 根据平台课后知识测试,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基本掌握了联系的含义、特点。能力目标: 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学习任务完成较好,从参与课堂互动和平台互动数据以及上传资源统计等数据看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素质目标: 根据各小组讨论:针对疫情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可以看出学生能够针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解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已经树立了联系的观念,表明通过学习增强了集体意识,达成了素质目标。反思改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单纯课程教学就能实现的,需要学生的课外实践和体验多途径去实现,在日后教学中,案例及体验途径可以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