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准备单元 《雪地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单元 准备单元 课题 雪地上的“足迹” 课时 1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5-6年级:①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压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作用的效果。 科学思维 基于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对问题作出有针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探究实践 小组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并探究影响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 态度责任 乐于合作探究,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有着浓厚兴趣。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影响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制定实验方案并探究影响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小凳子、海绵、钩码 、三角板、气球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为什么妙妙不会陷入雪地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人站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二、聚焦问题,作出假设(预设5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影响雪地凹陷程度因素的猜测,并说出自己的依据。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预设25分钟)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控制变量法制定实验方案 1.海绵凹陷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实验方案 2.海绵凹陷程度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方案 (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小结:海绵凹陷程度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四、表达交流,反思改进(预设5分钟) 反思回顾 1.我们是如何制订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 (控制变量法) 2.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搜集了证据,还有其他方法吗? (调查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如图所示,给坦克装上履带是为了( )。 A.使坦克看起来更加美观 B.固定数量众多的轮子,防止其脱落 C.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坦克在路面上的凹陷程度 2.探究小组在海绵凹陷程度的实验过程中,按照下图的方式将物体放在海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海绵的凹陷程度深,说明压力越大, 海绵的凹陷程度越深。 图乙中海绵的凹陷程度深,说明受力面积 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深。 C.该实验方法错误,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3.右边两个书包,除了背带宽窄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如果装上同样重量的书,哪一个背起来会更舒服 ( ) 宽背带书包舒服 B.窄背带书包舒服 C.一样舒服 二、我会判 1.用控制变量法时,要保证一个因素不变,其他因素相应地改变。 ( ) 2.人踩着滑雪板踩在雪上,一定不会陷人雪里。 ( ) 3.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从而方便切东西。 ( ) 4.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二、1.× 2.× 3.√ 4.√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